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筮知识

为什么说六十四卦是人类早期认识由粗糙的低级阶段进而达到比较精致的高级阶段的表现

周易一事一测:198元(易经解卦 六爻解卦)
八字运势详批:398元(命理预测 趋吉避凶)

我们上面提到的四种卦序从总的原则上可以分成两类,《序卦传》与《杂卦传》所列的卦序可以归为一类,帛书《六十四卦》所列的卦序与京房所列的卦序可以归为一类。它们虽然在具体的排列次序上也存在着差异,但所反映的思想则具有相似的出发点。

可以这样说,《周易》筮法哲学的精华主要寓于六十四卦的排列结构之中。孔子在《序卦传》中详细阐述了今本《周易》中六十四卦排列次序的哲学内涵。离开《易传》,对《周易》进行任何哲学估价都是困难的。为了对《周易》六十四卦排列结构之哲学意义的认识更全面、更深刻,这里从《易传》的角度出发再作分析。

孔子作《易传》,对于乾坤两卦居首和乾先坤后的结构特点,特别重视,反复强调。《系辞传》说:“乾坤,其易之缊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这段话的哲学意义相当深刻。孔子从乾坤两卦居首这一事实看出了一个伟大的真理,这就是,易是一个生生不息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由一个矛盾统一体的运动构成的,这个矛盾统一体的矛盾双方,是乾与坤,乾与坤的矛盾运动过程就是“易”。假如乾坤的矛盾运动停止,“易”也就宣告完结了。但是,乾与坤的矛盾运动实际上永远不能停止,因此“易”也就永无完结之时。

“易”是客观世界的抽象,“易”是对客观世界的摹写,“易”就是世界,世界也就是“易”。乾坤是“易”的抽象,“易”就是乾坤,乾坤矛盾运动过程也就是“易”。

《序卦传》说:“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系辞传》说:“乾坤其易之门邪!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臭。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易”是对客观世界的抽象,乾坤是“易”的抽象。

由具体到抽象是人类早期认识上的进步,由抽象到具体是人类早期认识上的更大进步。乾坤、阴阳、刚柔是一种抽象,比它更大的抽象是太极,但太极不表现为动态,它只告诉人们万物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当然是最大的抽象。而乾坤、阴阳、刚柔比太极具体一步,它在从动态的角度描述世界的时候,世界被一分为二,被分为乾与坤、阴与阳、刚与柔。

但是,乾与坤、阴与阳、刚与柔依然比较抽象,因为它适用于整个世界。世界在运动中变得具体而细微,因此,在筮法中,是通过乾坤、阴阳、刚柔在运动中相互作用,“相摩”“相荡”“鼓之”“润之”,而生成四象、八卦、六十四卦,以此来对宇宙万物的运动变化分类概括。可见这种概括是抽象的,但同时也是动态的。

为什么说六十四卦是人类早期认识由粗糙的低级阶段进而达到比较精致的高级阶段的表现

六十四卦是人类早期认识由粗糙的低级阶段进而达到比较精致的高级阶段的表现,至此,人们懂得了将抽象的概念、范畴引申为较多的具体的概念,实际上,六十四卦是把宇宙全部物质运动分类归纳为六十四种运动变化的模式,也就是抽象的六十四个大系统。这种模式、系统并不是静态的,在第一个六画卦中,通过六爻内部的相互关系,表示着模式、系统内部的运动变化。

以乾坤这两个代表统一体内部矛盾斗争双方的两卦作为六十四卦的开始,表示从阴阳两仪之下派生出宇宙万物,也就是统一体确立,矛盾斗争开始,也就是宇宙的产生,事物发展变化的开始。以既济未济作为六十四卦的结束,并不是表示事物的发展已经结束,面是标志着事物的发展完成了一个大的过程。随着旧的矛盾得到解决,旧的统一体瓦解,事物的发展告一段落。但这并不等于事物发展的终结,“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

表明以后随着新的矛盾的产生,又将形成新的统一体,在更高层次上,事物又开始新的发展过程,这种发展过程是无穷无尽的。六十四卦排列次序标志着事物发展的六十四个环节,这是一个完整的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

在今本《周易》六十四卦的排列次序中,六十四卦可以分为三十二对,每对中的两卦不是在卦象上正好颠倒,就是六爻刚好相反,暗示着新的统一体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旧统一体中孕育而成的。

但是,这种卦序也存在缺点,那就是三十二对卦之间缺少必要的联系,使前后的发展变成毫无规律的杂乱过程。从哲学意义上讲,这是重视强调事物产生初期的普遍联系性,忽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普遍联系性。

《杂卦传》卦序排列方法与《序卦传》属于一类,也是两两成对,但是最后八卦却将对子拆开,既济未济也不是最后两卦。在前五十六卦组成的二十八对中,有十七对卦先后次序与《序卦传》所列对子中的次序一致,另十一对则是前后颠倒。这都反映出《杂卦传》与《序卦传》的两种卦序在理论基础上是相同的,面在一些具体思想上存在差异。

