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全文上经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周易一事一测:198元(易经解卦 六爻解卦)
八字运势详批:398元(命理预测 趋吉避凶)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注释:乾卦第四爻爻辞:九四:或跃在渊,无咎。爻辞释义:本爻辞的意思是:龙或跃上天空,或停留在深渊,只要根据形势的需要而前进,就不会有错误。
乾卦九四

译文:九四,或者腾跃上进,或者退处在渊,必无咎害。

注释: ①或:这里用作副词,表示不确定之义。《乾文言》或之者,疑之也。”《正义》言九四阳气渐进,似若龙体,欲飞犹疑或也。”但这种“疑”并非犹疑不决,而是审时度势,待机奋进。案,本句省略主语“龙”。

说明: 《周易》的第三、四爻,均表示比较难处的地位:三虽居于下卦之上,但未升至上卦;四虽已进入上卦,却又居于上卦之下。这两种位置若处之不妥,往往导致下受抵、上遭压,所以《系辞下传》指出“三多凶”、“四多惧”。而《乾》九三所谓“终日乾乾,夕惕若”,九四所谓“或跃在渊”,都是针对其艰难地位而发的。这是《周易》爻位的一个重要特点。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人生启示

此爻给人的启示是:进退有据。

从卦象上看,九四开始进入上卦,属于阳爻居于柔位,失位,显得不够安稳,所以卦辞中出现了“或”,并不确定。但是,这种不确定,或上或潜,由于是配合时位而变,反而是正确的表现,所以没有过错。

在乾卦之中,前几爻是指龙要隐忍、精进,到了第四爻,进人了上卦,“龙"主观上觉得自己的力量积聚得可以了,因此有时就跃跃欲试,想一试身手。但是,因为情况并不是十分有利,因为九四处于阳气曲折发展、上升的时期,阳气没有强大的足可以战胜阴气的程度,所以九四虽然想蠢蠢欲动,但是要把握好情况,该进时则进,该退时则退。

《系辞》中指出“四多惧”,第四爻象征着恐惧。因为四爻离象征君主之尊的五爻太近,离君位(当权者)近者,必得恭敬谨惧。所以若是从业了,必须要保持者谨憤的态度,不可在领导面前过于表现.其表现就是能够做到审时度势,及时为领导提供具冇参考价值的、符合世情的、好的施政方案,供领导选用。对领导要采取谦恭顺从的态度,以免惹得麻烦。

处于此爻之中,做亊一定要给自己留后路,正如有车族一定要准备好备胎一样。如果想做某件事,一定要想到:如果失败了,我该怎么做。不论成或败,都要给自己准备好根据地,留好退路,不可做破釜沉舟式的孤注一掷的行为。我们知道,当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将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今河北邢台市)展开大战;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漳水(由巨鹿东北流向东南的一条河)。渡河后,项羽命令全军:“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巨鹿一战,大破秦军,项兵威震诸侯。如果位于九四一爻,你是没有项羽这种运气的,所以不要这么做,要留一条退路,以备日后卷土重来。

九四爻阳爻而处于阴位,是不得位;但其处干三才中的“人上”之位,其位于

“九五”之下,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之位。可是伴君如伴虎,阳爻处于这种位置是不吉的。所以有“或”,“或”便是“惑”的意思,也就是说该怎么办呢?只有“跃”和“渊”才是解决的办法。跃者,便是来到九五的位置上;渊者,便是重新回到初九的位置上,即“狡兔死,走狗烹;鸟飞尽,良弓藏”,不得不“功成身退”。而一直处在九四的位置上,就凶险了。

这一爻就好比武王举兵盟津。文王去世后,武王继位,在姜子牙的配合下,四处征战,后来发展成当时最大的诸侯国。殷商三分之二的天下都是武王管辖的。处于这种情形,就是武王再给纷王送多少礼,纷王也会明白心腹大患便是武王了。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两种出路,便是或者推翻殷纣,或者交出土地,开始归隐保全。

武王是怎么做的呢?武王采取了“跃”。武王九年,太公辅佐周武王在盟津举行了一次军事大检阅,对商纣政权进行试探性进攻。在此次战斗中,武王故意不称王,而自称太子发,并说是“奉文王以伐”,以鼓舞士气,其实,文王早就死了。这是姜太公的安排,以德高望重的文王之名号令诸侯。大军出发时由师尚父姜太公为三军统帅,他左手持黄全钺,右手拿白旗,向三军庄严地发布命令说“苍兕苍兕,总尔众庶,与尔舟揖,后至者斩!”(意思是苍兕呀,苍兕,整顿好你们各自统帅的队伍,准备好渡河用的船只,如果有谁故意迟到,就把他立即斩首示众!)

