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古筮法之:筮仪详解,宋朝朱熹详解蓍草起卦方法
筮仪原文
《易》本用以卜筮,不娴筮法,九六之义即不知其何来。而《繫辞》大衍一章尤难索解,《春秋传》所谓某卦之某卦亦莫明其故,故学《易》者宜先明筮法。兹就朱子所传《筮仪》用之。至此《筮仪》为朱子所定,抑或传自先儒,朱子未言,则亦不必论也。
筮仪详解
择地洁处为筮室,南户置床于室中央。蓍五十茎〔长尺余〕」,韬以帛囊,纳之椟中〔椟以圆竹筒或木筒为之,上有盖,下有台函之,使不偃仆〕,置之床北。设木格于椟南,居床二分之北〔格以横木板为之,高一尺,长竟床,广当床叁分之二,中为两大刻,相距一尺。大刻之西为叁小刻,相距约五寸,下施横足。按:刻即槽也,凹也〕。置香炉一于格南,香合一于炉南,日炷香致敬。将筮,则洒扫拂拭,涤砚一注水,及笔一、墨一、黄漆板一于炉南。东上,筮者齐洁衣冠,北面盥手焚香致敬〔筮者北面见仪礼。若使人筮,则主人焚香毕北面立。筮者进立于床前,少西南面受命。主人直述所占之事,筮者许诺,主人右还西向立,筮者右还北向立〕。两手捧椟盖,置于格南炉北,出蓍于椟,解囊置于椟东,合五十策〔此所谓大衍之数五十也〕,薰于炉上。命之曰:「假尔泰,筮有常〔任氏云:古命筮二,主人一,筮史再。此筮史之辞,言假此以质于神也〕。某今以某事未知可否,爰质所疑于神之灵。吉凶得失,悔吝忧虞,惟尔有神,尚明告之」。乃以左手取其一策,反于椟中〔此所谓「其用四十有九」也。存一不用,以存神也,一故神〕。而以左右手中分之,置格之左右两大刻〔此第一营,所谓「分而为二以象两仪」也。按:营即经营之义〕。次以左手取左大刻之策执之,而以右手取右大刻之一策,挂之左手小指间〔指第二营,所谓「挂一以象叁才」也〕。次以右手四揲左手之策〔此第叁营,所谓「揲之以四,以象四时」也〕。次归所余之策,或一,或二,或叁,或四,而扐之左手无名指之间〔此第四营,所谓「归奇于扐以象闰」也〕。次以右手反过揲之策于左大刻,遂取右大刻之策执之,而以左手四揲之〔此第叁营之半〕。次归其所余之策如前,而扐之左手中指之间〔此第四营之半,所谓再扐以象再闰者也。一变所余之策,左一则右必叁,左叁则右必一,左二则右亦二,左四则右亦四。通挂一之策,不五则九也。或谓右不必再揲,举左则右可知,但取余策扐之可已。任启运曰:「如此则有意简略,且失阴阳交错之义,心不诚则神不应,万不可不揲」〕。次以右手反过揲之策于右大刻,而合左手一挂二扐之策置于格西第一小刻〔以东为上〕,是为一变〔此所谓「四营而成易」〕。再以两手取左右大刻之蓍合之〔或四十四策,或四十策〕,復四营如一变之仪,而置其挂扐之策于格西第二小刻,是为二变〔二变所余之策左一则右必二,左二则右必一,左叁则右必四,左四则右必叁。通所挂之一,不四则八也〕。又取左右大刻之蓍合之〔或四十策,或叁十六策,或叁十二策〕,復四营如二变之仪,而置其挂扐之策于格西第叁小刻,是为叁变〔所余之策与二变同〕。
叁变既毕,乃合叁变挂扐之策,而画其爻于板〔此所谓叁变而成爻也。合叁变挂扐,若