与《序卦传》所列的次序一样,《杂卦传》六十四卦的排列也从乾坤两卦开始,并且乾先坤后,指出“乾刚坤柔”的卦性,这就意味着它承认《周易》筮法从太极到两仪,从两仪到四象,从四象到八卦,从八卦到六十四卦的宇宙生成模式与客观物质世界的发展模式,其思想基础也是唯物主义的。

联系“殷道亲亲,周道尊尊”的规律来看,这种卦序的产生如果是在《序卦传》卦序以前,但也应该是在殷商之后的事情。否定殷易《归藏》先坤后乾的卦序排列方式,率先确立先乾后坤的原则,是这种卦序的伟大意义之所在。

《杂卦传》所列卦序另一个具有深刻意义的地方是它的结尾五卦。“颐养正也,既济定也。归妹女之终也,未济男之穷也。夬决也,刚决柔也,君子道长,小人道忧也。”

从乾坤开始的一系列卦象,代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发展到颐这一时期,则需要“养正”,《彖传》说“养正则吉”,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憧憬。在事物纷繁复杂的发展过程中。这种卦序的作者始终保持着乐观精神,保持着对未来的希望。也反映出他对于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一种认识,即不论人类社会向什么方向发展,也不论目前处于多么混乱的时期,最终总会迎来“养正”,也就是正义得到支持的时期。正义总会战胜邪恶。当正义获得最终胜利的时候,一切混乱就会终止,也就会迎来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安定。

因此,在颐卦以后是代表“定”的既济。

但是,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安宁不可能永远保持,追究其原因,《杂卦传》的作者认为是与“男”“女”有关。“归妹,女之终也”讲的是人类社会的婚姻制度。《杂卦传》中把《序卦传》中反映人类婚制的咸、恒分别解释为“速”与“久”,在它的卦序排列过程中始终没有出现《序卦传》中所说的“夫妇之道”,最后才以归妹卦表现出来,这是作者别有深意的安排。

为什么说六十四卦是人类早期认识由粗糙的低级阶段进而达到比较精致的高级阶段的表现

在颐卦以前的渐卦,“女归待男行也”,反映的是女子待嫁,既济以后的归妹,“女之终也”,反映的则是女子已嫁。《杂卦传》的作者认为,在女子未嫁之前是“定”,是天下太平,在女子出嫁以后却带来“男之穷”,男性的极端发展,这是在强调个体婚姻,以及在个体婚姻之后产生,从其表面形式上看是婚姻结果的私有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同时,是在暗示人类社会的混乱是个体婚姻,也就是私有制的产生所导致的。斗争是不可避免的。“定”的局面将由于人类的私欲而受到破坏。这实际上是对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时期的一种模糊认识。

《杂卦传》的作者没有认识到,人类社会从原始公有制下走出是一种进步,只是看到了这一过程所带来的混乱;没有意识到生产力发展导致私有制产生是原始公有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私有制破坏了原始社会的安定局面,却把这一变化的原因简单归结为人类个体婚制的出现,这都是他的局限性。

但是在他那个时代中,能正确地描述从原始社会向阶段社会过渡时期的特征,并力求在人类社会中找到这一变化的内在原因,都反映着《杂卦传》的作者具有非同一般的哲学头脑。

把夬卦作为六十四卦的终结,并指出“刚决柔也,君子道长,小人道忧也”,说明《杂卦传》的作者虽然没有正确地分析出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这一变化的根本性质,但是他相信,这一变化最终是向好的方面过渡,是有利于人类自身发展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易传》哲学要高于老子哲学。因为在老子哲学中也有对人类自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这一历史时期的认识,而老子的态度是消极的、悲观的,认为这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退步,要求回到原始社会去。而《杂卦传》明确指出“君子道长,小人道忧也”,热情地为这一变化讴歌,反映其哲学思想中的进步意义。“君子道长,小人道忧”,也是在说明,混乱过后将仍旧是以正义的胜利而迎来新的安定时期。

与《序卦传》以既济未济作为六十四卦的终结相对比可以看出。《序卦传》与《杂卦传》在理论上是相辅相成的,谈的都是在经过一个矛盾斗争的大过程以后,矛盾终于得到了解决,旧的统一体也随之破裂。因为物质世界的发展变化是无穷无尽的,所以又将有新的矛盾和新的统一体产生。《杂卦传》中所列颐、既济,相当于《序卦传》中既济的地位,《杂卦传》中对归妹、未济、夬三卦的安排,相当于《序卦传》中未济的含义。所不同的是,《序卦传》中重点讲“物”,最后是“物不可穷”,主要说的是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杂卦传》中重点讲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最终落在“君子道长,小人道忧”上。

