君子的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是仿效天,厚德载物的宽容精神是取法地
《系辞》所谓“知崇礼单,崇效天,卑法地”,是说智与礼两种道德都是效法天地而来的。智慧贵在崇高,礼节贵在谦卑,崇高是仿效天,谦卑是取法地。《乾卦 •象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卦 •象传》:“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说,君子的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是仿效天,厚德载物的宽容精神是取法地。《大壮•象传》:“雷在天上,大壮。君子以非礼弗履。”《益卦。象传》:“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这是说,应以客观外在的规范来衡量自己的行为。
《大畜•象传》:“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升卦•象传》:“地中升木,升。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这是说,道德的提高依赖于后天的学习积累。《易传》的这些思想与苟子的主张是极为类似的。
但是,《易传》除了重视“他律”以外,还重视“白律”,而与孟子的主张相类似。
《晋卦 •象传》:“明出地上,晋。君子以自昭明德。”俞琐解释说:“明德,君子固有之德也。自昭者,自有此明德而自明之也。夫人之德本明,其不明者,人欲蔽之耳。人欲蔽之,不能不少昏味,而其本然之明,固末尝息也。忽尔省察而知所以自明焉,则吾本然之明亦如日之出地,而其明昭著,初无增损也。自之一字,盖谓由吾自己为之耳,非由乎人也。”(《周易集说》卷十二)俞琐的解释虽然带有后世理学的色彩,大体上却也不违反《易传》的本旨。照《易传》看来,人如能承继一阴一阳之道,并且凝成而为自己的善性,就有了固有之明德。明德常有所蔽,这就需要通过一番反身修己的内省功夫,使明德昭明彰著地呈现出来。《震卦•象传》:
“洊雷,震。君子以恐惧修省。”《養卦•象传》:“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修德。”《损卦•象传》:“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室欲。”《易传》所谓的恐惧是一种自我警惕,是对人性可能会丧失、人格不能完满实现的忧患。由于经常存有此种恐惧之感,所以激发出;道德修养的高度自觉。至于修养的方法,一方面是“反身修德”,即修养品德以增其善,另一方面是“惩忿室欲”,即克制忿欲以损不善。
《大有卦•象传》:“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過恶扬善。”这个“遏恶扬善”的过程,就其强调“自律”而言,其实是和孟子所说的扩充善端、求其放心的过程十分接近的。
这种“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最完整的表述,就是《说卦传》所说的“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所谓“穷理”是就“他律”而言的。理是客观外在的,为万化之根源,万事万物莫不有理,故必极深研几,向外以穷之。但此外在的理同时也是人之自性,此理之在我者,亦即在天地万物,其在天地万物者,亦即在我者,天与人本来就是合而为一的。故向外穷理与向内尽性是同一件事,不存在任何的矛盾。所谓尽,是说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显发自性固有之无穷德用,自昭明德,使之毫无亏欠。
这也就是“自律”。《乾卦 •文言》:“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辦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坤卦•文言》:“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这些说法都是强调必须同时在穷理与尽性两方面下功夫,才能合内外之道。穷理尽性若能做到极处,则至于命。命者,吾人与天地万物共有之本体,是道德修养所追求的最高目标。就本源的意义而言,人莫不有命,莫不有此本体,但却处处于不自觉的蒙味状态,“日用而不知”,所以必须通过一番向外穷理、向内尽性的修养功夫,才能回到自己的精神的本源。向外穷理以求自己的智慧聪明睿智,有如天之高明,向内尽性以求自己的人格气象恢宏,有如地之博厚,这就达到了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是人性的完满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