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卜

童谣预言盛行:童谣不仅预言改朝换代、预言战乱成败还预言帝王生死

周易一事一测:198元(易经解卦 六爻解卦)
八字运势详批:398元(命理预测 趋吉避凶)

诸葛恪当年是东吴的神童。他的父亲诸葛瑾(字子瑜)脸长似驴,孙权就在一次宴会时叫人牵来一头驴,上书“诸葛子瑜”四字,全场哄笑。诸葛恪当即上前,拿过笔来,添上“之驴”二字,众人莫不惊叹其才思敏捷。于是,孙权就把驴赐给他。以后,诸葛恪踏上仕途,升迁顺利,手握重兵,权倾一朝。孙权临终时,嘱托他辅佐太子孙亮。诸葛恪为人刚愎自用,被孙亮以及共同辅政的孙峻忌恨。就在他出兵屡遭挫折之后,孙峻于宫内酒宴时设计伏兵杀了诸葛恪。据说,被杀的当天,诸葛恪晨起盥漱,水味腥臭,侍者为他换衣,衣服亦臭,刚要出门,家中的狗衔住他的衣服,似乎不准他去赴宴。诸葛恪没有理会这些征兆,径直入宫,终于送命。这些情节是否准确可靠,已湮然无考,但有一首童谣却流传下来了。孙亮继位后,京师建业有童谣称:“吁汝恪,何若若,芦苇单衣篾钩络,于何相求成子阁。”“成子阁”的反语是“石子冈”,“钩络”是装饰腰部的皮革带,叫做“钩络带”。诸葛恪被杀后,孙峻命士兵用苇席裹尸体扔在城南的石子冈。史书记载,诸葛恪的部下就是根据童谣的线索,在石子冈找到了他的尸体。

司马氏崛起时,到处有童谣流行。魏国的童谣是:“阿公阿公驾马车,不意阿公东渡河。阿公东还当奈何!”当时,司马懿出兵辽东,听说魏明帝病重,立即回兵,东渡黄河,回朝控制大权,最终把曹爽为首的曹魏宗室一网打尽,小皇帝成了他手中的玩物。在东吴流传的童谣更为简单,说有一群小孩正在嬉戏,突然多了一个陌生小儿,教大家念“三公锄,司马如”的儿歌,一转眼,升腾上天,还说自己是天上的“荧惑星”。有人解释,魏、蜀、吴三国就如同战国时的鼎立,被比作朝廷的三公,一旦先后亡国,将由司马氏来统一天下。历史的发展也确实如此。

童谣预言盛行:童谣不仅预言改朝换代、预言战乱成败还预言帝王生死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童谣并不局限于改朝换代的预言方面,无休无止的战争厮杀,使得有关战乱的童谣特别盛行,这类预言尤其受到人的重视,文人都郑重其事把一条条记录下来。西晋的八王之乱长达十六年之久,宫闱阴谋迭起,篡权谋杀不断。晋武帝司马炎死后,昏庸的儿子司马衷继位,后世称惠帝。杨太后唯恐政权旁落,召来父亲杨骏辅佐。惠帝的皇后贾氏不甘心受人控制,暗中联络楚王司马玮带兵入京杀了杨骏。当时的童谣称:“两火没地,哀哉秋兰。归形街邮,路人为叹。”

“两火”指司马炎的“炎”,“秋兰”是杨氏的小名,杨太后被贾氏囚禁后,饮食俱绝,八天后活活饿死,葬在街邮亭北侧。接着,京师和其他地方盛传“南风起,吹白沙,遥望鲁国何嵯峨,千岁髑髅生齿牙”的童谣,闻者百思不得其解。数年后,赵王司马伦起兵杀了贾后,引发了齐王司马同、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长沙王司马乂彼此之间为争夺政权而混战不息,这时才找到了谜底。“南风”是指贾后的小名;“白”是说西晋王朝在五行中的排列属金,尚白色;“沙”即“沙门”,是太子的小名;“鲁”是暗指贾谧。贾谧是贾后的外甥,与贾后勾结乱政,想废掉太子,所以有“吹白沙”之说。至于诸王相互啮杀,则是“千岁髑髅生齿牙”一句的最好注解。赵王起兵前,洛阳一带两首童谣十分有趣,一首称:“屠苏鄣日覆两耳,当见瞎儿做天子",另一首则称:“虎从北来鼻头汗,龙从南来登城看,水从西来何灌灌。”公元300年,赵王司马伦杀贾后而算位,恰好同“瞎儿做天子”相吻合,因为他确实瞎了一只眼。

成都王颖从邺起兵,所以说是“虎从北来”;齐王同从许昌起兵,所以称“龙从南来”;而河间王颙原据关中,因而称“水从西来”。诸王之中,唯有齐王留在朝廷辅政,没有公开声称要做天子,所以预言中用了“登城看”三字。

东晋时期,盛行预测皇帝生死的童谣,语言比较隐晦。如晋成帝司马衍在位时,民间传言“磕磕何隆隆,驾车入梓宫”,过了不多久,年仅二十二岁的成帝竟一病不起,呜呼哀哉。又如晋哀帝司马丕隆和初年,童谣称“升平不满斗,隆和那得久!

