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人术旧典籍中论述人性之无恒,无恒,有心志的无恒,也有性情的无恒
[原文]
无恒者,有心之无恒,有性之无恒。孟子曰:“苟无恒心,则放辟邪①侈,无所不为矣。”是心之无恒者也。至性之无恒,则如《人物志·九征篇》所论。
《人物志·九征篇》:
一至一违,谓之间杂。间杂,无恒之人是也。
夫言一至一违,则其人之存心,固非自暴②自弃者所可拟也。孔子于颜回,乃叹其三月不违仁;于众弟子,则惜其日月而至焉。此必性之无恒,非心之无恒也。使为心之无恒,则放辟邪侈,固皆可为;而弑父与君,亦可从矣,又何以与于七十子之列乎?
[注释]
①辟:险辟;邪:邪恶。
②自暴:自己糟踢自己,形容不求上进
[今译]
无恒,有心志的无恒,也有性情的无恒。孟子说:“如果没有恒心,那就会放纵、险辟、邪恶、侈靡,那么将什么事情都做不了。”这是说心志无恒的人。至于性情的无恒,则如《人物志·九征篇》 所论述的那样。
《人物志·九征篇》:
有时能做到,有时又违背,叫做间杂。间杂是无恒的特征说有时能做到,有时又违背,可见这人的存心,不是自暴自弃的人所可以比拟的。孔子对颜回才感叹三个月不违背仁,对众多的弟子则可惜他们只能在一天或一月当中做到一次。这必定是性情的无恒而不是心志的无恒。假使这是心志的无恒,那就不但放纵、险辟、邪恶、侈靡的事都可以做,而且杀父弑君的事也可以做了,又怎么能处在七十个贤能弟子的行列呢?
热门预测(预测加微信:guoyitang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