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预测

上离下巽:鼎卦、火风鼎卦详解:原文及白话翻译

周易一事一测:198元(易经解卦 六爻解卦)
八字运势详批:398元(命理预测 趋吉避凶)

上离下巽:鼎卦、火风鼎卦详解:原文及白话翻译

上离下巽:鼎卦、火风鼎卦详解:原文及白话翻译

鼎,元吉亨。初六,鼎颠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无咎。九二,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亏悔,终吉。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六五,鼎黄耳金铉,利贞。上九,鼎玉铉,大吉,无不利。

 卦辞  初六  九二  九三

 九四  六五  上九  彖传注


【卦名】

今本:鼎 归藏:鼎 帛书:鼎 秦简:鼒 清华简:鼑

烹饪、取新、佈置新气象,建立新政权。

《说文》:“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昔禹收九牧之金,铸鼎荆山之下,入山林川泽,螭魅蝄蜽,莫能逢之,以协承天休。易卦巽木于下者为鼎,象析木以炊也。籒文以鼎为贞字。凡鼎之属皆从鼎。”

鼎是一种三足两耳的铜器,原本只是烹饪器具。夏禹集九州之金并铸成九鼎以象九州,鼎也因此成为古代权力的象徵,所谓“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元士三”。《易经》鼎卦为砍木头以生火炊煮之象,《说文》所谓的“巽木于下者为鼎,象析木以炊”。

在甲骨文与籒文中,以鼎为贞字。贞在卜问的程序中有著定与正的作用。

王家台秦简作鼒,鼒音兹,为一种鼎口内缩的小鼎,亦可通鼎字。清华简作鼑,鼑为贞的古字,今贞字下从贝,贝为鼎之简化。贞、鼎在古文中原本就同一字源,两字通用,但有时为区别卜问之“鼑”而在鼎上加一“卜”字,但鼑亦可用作鼎。

鼎卦大象为一个鼎的形状,初六空虚,象徵鼎足。九二至九四三个阳爻象鼎腹鼎实,六五象鼎耳,上九象举鼎用的鼎铉。就二体来看,卦象为木上有火,为以薪柴烧火煮物,烹饪之象。就其做为“烹饪”的器具来说,上可以敬鬼神,下可以养贤,所以《彖传》说:“以木巽火,亨饪也。圣人亨以享上帝,而大亨以养圣贤。”

郑玄:“鼎,象也。卦有木火之用。互体乾兑。乾为金,兑为泽,泽锺金而含水,爨以木火,鼎亨孰物之象。鼎亨孰以养人,犹圣君兴仁义之道以教天下也,故谓之鼎矣。”鼎二体卦象有木火之用,互体乾为金,兑为汤水,为生火煮汤羹之象。郑玄注解即是顺著《彖传》强调鼎的烹饪养人之功而论。

孔颖达:“鼎之为器,且有二义:一有亨饪之用,二有物象之法。”鼎一方面是烹饪之器,二方面又象徵著取新之用。若再扩大解释所谓的“物象之法”,鼎象徵的还有君权。《序卦传》在鼎之后的震卦说:“主器者莫若长子,故受之以震。”“主器”指的就是震卦卦辞说的“不丧匕鬯”的匕鬯祭器。匕,所以载鼎实。鬯是香酒,用作浇灌请神。

鼎作为君权的象徵,所以自古改朝换代有迁鼎之习。《左传》宣公三年记载一个故事:

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姦,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姦回昏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底止。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楚子,即楚国国君,征伐陆浑之戎时,来到了雒水,在周的边境上观兵。观兵有两种解释:阅兵,或展示军力。

