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它认为物质世界在阴阳二气作用的推动下滋生、发展和变化
四象的概念被现代人搭配以越来越多的屯物。比如,现代物理学中有难 以融合的四种基本力:电磁力、弱作用力、强作用力、万有引力。物理学家 们难以解开其中的谜团,也将之与《易经》的“四象”相联系。有人认为, 这四种基本力虽然形式不同,但都是阴阳结合力。
世界上可以一分为四,或四者并列的車物很多,但并不是都可以拿来硬 套为“四象”。企图与“四象”挂钩的各种说法大都把《易经》中高度抽象的 规律细化、具体化。结果是可以立“一家之言”,却挂一漏万。
“四象”的本意
在《易经》的本意中,四象特指“少阴、少阳、太阳(老阳)、太阴(老阴)。少阴和少阳是事物的初始状态,较为稳定。少阳是阳性逐渐堉加而达 到阴阳平衡的状态,少阴是阴性逐渐增加而达到阴阳平衡的状态。太阳与太 阴分别是阳极与阴极的表现,是事物发展的终极状态,不稳定,即将产生变化, 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也是常说的“物极必反”的道理。本书中篇将介绍摇 卦法,摇卦时三个钱币都是阴面则记为阳;都是阳面则记为阴。这也是太阴 和太阳性质的转化在卦象中的一个体现。
阴阳与五行
古代哲学的基础
“阴阳家”是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的一家,后来逐渐消失了。因为他们的学说被充分融入易学、儒学、道学、医学当中,没有独立存在的必要。但也正 是因为这种融入,使得阴阳学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随处可见、且举足轻重。
阴阳五行学说的深远影响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它认为物质世界 在阴阳二气作州的推动下滋生、发展和变化。“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是构成 世界的基本元素,它们相互生助、制约,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中。这种学说 对后来的唯物主义哲学有深远影响,如古代的天文学、气象学、化学、算学、 音乐、医学以及我们要论及的六爻预测学,都是在阴阳五行学说的基础上发 展起来的。
阴阳与五行的结合
在易学史上,邹衍最早把阴阳和五行慨念结合起來,提出了系统的阴阳五行说一一五德终始说,即阴阳五行的象数与天命观相结合的一种哲学。邹 衍“深观阴阳消息”,以阴阳、五行概念为核心,以阴阳、五行之气的运动为 宇宙的普遍规律,以此讨论极小至无限大的空间,以及从天地生成到现在的 时间。他在讨论空间时说:“必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限”;在讨论时 间时说:“先序今以上至黄帝,学者所共术,大并世盛哀,因载其机祥度制, 推而远之,至天地未生,窈冥不可考而原也。”成书于战国的《吕氏春秋》将 当时广为流行的五行说和阴阳说进一步具体化;《十二纪》中则描述了一年五 气运行对应的天象、气象、物象,并以此为据制定出一年十二个月的“政令 之所行”律令。
至秦汉,阴阳五行学说开始成为统摄万物的哲学体系。两汉时,阴阳五 行学说逐渐被世人所公认,其表述体系最终的完成者是《淮南子》和董仲舒, 他们分別代表“道”和“儒”两大学派,占据着不同学术领域,但又互通、互补、 互融。道、儒在发展中给易学增添了新的元素,儒学、道学、易学的融通共进, 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繁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