《序卦传》与《杂卦传》卦序上的另一个主要区别在于,《杂卦传》将对人类个体婚制的说明放在六十四卦最后,而《序卦传》则是放在下经的开始。从《序卦传》上下经的区别及说明婚制的卦的位置上,我们可以看出,它是在以六十四卦比附宇宙全部发展过程,上经是自然界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下经是人类社会从自然界中分离出来,经历特殊的发展历程。而《杂卦传》所描述的虽然也是从自然界开始,但其结尾处却是人类社会产生之初,反映的是人类社会刚刚从原始社会中走出的历史发展阶段。因此我们说,《杂卦传》对宇宙的摹写是不全面的。

马王堆出土的帛书《六十四卦》与京房的卦序,不同于上述两种卦序,是六十四卦的另一种排列风格。这两种卦序可归为一类,都是“八宫卦”的排列次序。

帛书《六十四卦》是一种最为典型的“八宫卦”排列次序。它依照先阳后阴的原则,以上卦定宫位,以乾、艮、坎、震、坤、兑、离、巽的次序定八宫,每宫内以天、地、山、泽、水、火、雷、风的次序排列下卦。其排列次序完全符合帛书《说卦传》“天地定位,山泽通气,火水相射,雷风相薄”的原则,详见下表:

为什么说六十四卦是人类早期认识由粗糙的低级阶段进而达到比较精致的高级阶段的表现

只要明白帛书《六十四卦》的排列原则,就可以迅速地从上表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卦。这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我们在本书第一章中提到的观点,即《周易》是对其以前筮法发展的总结,是为便于人们学习、利用筮占而编纂的。不论是原始状态下的筮数,还是后来由此演变面来的六画卦的卦象,都是作为书的索引面存在的。

京房所列的八宫卦与帛书《六十四卦》的次序又不相同。在京房所列卦序中,八宫的次序是乾、震、坎、艮、坤、巽、离、兑。这里先阳后阴的原则更加严格。

在京房卦序中,定宫法完全依据乾坤六子说,以代表父的乾作为第一宫,接下来分别是代表长子的震,代表次子的坎,代表少子的艮,代表母的坤,代表长女的巽,代表中女的离,代表少女的兑。先男后女,先亲后子,长幼次序分明。

在每一宫中根据阴阳的变化确定卦的次序,逐爻变化,分别以“世”称之。变至初爻的称为“一世卦”,变至二爻的称为“二世卦”,变至三爻的称为“三世卦”,变至四爻的称为“四世卦”,变至五爻的称为“五世卦”,上爻不变,再返回变第四爻称为“断魂卦”,再变第五爻称为“归魂卦”。详见下表:

为什么说六十四卦是人类早期认识由粗糙的低级阶段进而达到比较精致的高级阶段的表现

这种卦序与帛书《六十四卦》的卦序虽然同属“八宫卦”,但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在京房所列的八宫卦中,每一宫中只有四卦上卦是一致的,面帛书《六十四卦》的八宫卦中,每宫中八卦上卦都相同。在京房所列卦序中,每宫另有三卦下卦是相同的,这一特点是帛书《六十四卦》所没有的。因此,京房所列卦序也就显得更加杂乱,与京房那一套玄而又玄,似易非易的理论相适合。

京房本人将《周易》视为纯粹的卜筮之书,提倡五行说、卦气说、纳甲说,《汉书·京房传》中提到焦延寿“其说长于灾变,分六十四卦,更直日用事,以风雨寒温为候,各有占验。房用之尤精。”可见,京房的六十四卦排列次序仅仅是从卜筮的用途出发,其中并不包括哲学上的意义。也正是因为如此,汉“成帝时,刘向校书,考《易》说,以为诸易家说皆祖田何,杨叔(杨何)、丁将军,大谊略同,惟京氏为异竟。”

八宫卦实质上是将宇宙万物归为八大类面已,每一类下包括八卦,其含义是认为宇宙万物可分为八种性质,每一性质中包括八种性质相近的发展模式。这种含义其实在八经卦中已经明确地表达出来,根本没有必要再多此一举,从六十四卦的排列上加以表达。而且,八宫卦表示出的思想是静态的,其中只有物质的分类,没有物质的运动。从其中包含的哲学含义来说,八官卦的排列次序明显比不上《周易·序卦传》与《周易·杂卦传》的排列次序,它的优点也仅仅在于能更好地完成其索引的作用。所以,在今本《周易》卦序行世以后,帛书《六十四卦》中保留的古老卦序便逐渐失传了。而京房的卦序虽然以其占卜的独特风格于汉代一度盛行,并对后世视《周易》为纯粹卜筮之书的人们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但它始终作为易学发展中一个误入歧途的分支而存在,其卦序也一直罕为人知。


热门预测(预测加微信:guoyitangapp)
六十四卦 古筮法 古筮 乾坤 卜卦解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