共十叁策,则叁少,而为老阳,其画为重〇,重〇须变阴。若共十七策,则二少一多,而为少阴,其画为拆一,拆一不变。若共二十一策,则二多一少,而为少阳,其画为单一,单一不变。若共二十五策,则叁多,而为老阴,其画为交X,交X须变阳。此四象也〕,故曰叁变而成爻〔九变成叁爻,谓之内卦〕。凡十有八变而成卦,乃考其卦之变而占其事之吉凶。礼毕,韬蓍袭之以囊,入椟加盖,敛笔砚墨板,再焚香致敬而煺〔如使人筮,则主人焚香,揖筮者而煺〕。按:一变所余之策不五则九,五为奇,九为偶。五除挂一为四,以四约之得一,故为奇。九除挂一为八,以四约之得二,故为偶。二变叁变所余之策不四则八,不去挂一,四约之,四为奇,八为偶。 通叁变所余之策,若初五、次四、次四,则全是奇〔奇为阳,叁阳为乾,故曰群龙〕。共得十叁策,而揲策则为叁十六,四揲之得九而为老阳,阳老则变为阴,故圣人于乾卦六爻之后曰用九。言筮者遇老阳之九,须用以变阴,与遇少阳之七不同也,故用之也。曰:「见群龙无首吉」,言老阳须变阴之义也。此筮仪所以曰遇叁少则其画为重〇,重〇者九之标识而待变阴者也。 通叁变所余之策,若初九、次八、次八,则全是偶〔偶为阴,叁阴为坤〕。共得二十五策,而揲策则为二十四,四揲得六,而为老阴,阴老则变为阳。故圣人于坤卦六爻之后曰用六,戒筮者遇六须用以变阳,与遇少阴之八不同也,故用之也。曰「利永贞」者,言老阴须变阳之义也。此筮仪所以曰遇叁多则其画为交X,交X者六之标识而待以变阳者也。
通叁变所余之策,若初五、次八、次八〔阳在初为震〕,或初九、次四、次八〔阳在中为坎〕,或初九、次八、次四〔阳在上为艮〕,则一奇二偶。共得二十一,而揲策为二十八,四揲得七,而为少阳,少阳不变,此筮仪所以曰遇一少二多,则其画为单一,单一即不变之阳爻也。
通叁变所余之策,若初九、次四、次四〔阴在初为巽〕,或初五、次八、次四〔阴在中为离〕,或初五、次四、次八〔阴在上为兑〕,则一偶二奇。共得十七,而揲策则为叁十二,四揲得八,而为少阴,少阴不变。此筮仪所以曰遇一多二少,则其画为拆一,拆一者即不变之阴爻也。
说明:
上述文字所论为古人通用之揲蓍布卦法,其法最早见录于《周易.系上述文字所论为古人通用之揲蓍布卦法,其法最早见录于《周易.系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抄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扬而后挂....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关于这段文字,古人解之甚多,但大多牵强。今人刘大钧先生解之较妥,兹特录其说如下:
把用于演算的四十九根蓍草,在手中任意分成两份,以左手一份象天,右手一份象地,此谓之“以象两。”而后从右手蓍草中任取一根,置于左手小指间,用以象征人,连同左右两手象天地的蓍草,所谓天、地、人三才之道都有了,这就是“挂一以象三”的意思。完成了这套程序之后,以四根蓍草为一组,先用右手一组分数左手的蓍草,然后以同样方式,再以左手分数右手的蓍草。这样一组组分数完两只手中的蓍草,即所谓“揲之以四以象四时。”揲在此为数的意思,以四根蓍草为一组分数左右两手蓍草,以象征四时。
分数完左右两手的蓍草后,每只手中的蓍草必有余数,或余一根,或二、三根,或余四根。“奇”就是以四根蓍草一组分数完后的余数。“扐”宋人解做“勒”, 就是将左手蓍草的余数,置于左手无名指与中指间,将右手蓍草的余数,置于左手中指与食指间。以这余数象征积余日而成闰月,此即所谓“归奇于执以象闰。”前后两次闫月相去大约三十二个月,在五岁之中,故称“五岁再闰。”
以四根蓍草为一组,一组组分数完后,这时两手蓍草的刺余数亦有一定规律:左手若余一根,则右手必余三根(左手若余两根,右手必余二根;左手若余三根,右手必余一根;左手若余四根,右手必余四根。这时,置于左手指缝间的剩余蓍草数(连同置于小指缝中象征人的那根)不是五根,就是九根。也就是说,这样分数完后,去掉余数,左右手中的蓍草数还余四十四根,或四十根。