一路上军纪严整,号令森严,大军直奔盟津而来。行军途中,每到一处,无不受到士民欢迎。周武王乘船渡河,看到舟揖整齐,卒伍士气高昂,心里非常高兴。船行至中流,有一条白色的大鱼跳入船中。为了鼓舞士气,武王指着那条大鱼宣布说:“殷人崇尚白色,这是殷人要自取灭亡的象征!”过河宿营,忽然一颗红色的流星划破长空,声音震天动地,更增加了战前悲壮、森严的气氛。传说中的这些吉祥征兆大大振作了士气,鼓舞了军心,在太公的直接指挥和带领下,兵至盟津,得到八百诸侯的响应,群情激愤,纷纷表示讨伐商纷。但武王和太公认为目前还没有取胜的绝对把握,于是暂时撤军还朝。

武王的这次战于盟津,无异于宣布了独立。这就是“跃”。两年后,武王在姜子牙的帮助下终于一举推翻了殷商王朝,建立了西周。

而在现实中,大多数人采取了“渊”,为什么呢?因为力量还不够。比如范蠡与文仲帮助越王勾践打败吴国后,范蠡以“鸟飞尽,良弓藏”的话来劝大夫文仲不要贪图富贵享乐,应该归隐保全。结果文仲不听,最后被越王赐死。范蠡则与西施一起归隐于五湖之中,躲过了杀身之祸。

所以说四爻这个位置,阴爻尚可,如果是阳爻则必须选择“跃”或“渊”。为什么阴爻可以呢?因为阴爻主静,小人之道也,没有大作为,没有大想法,不会引起九五之尊的猜忌。

占得此爻,切记:欲行怀珠,片帆千里。玉藏远山,徘徊未已。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子夏易传》(春秋·子夏)

官人者人望其咎也。位髙者,主畏其逼也,位革于下也,可无惧乎?位上公也、逼帝王也、可进而谦让恤患,以勤百姓将务时,以进其道也。而犹自疑德之薄,而位之下,而卑以自守,故曰在渊无咎也。

《周易注》(魏晋·王弼)

去下体之极,居上体之下,乾道革之时也。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履重刚之险,而无定位所处,斯诚进退无常之时也。近乎尊位,欲进其道,迫乎在下,非跃所及。欲静其居,居非所安,持疑犹豫未敢决志。用心存公,进不在私,疑以为虑,不谬於果,故“无咎”也。

《周易正义》(唐·孔颖达 疏)

[疏]“九四:或跃在渊,无咎”。○正义曰:“或,疑也。跃,跳跃也。言九四阳气渐进,似若龙体欲飞,犹“疑或”也。跃於在渊,未即飞也。此自然之象,犹若圣人位渐尊高欲进於王位,犹豫鷃疑,在於故位,未即进也。云:“无咎”者,以其鷃疑进退,不即果敢以取尊位,故“无咎”也。若其贪利务进,时未可行而行,则物所不与,故有咎也。若周西伯内执王心,外率诸侯以事纣也。○注“去下体之极”至“无咎也”。○正义曰:“去下体之极”者,离下体入上体,但在下体之上,故云“去下体之极”。注九三云“处下体之极”,彼仍处九三,与此别也。云“乾道革之时”者,革,变也。九四去下体入上体,是乾道革之时。云“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者,《易》之为体,三与四为人道,人近在下不,近於上,故九四云“中不在人”,异於九三也。云“而无定位所处”者,九四以阳居阴上,既不在於天,下复不在於地,中又不当於人,上下皆无定位所处也。“斯诚进退无常之时”者,《文言》云“上下无常”、“进退无恒”是也。“欲进其道,迫乎在下,非跃所及”者,谓欲进已圣道而居王位,但逼迫於下,群众未许,非己独跃所能进及也。“欲静其居,居非所安,持疑犹豫,未敢决志”者,谓志欲静其居处,百姓既未离祸患,须当拯救,所以不得安居,故迟疑犹豫,未敢决断其志而苟进也。“用心存公,进不在私”者,本为救乱除患,不为於己,是进不在私也。“疑以为虑,不谬於果”者,谬谓谬错,果谓果敢;若不思虑,苟欲求进,当错谬於果敢之事,而致败亡;若疑惑以为思虑,则不错谬於果敢之事。其错谬者,若宋襄公与楚人战而致败亡是也。

《周易集解》(唐·李鼎祚)

崔觐曰:言君子进德修业,欲及于时。犹龙自试跃天,疑而处渊。上下进退,非邪离群。故“无咎”。

干宝曰:阳在九四,二月之时,自大壮来也。四虚中也。跃者,暂起之言,既不安于地,而未能飞于天也。四,以初为应。渊,谓初九甲子,龙之所由升也。或之者,疑之也。此武王举兵孟津,观衅而退之爻也。守柔顺,则逆天人之应;通权道,则违经常之教。故圣人不得已而为之,故其辞疑矣。

《周易程氏传》(宋·程颐)

渊,龙之所安也。或,疑辞,谓非必也。跃不跃,惟及时以就安耳。圣人之动,无不时也。舜之历试,时也。

《周易本义》(宋·朱熹)

跃,羊灼反。或者,疑而未定之辞。跃者,无所缘而绝于地,特未飞尔。渊者,上空下洞,深昧不测之所。龙之在是,若下于田,或跃而起,则向乎天矣。九阳四阴,居上之下,改革之际,进退未定之时也。故其象如此,其占能随时进退,则无咎也。

《周易尚氏学》(近代·尚秉和)

易林九家荀爽。皆以乾为江河。故乾亦为渊。跃。起也。四居上卦之下。故曰跃渊。或者。言事不一定。可则为之。慎审而行。故无咎也。阳息至四大壮。百果草木甲坼之时也。

热门预测(预测加微信:guoyitangapp)
乾卦 无咎 九四 或跃在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