周定王派遣王孙满去慰劳楚子,楚子就问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回答说:“(统治天下)重点在德行而不是鼎。以前夏朝的德行兴起了,利用远方的图书方物,以及来自九州官长上贡的黄金(铜),铸造了九鼎来象徵风俗事物,百物都在裡面了,人民可以藉以知道神明和姦邪。到了夏桀,因昏庸无德,所以九鼎迁到了殷商那裡,殷商传祀六百年。接著是商纣残暴虐民,所以九鼎又迁到了周。当时周成王定九鼎于郏鄏,卜问周可以传几代?说是传世三十;卜问可以传几年,说是七百年。这是上天所命令的。现在周德虽然已经衰落,但天命还没改变。所以,鼎的轻重,不可随便乱问。

鼎的轻重,之所以不可随便乱问。因为鼎象徵权力,问鼎轻重,相当于是想逼宫造反。

鼎既然是君权、权力的象徵,因此鼎卦也在隐喻天子治理天下之道。首先是烹饪之用,比喻君王要懂得养人才、敬鬼神。然后是三隻脚,是鼎之所以立,《九家易》以“三公”作比喻:“鼎言象者,卦也,木火互有乾兑。乾金兑泽。泽者,水也。爨以木火,是鼎镬烹饪之象。亦明三公之位,上则调和阴阳,下而抚毓百姓,鼎能熟物养人,故云象也。”毓,通育。抚毓即抚育。一位好的君王,必如鼎一样,下有三公的支持与辅佐。

但鼎的脚并不是用来走路的,鼎的移动必需靠耳朵,象徵君王要能够纳言,不可偏听(因鼎耳有二),如此君权才得以行使。帛书《二三子》引孔子这么说:“鼎之迁也,不自往,必人举之。”鼎的迁移,不是靠自己走路而前往的,必定要由人来抬举。此与三公之喻类似,必需依赖贤才辅佐,才行得通。

卦序上革鼎为继井而来。《序卦》:“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主器者莫若长子,故受之以震。”《杂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革卦是去除旧的体制,鼎则是建立新的政权。革是破坏,鼎则是破坏之后的建设,两者相辅相成,一体两面。又鼎为权力之象徵,因此鼎卦之后以“主器”的长子震卦续之,代表开国之后承家,世代相袭。

得鼎卦,以创新为宜,不应墨守成规,而应当採取全新的做法。又鼎为权力之象徵,所以问事业大吉,有得权之义。吉道如其卦德,为巽以明,谦逊柔进而耳聪目明。

鼎,元吉亨。

卦辞当作“鼎,元亨”。《彖传》引作“元亨”,解释为“大亨”,可见“吉”乃赘字。程颐:“止当云元亨,文羡吉字。”朱熹:“吉,衍文也。”

【字义】

正位:端正位等。位,有三种解释:一、职位,二、上下尊卑之位等。王弼:“正位者,明尊卑之序也。”三、人所处之位,立足之地。正位即端正自己的立足之处。程颐:“鼎者,法象之器,其形端正,其体安重,取其端正之象,则以正其位,谓正其所居之位,君子所处必正。”

凝命:一、坚定或完成天命。鼎卦为改正朔,建立新朝代,因此《象》曰“君子以正位凝命”。凝通冰,水变坚硬,结冰。引申为成、定。凝命,完成天命,天命确定。《说文》:“冰,水坚也,从仌从水。凝,俗冰从疑。”郑玄:“凝,成也。”虞翻:“鼎五爻失正,独三得位,故以正位凝成也。”二、凝聚天命。凝,程朱又引申为凝聚,程颐:“凝,聚止之义,谓安重也,今世俗有凝然之语,以命令而言耳,凡动为皆当安重也。”朱熹:“凝犹至道不凝之凝,传所谓协于上下,以承天休者也。”《中庸》“至道不凝”朱熹注:“凝,聚也,成也。”三、严整命令。王弼:“凝者严整之貌也......凝命者,以成教命之严也。”孔颖达:“鼎既成新,即须制法。制法之美,莫若上下有序,正尊卑之位,轻而难犯,布严凝之命,故君子象此以正位凝命也。”

 