到这里,算是完成了以蓍草演算的第一道手续,古人称之为“一变。”尔后将两手的蓍草合在一起(四十根或四十四根)再分成两份,与第一次分时一样,将右手的着草取一根置于左手小指缝间,再用右手四四一組分左手的蓍草,随后用左手以同样方式去分右手的蓍草,其他手续亦同第一变,待第二变完成之后,两只手中的蓍草若左手余一根,则右手必定余两根;左手余两根,右手必定余一根;左手若余三根,右手必余四根;左手若余四根,右手必余三根。第二变后置于左手指縫的蓍草余数之和(连同二变开始时取出的那-根蓍草),不是四根就是八根。这时左右两手的蓍草总数在去掉此余数四或八之后,还将有四十根,或三十六根,或三十二根。演算的第二道手续至此结束,此谓之“二变。”然后将两手的蓍草(四十根,或三十六根,或三十二根)再一次合在一起,尔后分成两份,仍取右手一根放在左手小指缝间,用右手四四一组先数左手的蓍草,再用左手四四一组去数右手的蓍草,两只手中的着草以四根为一组,一组组分数完后,其余数的处置亦完全同于一、二变。这时,左手若余一根蓍草,右手必余两根;左手若余两根,右手必余一根;左手若余三根,右手必余四根;左手若余四根,右手必余三根,其余数之和(连同开始从右手取出夹在左手小指的那根)不是四根便是八根。第三变至此结束。三变之后,两手的蓍草总数在去掉此余数四或八之后,将会出现下面四种情况中的一种: 1.还余三十六根,2.或三十二根,3.或二十八根,4.或二十四根,再以四除之(取四象之意),一爻遂定:
36÷4=9 (此老阳之数,以O表示) .
32÷4=8 (此少阴之数,以--表示)
24÷4=6 (此老阴之数,以X表示)
老阳须变少朗,老阴须变少阳。这就是“老变少不变”,此为占筮的一条重要原则。《周易》以变为占,故以老阳数九作为卦中阳爻的标志,以老朋数六作为卦中阴爻的标志。
这种于三变之后,将两手揲余蓍草数被四除,然后得出少阴、少阳、老阴、老阳的方法,为汉、唐及部分宋人所用,称之谓“挂扐法"。朱熹却对此不以为然,另创“挂扐法”以求少朗、少阳、老阴、老阳之教。
所谓“挂扐法”,系指用勒于左手指间的蓍草余数,以定阴阳老少之数。我们在前面已经知道:第一变后扬之于左手指间的蓍草总数不是五根就是九根。第二变与第三变后,其挂执数不是四根就是八根。这样,在三变中挂执数无非有四种情况:
5一奇数(五中只含一个四)
4一奇数(四中只含一个四)
8一偶数 (八中含两个四)
9一偶数 (九中含两个四)
这是以蓍草余数中含有几个四(象征四时)来定奇偶,再以此奇偶之数定阴阳老少。譬如按挂扐法,若三变之后,左手指缝中的蓍草余数(挂扐数)皆为奇数,则定此爻为老阳;若三变后挂扐数皆为偶数,则定此交为老明;若三变后一奇二偶,则定此爻为少阳;若三变后一偶二奇,则定此爻为少阴。然后以此法经十八变而定六爻。
其实,挂扐法和过揲法求得的结果皆相同。也就是说,用过揲法求得的是老阳之数,用挂扐法同样也得老阳之数。比如用过揲法求得策数为三十六策,然后被四除得九,九为老阳之数。用挂扐法则第一变得蓍草余数数。第三变也只能得四,为奇数。三变皆奇数,是为老阳之数。然而三奇十六策,然后被四除得九,九为老阳之数。用挂扐法则第一变得蓍草余数为五,五中只含有一个四,是为奇数。第二变得蓍草余数为四,自是奇数。第三变也只能得四,为奇数。三变皆奇数,是为老阳之数。然而三奇数之和为十三策(第一变蓍草余数为五,第二、三变各为四,故其和为十三),四十九策去十三策,正得三十六策。其余老阴、少阴、少阳之数的求法,皆同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