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

老子一气化三清:三清尊神贯穿易道,广宣教法

周易一事一测:198元(易经解卦 六爻解卦)
八字运势详批:398元(命理预测 趋吉避凶)

一气化成的三清尊神既然作为道教所构想的最高胜境的统领者,他们向其信仰者开导教化便是一种神圣的职责。所以《道藏》中有关三清尊神所“说”之经几乎是汗牛充栋,如《元始天尊说生天得道经》《元始天尊说得道了身经》《太上灵宝天尊说禳灾度厄经》《太上洞玄灵宝天尊说济苦经》。这些经典一般是采取弟子发问而天尊说法的形式撰写的。三清尊神或者在天上为众仙演说大道,或者降下人间为普通的道门信仰者讲述皈依大道的神妙功用。不言而喻,作品是以善恶教化为基调的,但有时也铺叙信道故事。从这类作品中,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易学的象数与义理的浓厚气息。只要读一读《度人经》就能明白这一点。《度人经》全称《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又称《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这是晋代道教理论家葛洪的从孙葛巢甫撰写的。原书仅有一卷,后人加以注释增益,遂衍扩而为六十一卷。该经典为《道藏》首部,北宋道教补充道职时都以此经为课考的要典,足见其受重视。

宋真宗在《度人经》序言一开始就把该经与《周易》挂上钩。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则具体地分析了其中的易学蕴含。他在对该书中的《元始灵书中篇》作疏的时候说:观复云:先真谓此《灵书》合于大《易》六十四卦。此经在天地之先,有卦象之前。西王母云“九日导乾,坤母东覆”。两卦可见。乾坤二卦始于此,继以“屯”“蒙”,终于“既济”、“未济”,为造化之纲维也。

观复大师曾经讲,早先的真人说《元始灵书中篇》与《周易》六十四卦符号所显示的道理相吻合。这部经典诞生于天地开始之先,在卦象显示以前它就存在了。女仙西王母说,“阳九之日导因于乾卦之元气;太阴九灵仙母在东海制约河源,成为水神”。

老子一气化三清:三清尊神贯穿易道,广宣教法

这句话当中即包含着乾坤两卦。《易》之“乾坤”二卦正是从这里开始的,后继的是“电卦”“蒙扑”,而以“既济卦”和“未济卦”为终结。这为世人展开了宇宙天地造化的“符号链条”系列。

张宇初把《元始灵书中篇》的产生远推到天地形成以前,他认为在《周易》卦象出现之先已经有了该篇《灵书》,这当然只是从信仰出发所表达的意见。他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元始灵书》乃托以元始天尊口述,而元始天尊按照道教的说法是在天地形成以前的一气所化,因而《灵书》便被置于《周易》之先了。这种把经典诞生时间远推的做法在道门之中经常可以见到,我们不必为此太费脑筋。倒是他所说的经书合于《易》六十四卦符号的问题很值得认真推究一番。事实上,不仅《度人经》中的《元始灵书中篇》合于《三》六十四卦,而且整部经典的字里行间都蕴藏肴易学符号信息,尤其是易学象数之应用更有蛛丝马迹可寻。

《度人经》托名元始天尊宣讲,太上玉晨道君(灵宝天尊)记录,以为日用修真的指导。该经开篇即称:昔于始青天中碧落碧落空歌大浮黎土受《元始度人无量上品》。元始天尊当说是经,周四十过。以召十方,始当诣座。

《度人经》认为:往昔的时候,灵宝天尊在东方九气青天东极大浮黎之国接受了由元始天联所传的《元始度人无量上品》这部经典。那时,满天青气,碧霞万丈,灵风琼树,伴随着幽雅的歌声,真令人心旷神怡。元始天尊讲授这部经典时,周转十遍,天地之间的真人、圣人以及高尊仙人都应邀前来听讲。以上这段话是用以表明经书缘起。其中有两点与《易》相关:

(1)作为宣讲经书的主神“元始天尊”,其名称乃是融缩《周易·乾卦》之《彖传》以及《系辞上》的有关用语而成。《易·彖》云:“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意思是:伟大啊,乾卦之本源,这是万物产生的凭借,因为它开创了天地的阳刚之气,并且统领着大自然。由此,我们看到“元始天尊”中的“元始”二字即是上引《彖》一二句末字的合成。至于“天尊”一语则出于《系辞上》:“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天尊贵而地卑下,乾坤由之而确定了位置。道门中人从《系辞上》中采撷了基本用语,从而构成了“元始天尊”的合成词。

(2)经文中的所谓“周回十过”初看起来并无什么奥秘,但如果稍加琢磨,自可发现其易学的蕴含。张宇初认为这与“易数”(即易学中的可以同“卦象”相互转换的数)有关。他指出:天命流行而不息,周流六虚,动静无端,往来不已。是乃“周回十过"。十过者,生数五,成数五。十万天地之成数也。修丹以十月而后成功。十方者、乃一、三、五、七、九,阳也;二、四、六、八、十,阴也。此为还丹之妙用。

老子一气化三清:三清尊神贯穿易道,广宣教法

张宇初认为:天地自然的运行流程没有停息,它周转流动于上下四方,运动以及其特殊转换形式一静止的结合,我们看不见其端底,来来往往从未有极限,这就叫做“周回十过”。所谓“十过",这是由天地中的五个“生数”和五个“成数”构成的。

“十”是天地中表示圆满的“成数”。修炼金丹要经历十个月才能成功。至于“十方”,也具备了十个自然数,其中分奇偶阴阳。阴阳彼此合和,这就是“还丹”的妙用所在。

张宇初从金丹修炼的角度来理解“十”这个数,自然是一种引申;不过,他首先就《易》的天地数方面发掘《度人经》关于“周回十过”的内涵,则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周易·系辞上》早已把“天数五”与“地数五”看作可以“成变化面行鬼神”的数。元始天尊掌握了“十”数,在《度人经》作者心目中,这也就有了召唤十方众神明的法力。如此,则元始天尊一出场就传递出了“易数符号”的遗传密码。

在《度人经》的想象世界里,元始天尊宣讲道法,这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情。为了显示元始天尊的气派,作者进行一番气氛的渲染:

七日七夜,诸天日月星宿、璇玑玉衡,一时停轮。神风静默,山海藏云。天无浮翳,四炁朗清。一国地土、山川、林木,缅平一等,无复高下。土皆作碧玉,无有异色。

这段话的意思是:经过了七个白天和七个晚上,宇宙三十二方天中的日月星辰、尤其是北斗七星,一时间好像都停止转动,专注元始天尊说经。风伯之神不敢鸣叫,所有飞云都悄悄消失,天地开朗,一片寂静,日月清明,整个大浮黎国的土地山川森林树木显得一样平坦,没有高低之分,上下之别。所有的土地都像品莹清激的碧玉一样,没有其它杂色。

《度人经》作者以神奇的想像力所描绘的这番景色的确是十分迷人的。他的本意乃是为了表现元始天尊的威慑力,而进行“烘托”,但由于他是生活在易学文化土壤非常深厚的社会中,所以一下笔便又将“易数”融会其中。这里有两点值得稍作分析。

老子一气化三清:三清尊神贯穿易道,广宣教法

第一,关于“七日七夜”这个时间概念是以《周易·复卦》卦辞“七日来复”为准绳的。易卦六爻符号,阴阳升降,到了第六爻的时候就要回复,所以“七”意味着重新开始,这就叫做“七日来复"。把它贯彻到“十二地支”上,仍然有阴阳交替变化,阳生于“子”(地支起点),面阴起于“午”。由“午”到“子”(即从“午”往后数:午、未、申、西、戌、亥、子),其数有“七”,阴极复生阳,所以从“子”又回复到“阳”的状态,体现了宇宙乾坤阴阳消长变化规律。就一天来说,从午时到半夜回复子时;就一个月来说,自午日起,每达七日就回复到子日;就一年来说,从五月一阴生到十一月又回复子”。这是天道运行的定数。《易》以六爻作为一个“重卦”(六通卦),正暗合达“七”面变的天道定数。从这个意义上看,《变人经》“七日七夜”既是一个时间关节点,又是一个休现了《易》之“反复”数理的符号标志。第二,文中“诸天”乃赴与八卦方位有关的空间概念。

