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曾有周公卜居营洛色的故事,周天子选择洛阳这个地方是经过缜密考虑的
历史上曾有周公卜居营洛色的故事,周天子选择洛阳这个地方是经过缜密考虑的。《周礼·地宫·司徒说:以土圭日影测址土地的方法,测量大地南北的远近,校正以日影,便可知道土地的方位,以求得不偏于东南西北的中央地方。在中央偏南的地方,日影短而气候炎热:偏北的地方,日影长面气候寒冷。偏东的地方得日较早,所以当中央地方日当正午时,此地则已日影西斜而又多风。偏西的地方得日较迟,所以当中央地方日正当中时,此地还是朝日东升而又多阴。夏至那天中午时八尺高的表杆日影长达一尺五寸的地方,即是天下的中央。
这地方天地之气和合,风调雨顺,阴阳谐调,所以土肥水美,物产丰富,是建立王国最理想的地方,然后制定方千里的王畿规划,并在边界的沟油上种植树木作为阻固。天下之中央古称"地中”,也叫“上中”,亦即国家土上的地理中心。择地中建王的观念与中国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有密切关系。
黄河中下游及关中一带是中国文明的摇篮,我们的祖先自上古期就活跃于此。从中国气候区域划分的情况看,该地区处于南温带,由此向北为中温带和北温带,向南则为亚热带和热带(图3-2),而且中国西北部冬季寒风凛冽,东南部沿海地区又多暴风骤雨。古代人们在抵抗自然灾害能力较低的情况下,依据经验选择、迁徙到水土深厚,寒暑适宜,百物阜安的自然环境中,改善其生产生活状况是很自然的事。
东汉经学家郑玄说:“土圭之长,尺有五寸,以夏至日,立八尺之表,其景适与土圭等,谓之地中,今颖川阳城地为然。在夏至日中午时刻立八尺高的表,如表的影子恰好等于一点五尺的土圭长度,那么这个地方就称为地中。实际上以土圭之法求得的并非一点,而是一条东西向的线,地中点的确定还要通盘考虑。从史料看来,最早用土圭测得的夏至日影长都是一点五尺左右,易纬·通卦验》所载的是一点四八尺;公元前25年左右的刘向采用一点五八尺;而公元597年的袁充则采用一点四五尺。这大概是与历代尺的绝对长度不同及测量地点不同的缘故。诸文献中记载大多数测量地中的地点,是位于河南洛阳东南约六十里的古阳城。洛阳夏至日中午12时的太阳高度角为78247’,按表高八尺,圭长一点五尺之比求得地中此时的太阳高度角为79P11’,古阳城(今登封县告成镇)纬度较洛阳为低,所以在该地测得日影长按其纬度计算,误差确实很小。在告成镇还有周公测景台遗址和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所建的观星台(图3-3.3-4),为了准确地测定日影的数据,以定节气历法,郭守敬把直立的表长度从八民延长至四丈,扩大了五倍,而石圭也长达一百二十八尺(实测为30.3米),使相对误差由原来的6.6%下降到1.3%,其测量精度有了很大提高。观星台成为我国保存至今最早最完整的古代天文台。洛阳、告成镇一带确为古地中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