初六,鼎颠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无咎。

《象》曰:鼎颠趾,未悖也。利出否,以从贵也。

鼎翻覆,鼎脚朝上,以利于倒出不要的东西。为了生子而纳妾,没有罪咎。

鼎颠趾为头脚颠倒,比喻人与人之间的尊卑失序,但并未违背义理,所以《象》曰“未悖也”。因为这是为了将鼎中的残渣废物倒出,将鼎清洗乾淨。就如为了生子而纳妾,情有可原,因此不会有罪咎。

此比喻君王立制建国必需先清君侧。鼎颠趾、得妾以其子,又有权宜之计的意味。言君子成大器不应拘小节,有时应当有所权宜。

程颐:去故而纳新,泻恶而受美,从贵之义也,应于四,上从于贵者也。

【字义】

颠趾:颠,颠倒。郑玄:“颠,踣也。”踣,音博,跌倒的意思。趾,初为鼎足、鼎趾。鼎足的作用除了可让鼎站立之外,也可利于人从这裡拿起,或将其颠倒倒出东西。从鼎足拿起鼎将鼎颠倒,就是鼎颠趾。

利出否:利于倒出髒东西。《象》曰:“鼎颠趾,未悖也。”鼎颠趾时,足在鼎耳上,鼎耳为尊,鼎足为卑,则鼎颠趾有违背尊卑之序的嫌疑,但这是为了清除髒物的权宜之举。王弼:“否谓不善之物也。取妾以为室主,亦颠趾之义也。”孔颖达:“鼎覆而不失其利,在于写出否秽之物也,故曰利出否也。”“利出否”或作“利出妇”,帛书否卦作“妇”,郑玄注亦似乎以否为妇,并以为爻辞讲的是出妇之事:“初阴爻而柔,与乾同体,以否正承乾,乾为君,以喻君。夫人事君,若失正礼,踣其为足之道,情无怨,则当以和义处之。然如否者,嫁于天子,虽失礼,无出道,废远之而已。若其无子,不废远之,后尊如故。其犯六出则废之远之。子废。”

 

九二,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

《象》曰:鼎有实,慎所之也。我仇有疾,终无尤也。

鼎中装满美食,我的冤家有病,无法来跟我用餐。吉。

程颐:“仇,对也。阴阳相对之物,谓初也。相从则非正而害义,是有疾也。二当以正自守,使之不能来就己。人能自守以正,则不正不能就之矣,所以吉也。”此言,所来往的人若非正,而有损正义,此即是有疾,那么不要亲近与来往较好,可得吉。告诫君子要谨慎交友,对于不好的朋友敬而远之则吉。“疾”,託病喻人品行不佳。

王弼:“以阳之质,处鼎之中,有实者也。有实之物,不可复加,益之则溢,反伤其实。我仇,谓五也。困于乘刚之疾,不能就我,则我不溢,得全其吉也。 ”意思是:鼎已经满实,不可复加了,再加就满出来。我的朋友(六五)有乘刚的疾病,所以不能接近我,所以我也不会满出来,可以得吉。

【字义】

鼎有实:鼎中食物充实,指的是九四的“公餗”,《说文》:“鬻,鼎实也。”“餗,鬻或从食,束声。”阳为实,九二为互体乾之初爻,象鼎中之实。鼎中充实,即美食满满。王弼注以实为充实、满实,用的是实的本义:“有实之物,不可复加,益之则溢,反伤其实。”《说文》:“实,富也。”实字形构为财宝满屋之义,因此为富,有充实、充满的意思,又引申为果实义。