桓公入石头,陛下徒跣走”。哀帝得悉民间童谣后,又气又恼,马上下令改年号为“兴宁”。不料,立刻传出新的童谣,“虽复改兴宁,亦复无聊生”。哀帝在位前后不到五年,同样一命呜呼。“升平”是晋穆帝司马聃的年号,从那时算起,经过隆和、兴宁两个年号,不到十年,穆帝和哀帝先后“驾崩”,似乎应验了“升平不满斗”的预言。“桓公入石头,陛下徒跣走",指的是公元371年东晋权臣桓温率兵入建康(石头城,今南京),废皇帝司马奕为海西公,另立司马昱为帝。

除了预测皇帝的生死,有些童谣还针对某些知名人物。庾亮算是东晋大名鼎鼎的人物,都督江、荆、豫、益、梁、雍六州军事,领江、荆、豫三州刺史,坐镇武昌,统辖长江中上游地区。史载,庾亮离开石头城上任时,百姓在岸上纷纷唱道:“庾公上武昌,翩翩如飞鸟。庾公还扬州,白马牵旒旐。”另一首童谣也与此相差无几,“庾公初上时,翩翩如飞鸟。庾公还扬州,白马牵流苏”。以后的数年中,朝廷多次征召他到中央任职,被庾亮找借口推辞了,最后死在武昌,灵柩运回扬州。这些变故,事先几乎都被童谣说准了。

苻坚是中国历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他建立的前秦政权盛极一时。挥鞭南下,大有吞并东晋、统一宇内之势的苻坚只因一度失算,淝水之战被打得落荒而逃,只留下“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典故而已。当初,北方到处传诵着一首童谣:“阿坚连牵三十年,后若欲败时,当在江湖边。”苻坚的失败确实是从淝水之战开始的,而他的政治生命也的确只有三十年。

童谣预言盛行:童谣不仅预言改朝换代、预言战乱成败还预言帝王生死

还有一首童谣是说“鱼羊田斗当灭秦”。“鱼”、“羊”合成一个“鲜”字,“田”、“斗”合成一个“卑”字,苻坚的国号就是“秦”(后人为了便于区别,才称“前秦”),意思十分明白,鲜卑将要灭掉秦。据说,苻坚的臣下竭力劝他赶快诛杀鲜卑族人,免得留下祸患。然而,不知什么原因,苻坚没有采纳这条计策,而是率领各族士兵组成的八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挥师南下。淝水之战失败后,一些少数民族将领各怀异心,纷纷摆脱前秦的控制,而苻坚也最终被鲜卑族的慕容冲击败,投奔羌族首领姚苌,为姚苌所杀。最后一首童谣称:“河水清复清,苻诏死新城。”苻坚又名苻诏,他最后也是死在新城这个地方。

这一时期的帝王,大都是相信预言的,只是他们对预言的态度前后不一。一般说来,在夺得皇位以前,总是想方设法证明自己的行为是符合天意,预言是如何准确无误,而一旦执秉国钧,就会对继续传播的预言产生恐惧心理,生怕他人借此来动摇自己刚刚创下的基业。他们不像刘秀那么大度,居然还公开宣称汉家天下有920年,他们也没有苻坚那种自信,竞会对鲜卑灭秦的预言不以为然。这种前后矛盾的心理,造成了一次又一次的禁谶,又使得禁而不绝的预言年复一年地流传。诚然,隋炀帝的做法远远超出了前代帝王,使谶纬图书在火中化为灰烬。可是,他仍然还要面对预言,因为预言告诉他,杨家的天下将由李家来取代。

隋初,文帝曾经做过一个奇怪的梦,梦境中洪水滔天,淹没了都城。为此事,他特地下令在大兴营建新都,一年后从长安迁都大兴。炀帝时,童谣盛传“桃李子,洪水绕杨山”,“桃李子,皇后绕扬州,宛转花园里。勿浪语,谁道许”。方士安伽拖对炀帝说:“童谣的内容明指李氏当为天子。”他建议炀帝杀尽天下所有姓李的人。炀帝再狂妄愚蠢,也不会去做这种傻事,他吸取了秦始皇曲解预言的教训,率先从宫中近臣查起。当时,右骁卫大将军李浑的从子李敏,小名洪儿,似乎同“桃李子”、“洪水”最对得上号。炀帝就召来李浑和李敏,告诉他们预言的内容与他们有关,暗示他们自杀了结。谁知李浑、李敏不肯自杀,炀帝老羞成怒,指使臣下诬告李浑谋反,锁走了李氏一家老幼。拷问得不出谋反的证据,又不能白白放走他们,炀帝只好急匆匆宣布李氏一族谋立李洪儿为天子,想暗杀炀帝。于是,不到一个月,李浑一家老小三十二口人全被斩首,沾亲带故的都被流放到荒漠边地。

当年秦始皇派兵北上击“胡”,想不到秦亡在胡亥手中。如今隋炀帝杀了李浑一家,本以为高枕无忧,不料一年后冒出个李密,恰恰应验了传唱数年的童谣。李密起初追随炀帝部将杨玄感起兵造反,失败后潜逃他乡,人称“桃李子”。有人解释,“勿浪语”就是“密”字,“皇”与“后”都是指君王,点明炀帝被困在扬州,没有还都的希望。李密可能是相信这则预言的。经过一番盘算,他投奔了当时势力最大的瓦岗军,后来做了首领,东征西战,地盘越占越大,差不多离皇帝的宝座只有一步之遥。

事实上,李密自始自终都没有尝过做天子的滋味。乘着天下群雄角逐,炀帝穷途末日之际,李渊父子毫不费力地先后当了皇帝。是预言不准?还是凡人不懂其中奥妙?为什么“桃李子”既不是李浑、李敏,也不是李密,反而成了李渊?这个谜至今无人知晓。


热门预测(预测加微信:guoyitangapp)
吉凶 童谣预言 运势预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