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民间的祥瑞:凤凰是祥瑞、安宁、吉祥、幸福的象征,是真善美的化身
不管凤凰也好,龙也罢,如果不回归到民众身边,即使它有再大的神性和祥瑞,民众也会感到不真实,不真切。各民族民众凭借智慧,以各种形式把凤凰的祥瑞通过不同的表征物落地,使得民众能深切地感受到凤凰带给人的祥瑞。民俗具有集体性特征,只有复归于民俗中,这种祥瑞才能得到集体传承和集体保护与认可。
人们把龙凤作为“吉祥物”或“吉祥符号”,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新的民俗事象。比如,当下如果哪对夫妻生育一男一女双胞胎,人们就纷纷贺喜,用“龙风胎”相称。在孔子故乡曲阜,随着尼山朱砂石的发现和开掘,兴起刻送龙风印章的习俗。生男孩就刻龙,生女孩就刻凤,所谓“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或者小伙子选凤章送与姑娘。
姑娘选龙章赠予小伙子,寓意幸福绵长,龙风良缘。而民间龙风双喜的图案更是比比皆是。凤在民间也被体现在舞蹈中。在南阳汉代画像砖刻中,就能看到许多与凤鸟有关的舞蹈图案,其中一幅图案上一人举着花树在前面引导,另一人化装成风凰舞蹈。唐代的装饰上,凤舞纹一律作自歌自舞的姿态。此后,凤舞在民间一直流传下来。例如,过春节时,我国东部农村的一些民间艺人手举五彩凤凰灯、口唱赞歌到各家祝贺。凤凰灯以竹篾为骨架,外糊红、黄、绿色彩纸、中间点着蜡烛。在元宵节时,凤凰灯是人们十分喜欢花灯。民间把结婚之喜,叫作“龙凤呈祥”,新娘要佩戴风钗、凤冠,拜堂要点上龙凤花烛,喜筵上要吃“百鸟朝风”等吉利菜品。新房中所有的用具也爱用有风凰图案的,诸如织有双凤团花、风凰牡丹等图案的被面、台布、枕巾,雕有龙凤的大床、高橱;绘有凤纹的茶杯盘,甚至装喜糖的纸袋也绘有龙凤图像,称为“龙风喜糖”。还有把风与龙这对喜庆祥和意象的元素发挥到极致的场面。比如深圳市在民俗文化村凤凰剧场连续多届举办“光彩龙凤”的大型集体婚礼。其活动涉及“龙凤呈祥”的迎亲歌舞,“龙风大典”婚典礼仪、“龙风百年”婚誓仪式、“龙风连理”婚宴婚典、“龙凤舞中华”婚庆晚会,“金龙玉凤”洞房花烛夜、“龙飞风舞”放飞白鸽祈愿活动,“龙情凤意”喜结同心锁、“龙凤同行”赛龙舟大赛、“龙凤和鸣”祈愿活动,所有的活动都把凤与龙这对吉祥物彼此结合。
以“风”为题材的民间绘画也是十分普遍。比如苏州桃花坞和天津杨柳青年画中就有诸多风的形象,如翘首仰望着朝阳而鸣叫的“丹凤朝阳",亭亭玉立在梧桐树下的凤凰象征着人们对未来幸福与光明生活的热爱。由幸福吉祥化身的凤和龙组成的圆形图案“龙风呈祥”,象征华丽、祥和、高贵、幸运与喜庆的来临。群鸟环绕凤凰周边翩翩飞舞的“凤仪图”,寄寓贤者的德行操守与民众的拥护爱戴。还能看到有“花中之王”美称的牡丹簇拥于“百鸟之王”风凰的四周,这是“凤穿牡丹”,有华丽、富贵的寓意。
不仅仅是汉族,少数民族对凤凰的祥瑞也是认同的。比如,在壮族人民看来,凤凰是美的象征,因此,他们常用凤凰来形容美丽的姑娘,或把漂亮的姑娘比作凤凰。壮族人民也认为凤凰是吉祥的化身。壮族民众会在新婚被面上绣上凤凰的图案,或在新娘嫁妆上绘制有凤凰图案。东兰壮族有一首在迎亲时唱的排歌《谢嫁妆》,绘声绘色地体现出凤凰的祥瑞,歌词如下:
主家送来的龙鳞被,打开七彩耀眼帘;一对称心鸳鸯鸟,相伴相随到百年;金色的凤凰呈吉祥,锦上比翼舞蹁跹;四角绣上牡丹花,百花园中竞争妍,棉被堆在柜台上,好比七彩金龙卧堂前。这是壮族民众对结婚被面的描绘,从中可以看出,凤凰是吉祥如意的象征。福建畲族流传“风凰到此”的传说,讲的是凤凰来此报恩,给畲族人民带来欢乐与幸福的传说。据传,从前畲族有一对母子,在山中救助了一只受伤的风凰。凤凰伤愈后,为了报恩,给母亲带来一生丰衣足食,还把自己的尾巴和头髻,送给这家新迎娶的媳妇。于是,畲族姑娘有了“凤凰装”。未成年的畲族姑娘是小凤凰打扮,成年的畲族姑娘是大凤凰打扮。头上梳起凤冠,穿绣花的凤装,成为畲族妇女的服饰习俗。而且,每逢畲族喜庆婚娶的时候,还要贴上"凤凰到此”的大红纸。畲族俗语说:“谁家有了凤凰,谁家就有了衣食,有了幸福。”
凤凰是祥瑞、安宁、吉祥、幸福的象征,是真善美的化身。人们都通过把凤凰融入习俗中以达到祈求吉祥幸福的目的。共同的诉求、普遍的求吉避祸的心理将人们凝聚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