:有多种不同的解释。《说文》:“雠也。”段玉裁注:“雠犹应也。《左传》曰:‘嘉偶曰妃,怨偶曰仇。’按:仇与逑古通用,辵部怨匹曰逑,即怨偶曰仇也。仇为怨匹,亦为嘉偶。如乱之为治,苦之为快也。《周南》‘君子好逑’与‘公侯好仇’义同。”仇字可指配偶、对手,或朋友,也可指敌对的人,仇敌、仇人。王弼解释为“仇匹”,似取对手或朋友之义。朱熹取仇敌之义:“阴阳相求而非正,则相陷于恶而为仇矣。”程颐取配对义:“仇,对也。阴阳相对之物,谓初也。相从则非正而害义,是有疾也。”就卦象来说,王弼认为是六五,因为与九二上下相应:“我仇,谓五也。”孔颖达:“九二以阳之质,居鼎之中,有实者也......六五我之仇匹,欲来应我,困于乘刚之疾,不能就我。”虞翻认为是指九四,可能因为两爻争相与初六相应:“二据四妇,故相与为仇。”初爻与九四应,四之妇也。承二与二比应,为二所据者。程朱以初六为仇。朱熹:“我仇,谓初。”程颐:“仇,对也。阴阳相对之物,谓初也。”

:疾病,引申也可作品行不良。

不我能即: 即,原意为就食,指前往去吃鼎实。引申为近,接近。这裡两种解释都可。但即也可能借为节,节食之义。“不我能即”也有多种不同的解释:一、不能接近我、我不能接近他。二、不能与我用餐,或指我不能去用餐。三、我无法节食。《说文》:“即,即食也。”徐锴:“即,就也。”段玉裁:“即,当作节。《周易》所谓节飮食也。节食者,检制之使不过,故凡止于是之词谓之即,凡见于经史言即皆是也。郑风毛传曰:即,就也。”即字在卜辞中用作就食义,就为其引申义。依段玉裁,《说文》注说的“即食”为“节食”,此为即之本义。节有止义,就是从止义引申而来。 《尔雅》:“即,尼也。”《说文》:“尼,从后近之。”尼为亲近、亲暱之义,通即的就近义。

 

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亏悔,终吉。

《象》曰:鼎耳革,失其义也。

鼎耳改变了,无法移动鼎,裡面肥美的雉鸡,看得到却是吃不到。等到下雨,终于不用悔恨,最终为吉。

错误的创新反而误了事。鼎耳原本应当在鼎上,当食物煮好时就可以利用鼎铉移动鼎,将美食送上。但现在鼎耳却改变了,变成在鼎腹之旁,使得热鼎无法顺利搬动。

鼎是靠鼎耳移动,鼎耳位置原本在鼎的上方,于爻位为六五。现在九三为鼎腹腹中的位置,鼎耳位置改变而让煮熟食物的鼎无法移动。九三变而下体及互体皆成坎,坎为耳,故曰“鼎耳革”。虞翻:“动成两坎,坎为耳,而革在乾,故鼎耳革。”

王弼认为,鼎耳以空虚为用,而九三为阳实,因此而塞:“耳宜空以待铉,而反全其实塞,故曰鼎耳革其行塞。虽有雉膏,而终不能食也。”

【字义】

:音色,阻塞的意思。其行塞,无法行动,指无法移动鼎。《易林》观之中孚:“鼎易其耳,热不可举。大路壅塞,旅人心苦。”依《易林》,鼎耳革和其行塞为两件不同的事,其行塞是指大路壅塞。

雉膏:雉鸡的脂肪,或指肥美的雉鸡肉。雉,雉鸡。膏,脂肪,肉类最肥美的地方。

方雨亏悔:亏,损。亏悔,免于悔恨。雨来了,让鼎的温度快速下降,可以移动鼎,所以最终解决问题。易经中“雨”有特殊意义,象徵著事情之明朗或阴阳调和,因此多有偏吉之意味。王弼:“雨者,阴阳交和,不偏亢者也。”朱熹:“以阳居阳,为得其正,苟能自守,则阴阳将和,而失其悔矣。”

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

鼎的脚折断,把要献给王公的肉羹给弄翻了,将遭受剭刑,凶。

喻指人无法胜任所负责的重任,将受到严厉的刑罚。在各个不同的文献裡,孔子大致皆以“在下者不胜其任”注解。三足象徵的是三公,鼎之所以立。折足象徵辅佐君权的三公覆败,则国政将乱。

