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阴阳的气化表现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万物也必须与之相应
年周期节律
四时阴阳的气化表现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万物也必须与之相应。一年四时,十二朔望月、二十四气、七十二候等,都是年周期节律。春天大地回春,万物生机盎然;秋天大地萧索,万物枯黄;秋深了,北雁南飞,待春暖花开再向北归;人冬,许多动物冬眠,直到来年惊蛰前后才闻雷声而惊走。这种年周期节律,年复一年,周而复始,永无体止。
《内经》记载,观测每年正月初一气候,可预测全年气候概況。如这一天晨起北风,春则多病。中午刮北风,夏则有流行病。傍晚刮北风,秋多死亡。如整天刮北风,则有大疫流行。如起南风,称“旱乡”。起西风,称“白骨”。起东风,则飞沙走石,摧折树木。若全天严寒而有风,预兆歉收,灾荒四起,人多病患。若篮天晴朗,暖和,无风无雨,则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种以一日“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人为秋,夜半为冬”的《周易》全息原理,预测全年气候的方法,无疑是建立在对昼夜与年周期节律同构关系深刻体验的基础之上的。
中医学认为,人(万物)与日月五星等天运节律相一致,《内经》中记载了四时周期节律。《内经》说:五藏应四时、各有收受。(《素问•金匮真言论》)心者。通于夏气。肺者………通于秋气。肾者……通于冬气。肝者⋯…通于春气。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通于土气。(《素问•六节藏象论》)
如果人体五藏与四时节律相逆,相应藏器会产生病变。《素问•四气调神论》说:递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阳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从脉象上,也能发现正常的四时节律。《素问•玉机真藏论》说:
春脉如弦。春脉者,肝也,东方木也,万物之所以始生也。故其气来较弱轻虛而滑,端直以长故日弦。
夏脉如钩。夏脉者,心也,南方火也,万物之所以盛长也。故其气来盛去衰,故日釣。
秋脉如浮。秋脉者,肺也,西方金也,万物之所以收成地。故其气来轻虛以浮,来急去散,故日浮。
冬脉如营。冬脉者,肾也,北方水也,万物之所以合藏地。故其气来沅以搏,故日菅。
人体四时正常脉象,春天为弦脉,夏天为钩脉,秋天为浮脉,冬天为营脉。此即春夏秋冬、生长收藏、木火金水⋯…与人体肝心肺肾对应关系中的脉象规律。
日周期节律
古人认为,人体与自然界一样,也有昼夜节律。《灵枢 •营卫生会》日:“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卫气行于阴三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如是无已,与天地同纪。”营气与卫气都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气”,皆由水谷精气化生。营气在脉中运行,卫气在脉外运行,它们一昼夜沿经脉各储行五十周才会合一次。其中,卫气昼行阳经二十五周,夜行阴经二十五周。卫气行手阳经,人就起床;行于阴经,人就睡眠。营气则没有昼夜之分。营卫之气的周行 节律与昼夜交替总是同生进行。中医“子午流注”按时开穴的针灸理论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提出来的。
《灵枢•五十营》还论述古代医家观测营血在脉中运行速度与太阳视运动的同步关系:周天有二十八宿,每个行宿之间的距离是三十六分。人气一昼夜运行五十周,合一千零八分。太阳日行二十八宿,分布在人体上下、左右、前后的经豚,共二十八条。周身经脉之长十六丈二尺,以应二十八宿。一昼夜为水下百刻,一万三千五百次呼吸,气行人身五十周,水下百刻,太阳运行通二十八宿,漏水皆尽,气怡行五十周而终。气行五十周长度为八百一十丈。人的脉气若能经常保持这样恰到好处的节律,就能尽享天年,度百岁乃去。
人体气血运行与十二经络、昼夜十二时辰也有对应关系。气血的运行次序有条不紊,每个时辰流注到对应的经络。一个时辰流注一经,十二个时辰则十二经络沆注一周,翌日又开始循环流注。如此周而复始,酒环无穷。这就是著名的“子午流注”,被世界誉为“中国式的生物钟”。其实,“子午流注”的内涵要比现代生物钟学说要丰富得多。《内经》还总结了五藏在一日 旦薯午夜不同时间的病情转归节律:肝病者,平旦慧,下晡甚,夜半静……心病者,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静。…脾病者,日昳慧,日出甚,下晡静。……肺病者,下晡慧,日中甚,夜半静。⋯肾病者,夜半慧,四季甚,下晡静。(《素问.藏气法时论》)慧是病情好转,感觉良好;甚是病情加重之意。肝病之所以平旦慧,其时木旺也,下晡甚,其时金旺则克肝木之故。心病,日中属火,故慧;夜半属水克心火,故甚。
脾病,日跌属士,故慧;日出属木克脾士,故基。肺病,下晡属金,故慧;日中属火克肺金,故甚。肾病,夜半属水,故慧;四季属土克肾水,故甚。至于肝病夜半静,水生肝木,母之救也;心病下晡静,金生肾水,母之救也。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一日之旦暮午夜节律,是太阳日周期中阳气升降出人的节律。《素问•生气通天论》说: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虛,气门乃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