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周易》的本义是怎么理解的?先秦易学的正宗释义
考察先秦的易学文献可以知道,先秦易学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应用形态的易学,这种易学表现为一种实用技术。《尚书》《国语》《左传》《穆天子传》等历史文献的相关内容表明,这种易学被广泛运用于预测、医疗、养生、建筑,乃至政治、军事等众多领域。在性质上,它属于一种应用技术。另一种是孔子创立的儒家易学,它的基本表现是用儒家的伦理思想对《周易》的卦辞、爻辞进行附会性质的解说,通过这种解说,《周易》呈现为一种表达儒家伦理思想的著作,《周易》由此变成宣传儒家思想的工具。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易传》是这种易学的代表形式,其中的《二三子》《要》等篇目明确记载了孔子说《易》的目的和方式。应用形态的易学早在孔子诞生之前就已经存在,它比儒家易学要古老得多。
先秦应用易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伏羲氏时代。《周易●系辞下传》记载伏羲氏创立八卦的目的说:“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伏羲氏创立八卦,是要用它来通晓神明的行为方式,类推万物的属性和功能。简言之,人卦是用来揭示造化的奧秘,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八卦是一种应用工具。由此可知。伏羲氏创立的易学一开始就是一-种以应用为目的的技术。只是这种技术在当时还没有文字形态的理论记载形式而已,因为依据《周易●系辞下传》的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伏羲氏时代属于上古时期,属于结绳记事时代,因此不会有文字。文字出现之后,易学也就随之进人了文本时代。
《周易.春官宗伯.太卜》说:(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日《连山》,二日《归藏》,三日《周易》。其经卦曾八,其别皆六十有四。
筮人掌三《易》,以辨九筮之名。
依据汉代经师郑玄的注解.《连山》是夏代的《易》,《归藏)是商代的《易》。《周易》是周代的《易》。这三个体系无疑都有了成熟的文本理论形态。三个理论体系的骨架都是八卦和六十四卦,三者都是以应用为目的,是一脉相承的。
从伏羲氏时代到春秋时代,历时不少于20个世纪,先秦应用易学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而儒家易学则产生于春秋晚期,在先秦历时不到三百年的时间。据此可知,应用易学是先秦易学的正宗,而儒家易学则是先秦易学的旁支。但是,这一旁支到汉代却发展成了易学长河的主流
①通,通晓。德.行。类,类推。情,情态,。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是事物内在的属性,二是事物外在的表现。事物的外在表现即事物的状态、功能,它根源于事物的内性,二是事物外在的表现。事物的外在表现即事物的状态、功能,它根源于事物的内
②(周札.春官宗伯.太卜).《十三经往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