《二三子》孔子另以晋厉公为例,以人民饥饿来解释:“路亓国,芜亓地,五种不收,胃复公莡;口养不至,飢饿不得食,谓㓝屋。”按:路,荒废也。亓,其也。路其国,荒废其国。胃,谓也。

《义之易》孔子说此爻“刚之失也,僮而不能静者也”。此爻刚爻在上,离火又炎上,因此有过刚之失,动而不能静之祸,此大有卦九四虞翻所说的:“四在乾则尫;在坤为鼠;在震噬胏得金矢;在巽折鼎足,在坎为鬼方;在离焚死;在艮旅于处,言无所容;在兑睽孤孚厉。三百八十四爻,独无所容也。”“四”指的是离卦在上时的九四爻。

王充《论衡.卜筮》记载:

鲁将伐越,筮之,得“鼎折足”。子贡占之以为凶。何则?鼎而折足,行用足,故谓之凶。孔子占之以为吉,曰:“越人水居,行用舟,不用足,故谓之吉。”鲁伐越,果克之。

类似的故事事也出现在《太平御览》所引《衝波传》::

孔子使,子贡往外而未来,谓弟子占之。遇鼎,皆言:“无下足,不来。”颜子掩口而笑曰:“无足者,乘舟而来。赐至矣,清朝也!”子贡果朝至。

两个故事的占解方法都只是在玩弄文字,耍小聪明,不但完全不符合实情与义理,更不类于孔子及子贡的性格。这些故事都只是小说家所编造,不足为信。详论可参考:鲁国伐越,折足反胜

【字义】

鼎折足,覆公餗:鼎足折断,弄翻了王公的肉羹。此喻指三公不胜其任,无以辅佐君王。覆,翻覆,打翻。餗,音诉,孔颖达:“餗,糁也。八珍之膳,鼎之实也。”糁,音伞,肉羹粥。《说文》:“鬻,鼎实,惟苇及蒲。陈留谓:䭈为鬻。”“或从食束声。”鬻音育,与餗通。段玉裁:“《周易》马注:餗,䭈也。按:鼎中有肉有菜有米,以米和羹曰糜,糜者䭈之类。故古训或举菜为言,或举米为言。”郑玄:“糁,谓之餗。震为竹,竹萌曰笋,笋者餗之为菜也。餗,美馔,具八珍之食。鼎三足,三公象。若三公倾覆王之美道,屋中刑之。”《九家易》:“鼎者,三足一体,犹三公承天子也。三公谓调阴阳,鼎谓调五味。足折餗覆,犹三公不胜其任,倾败天子之美。故曰覆餗也。”

其形渥:有多义。《释文》:“渥,于角反,沾也,郑作剭,音屋。”一、渥,音握,沾黏而污秽貌。其形渥,形态沾黏而龌龊。王弼:“渥,沾濡之貌也。既覆公餗,体为渥沾。” 二、另一说法认为应作“其刑剭”,剭刑就是直接在屋内诛杀,就地正法,当然是大凶。剭,音乌,屋诛之刑。古代贵族死刑在屋内执行,有别于一般百姓在市中公开举行。朱熹引晁氏曰:“形渥诸本作刑剭,谓重刑也,今从之。”郑玄:“若三公倾覆王之美道,屋中刑之。”又注《周礼》“邦若屋诛”:“屋读如其刑剭之剭。剭诛,谓所杀不于巿而以适甸师氏者也。”虞翻:“兑为形。渥,大形也。鼎足折,则公餗覆,言不胜任。象入大过死,凶。”形,刑也。 三、《九家易》则兼取二说,以渥为厚大,喻指罪刑之大:“渥者,厚大,言罪重也。” 四、脸红而流汗,形容人紧张之貌。程颐:“其形渥,谓赧汗也,其凶可知。”朱震:“其形渥,羞赧之象。泽流被面,沾濡其体也。”李光地引《诗经》支持此说。