《度人经》里经常出现“肯天”,具体讲主要是“三十二天”。这种空间概念是怎样来的呢?很显然是由八方会于八卦符号之数而得出的。《度人经》内的《元始员书中篇》共256字,以东西南北四方为序,每方统八天,每天配八句,每句八字。后世注释者有的干脆把六十四卦符号分纳于其中。如观复子萧应叟就是这样,他以东方八天的首句配“豫卦”,顺序递进,最后一句配“谦卦”。这种配合并非凭空设想,如果仔细推敲一下《度人经》四方三十二天的字数,就不难看出作者对此是有意安排的。在三十二天中,八八六十四卦符号组成一个“数链",环环相扣,循环往复。由此,我们再回到上引一段气氛渲染的文字中,也就能够领悟“诸天”背后所潜藏的《易》数符号秘义了。

经过一番气氛渲染之后,《度人经》描绘了元始天尊说经的宏大场面。在作者的构想中,元始天尊说经不仅声势浩大,而且产生了种种“灵验功效”:

众真侍座。元始天尊玄座空浮五色狮子之上。说经一遍,诸天大圣同时称善。是时,一国男女聋病耳皆开聪。说经二遍,盲者目明。说经三遍,啃者能言。说经四遍,跛疴积逮皆能起行。说经五遍。久病痼疾一时复行。说经六遍,发白反黑,齿落更生。说经七遍,老者返壮,少者皆强。说经八遍,妇女怀妊,乌兽含胎,已生未生皆得生成。说经九遍,地藏发泄,金玉露形。说经十遍,枯骨更生,皆起成人。

《度人经》告诉读者:四面八方的神仙会集在一起,奉侍就座。元始天尊乘坐五色狮子,那狮子悬空五丈,不着物相。说经一遍的时候,三十二天神圣真人都赞叹不已。那时候,大浮黎国中男女众人凡是得了耳聋病症的通通开聪能够听讲了。说经二遍的时候,瞎子的眼睛忽然明亮起来。说经三遍的时候,哑巴能够说话了。说经四遍的时候,跛脚瘫痪的都能站起来行走。说经五遍的时候,得顽固病症长久不愈的人都恢复健康能够行动了。说经六遍的时候,白发变成黑发,已掉下的牙齿又重新长出来。说经七遍的时候,老年人变成壮年人,年少幼弱者都成长壮大。说经八遍的时候,妇女开始怀孕,飞禽走兽结胎含子,不论原来有生育能力或没有生育能力的现在都可以生成了。说经九遍的时候,大地中的宝藏自发显露,金玉现出行迹。说经十遍的时候,野外千枯余骨生肉,恢复人形。

在上述说经功效的描述中,再次出现了“十”的数字。这自然也是对《易》“天地之数”的一种应用。不过,“一”到“十”的普通自然数为什么被认为可以引起神奇功效呢?原来,在《周易》象数学中,“天地之数”与“五行”又是可以互相转换的。

木火土金水一“五行”既是万物关系的一种代号,又是人体五脏的标志(肝脏属木,心脏属火,肾脏属水,肺脏属金,脾脏属土)。所以,数的轮转,引起五行的更替,五行的更替推动了五气的运行。于是,人体不通之关节重新开通,疾病也就消除。关于这个问题,让我们先列一个表,再加以说明。