六五,鼎黄耳金铉,利贞。

《象》曰:鼎黄耳,中以为实也。

鼎有黄金般的耳与金属的铉,利于贞定。

六五在鼎卦位居鼎耳的位置,又居离中,黄中之象,故曰“黄耳”。鼎耳的作用在于搬动鼎。鼎有黄耳,又有金铉,则可顺利搬动,象徵君王能纳言,不偏听,而能够有贤臣的辅佐,因此君权得以行使。

王弼:“五为中位,故曰黄耳。应在九二,以柔纳刚,故曰金铉。所纳刚正,故曰利贞也。”六五与九二相应,以虚纳刚之象。

【字义】

:黄比喻中庸,因六五在中。耳,具有“关键”义,因为耳是鼎能够移动的关键位置。鼎靠双耳才能够走路,比喻君王要用双耳,喻指君德。《史记.殷本纪》:“帝武丁祭成汤,明日,有飞雉登鼎耳而呴,武丁惧。”

金铉:金,金属,古代称铜为金,喻指刚强,可靠。铉,音炫,举鼎之用的工具,穿过鼎耳,然后由两人共抬。金铉喻指坚强可靠的良臣贤辅。马融:“铉,扛鼎而举之也。”郑玄:“金铉喻明道能举君之官职也。”《说文》:“铉,举鼎也。《易》谓之铉,《礼》谓之鼏。”“鼏,以木横贯鼎耳而举之,从鼎冂声。《周礼》庙门容大鼏七箇, 即《易》玉铉大吉也。”然而《仪礼》铉作扃,并与鼏并称,以扃为扛鼎,密为鼎盖,〈士虞礼〉“皆设扃鼏”郑玄注:“今文扃作铉,古文鼏作密。”注〈士昏礼〉“设扃鼏”:“扃,所以扛鼎。鼏,覆之。”《说文》所引于今本〈冬官考工记〉作“庙门容大扃七个”,郑注:“大扃,牛鼎之扃,长三尺。每扃为一个,七个二丈一尺。”就象而言,王弼认为是九二,因九二与六五相应。虞翻认为是九三,引九三有“鼎耳革”:“离为黄,三变坎为耳,故鼎黄耳。铉谓三,贯鼎两耳。乾为金。故金铉。”宋衷认为是互体兑卦,若以爻论之,则是六五:“兑为金,又正秋,故曰金铉。公侯,谓五也。”朱熹用王弼说,《语类》:“六五金铉,只为上已当玉铉了,却下取九二之应来当金铉。”《本义》又另举一说,以上九为铉:“或曰:金铉以上九而言,更详之。”胡一桂特别论述该问题,评说:“铉所以举鼎者也,必在耳上,方可贯耳。九二在下,势不可用,或说为优。”“或说”指的是朱子的“或曰”,即上九之说。

 

上九,鼎玉铉,大吉,无不利。

《象》曰:玉铉在上,刚柔节也。

《二三子》:易曰:“鼎玉(?),大吉,无不利。”孔子曰:“鼎大矣。鼎之迁也,不自往,必人举之。大人之贞也,鼎之举也,不以亓止,以□□□□□□□□□□□□□□贤以举忌也。明君立正,贤辅(?)之,将何为而不利?故曰大吉。” 

有如鼎上的玉铉一样尊贵,大吉,无往不利。

上九为鼎铉,铉为举鼎的工具,现在以玉加以装饰,更显铉的尊贵。玉,取其坚强而温润,刚柔有节之义。孔颖达:“玉者,坚刚而有润者也。”

《二三子》引孔子:鼎的移动,不会自己前往,一定要由人来抬举。鼎要抬举,靠的并不是它的脚,而是用耳。明君的位置端正了(《象传》君子以正位凝命),有贤臣良辅来抬举他,如何会有所不利呢?所以说大吉。按:立,位也,帛书《易传》中的立多借为位。止,足也。