按照传统的五行与《易》数的对应原则,天一生水于北方,在卦象符号上,北方为坎卦,而人体脏象中的“耳”属坎。所以,说经一遍,其音像信息便被认为可以输人北方,与耳朵相感通,聋病的人能够获得“开聪”的功能。引而申之,人体血脉好像大地中的河流,元始天尊说经,好像激励了众水手戏水飞舟,一气周流,百神俱畅,所以说“诸天大圣同时称善"。在《易》数中,天数与地数是成双成对的,有天一就有地二,地二生火于南方,南方为离卦,目属离卦。因此,《度人经》作者在叙及“说经二遍”时自然就想到了此时之信息对“目”的作用,而有“盲者目明”的构想。由二而三,天三生木于东方,东方为震卦,本象为雷,一雷轰鸣,则哑巴说话,所以称“喑者能言"。由三而四,地四生金于西方,西方兑卦,兑金孕育于坤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从五行之气在十二地支的运行上看,金绝于寅,而“怀胎”于卯,故金中含木象。足属木,所以说“跛疴”起行。

由四而五,天五生土于中央。土于天于合于戊已。在五行中,戊己属土,戊已一阴一阳,所以戊为阳土,己为阴土。两土相叠成“圭",道教内丹又叫“刀圭”,简称“圭”,是养生延年益寿的一种“圣果”。在道门中人看来,一个人如果懂得养生,不仅可以长生久视,而且还能够与乾坤同体,所以久病痼疾,通通消除,就不在话下了,这就是《度人经》关于元始天尊“说经五遍”的功效构想。由五而六,地六成于北方之坎水,人体肾脏属水,其光华在头发,坎水之气鼓动而成,所以说“发白反黑”;又因在中医学里肾脏主骨,齿为骨之余,肾脏健康则骨壮,所以“易数”运转,说经六遍被认为有“骨落更生”的功效。由六而七,天七成于南方离卦之火。离为女,为阴,阴中含真阳,有养生内丹“七返”之功,因易数七在南方,九在西方,由九退至七,是一种逆反运动,道教修炼讲复归,由九退七,所以称“七返”。

老子一气化三清:三清尊神贯穿易道,广宣教法

七在南方属火之位,九在西方,西为金位。九退到七,即是金行于火处,金火相锻,有“真金”百炼之妙用,所以说“老者返壮,少者皆强”。由七而八,地八成于东方之震卦位,与东北之艮相合而水出。东方为木,艮卦本象为山,山上有木则生水,长养圣胎,妙在阴阳感通。这就是《度人经》为什么把妇女怀胎生子等事归属地八的缘故。由人而九,天九成之于西方之兑卦。兑属金,金生于坤土,所以说“地藏发泄(生),金玉露形(成)”。

由九而十,地十成于中之土位,此为万物生成之本。土分阴阳,天五为阳土,地十为阴土。两土相重,又成“圭”,这是天地生成的再度周转,有“大还”之妙用。至此,则五行颠倒逆转,超凡入圣,起死回生。所以《度人经》以为元始天尊说经十遍可使“枯骨更生,皆起成人"。

说经十遍的此等效果只是宗教性描述,对于信仰者来说,这的确很迷人。从理性科学的角度看,这当然是很难验证的。假如我们把它当作是信仰的艺术符号化,问题也就十分清晰了。不过,我们这样说并非是彻底否认其价值。毫无疑问,把某种想像与古代的方术学说掺合起来,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思维历史轨迹的续存。就本书所探讨的课题而言,更重要的在于“说经”的故惠和情节谊染使得道教所崇奉的尊神充分显示出易学的功力,因为这部《度人经》既给是由元始天尊宣讲,灵宝天尊记录,那么《经》中所有的易学养号信息便与两位天尊均有密切关联了。当“三清尊神”再把这种学问广为传授,其易学符号种子撤遍道教洞天福地也就可想而知了。


热门预测(预测加微信:guoyitangapp)
周易卦象 元始天尊 道教信仰 三清尊神 乾坤两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