许慎《说文》鼏字:“《周礼》庙门容大鼏七箇, 即《易》玉铉大吉也。”〈冬官考工记〉作“庙门容大扃七个”,郑注:“大扃,牛鼎之扃,长三尺。每扃为一个,七个二丈一尺。”鼏、扃,即鼎铉。

宋衷曰:以金承玉,君臣之节。上体乾为玉,故曰玉铉。虽非其位,阴阳相承,刚柔之节也。

就象而言,最符合鼎铉之象者为上九,曰“玉铉”,但六五又曰“金铉”,似有衝突。先儒以上为柔位,因此上九有刚柔相济之象,以玉为喻。朱熹:“上于象为铉,而以阳居阴,刚而能温,故有玉铉之象。”胡一桂:“上九又自谓玉铉者,金象以九爻取,玉象以爻位刚柔相济取。”李光地:“上曰铉,而五亦曰铉者,以五附乎上,五之铉即上也。五曰耳,而三亦曰耳者,则以三无应乎五,而有鼎耳革之象。”

【彖传】

《彖》曰:鼎,象也。以木巽火,亨饪也。圣人亨以享上帝,而大亨以养圣贤。巽而耳目聪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元亨。

鼎,象也:言鼎卦乃六画之象,鼎卦六画构成一个鼎器之象,初为鼎足,互体乾为鼎身兼鼎实,六五为鼎耳,上九为鼎铉。惠栋:“鼎言象者,王辅嗣曰:革既变矣,则制器立法以成之。古者六官之法皆称象。[古刑书皆铸之鼎。]《春秋传》言“象魏”,《尚书》言“象刑”,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法象之义,莫著于鼎,故曰鼎象也。”

以木巽火,亨饪也:以上下二体卦象解释卦义。巽为木为入,鼎卦巽在火下,为以木入于火而出火,生火煮物,烹饪之象。亨,烹也。

圣人亨以享上帝,而大亨以养圣贤:圣人烹饪以敬献给上帝,伟大的烹饪则是为了要养圣贤。享,祭祀,表敬献之意。此明烹饪之时用,在养圣贤。因此鼎有养圣贤之义。鼎乃取新之卦,革在去故,鼎则在创造新局面,因此以养才为首务。

巽而耳目聪明:以上下二体卦象解释卦义。下卦为巽,上卦为离。上离为目为明,为何说耳目聪明?上离之主爻为六五,六五既是上体离目之明,又是全卦鼎之鼎耳,因此说是耳目聪明。

柔进而上行:以主爻六五解释元亨。朱熹认为柔进讲的是卦变,虞翻注解则很矛盾:“大壮上之初,与屯旁通。天地交,柔进上行,得中应乾五刚,故元吉亨也。”大壮上之初,指鼎卦是大壮卦变而来,但上之初为刚上而柔下,是刚进而上行,并非柔进而上行。另一可能解释为鼎自遯而来,遯六二至五成鼎卦,即符合柔进而上行的描述。另一可能则是从乾坤旁通而来。先是乾初至坤四,成姤与豫,姤九五至豫二,成鼎与解。因此鼎卦六五是从豫六二而来,二之五即是上行。解卦为乾元云行雨施之卦,万物生命得到解放,《彖传》说“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鼎则是坤元厚德载物,含弘光大之卦,《彖传》说“圣人亨以享上帝,而大亨以养圣贤”。

得中而应乎刚:主爻六五得中而应九二之刚。

是以元亨:鼎卦经文为“元吉亨”,但细读《彖传》全文,可确定当初《彖传》作者看到的经文为“元亨”,例如前文“大亨以养圣贤”,“大亨”即“元亨”。而此处更直言“是以元亨”。因此程颐、朱熹皆认为,经文当是“元亨”,“吉”字是衍文。

上离下巽:鼎卦、火风鼎卦详解:原文及白话翻译 全文完

热门预测(预测加微信:guoyitangapp)
鼎卦 易经鼎卦 周易鼎卦 火风鼎卦 上离下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