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预测

上离下坤:晋卦、火地晋卦详解:原文及白话翻译

上离下坤:晋卦、火地晋卦详解:原文及白话翻译

上离下坤:晋卦、火地晋卦详解:原文及白话翻译

晋,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初六,晋如摧如,贞吉。罔孚裕无咎。六二,晋如愁如,贞吉。受兹介福,于其王母。六三,众允,悔亡。九四,晋如鼫鼠,贞厉。六五,悔亡,失得勿恤。往吉无不利。上九,晋其角,维用伐邑。厉吉无咎,贞吝。

 卦辞  初六  六二  六三

 九四  六五  上九  彖传注


【卦名】

今本:晋 说文:㬜 帛书:溍 归藏:晋 秦简: 清华简: 海昏:

疾进、进献,插入。

晋卦的晋为“进”的意思。《彖传》:“晋,进也。”《序卦传》:“物不可以终壮,故受之以晋,晋者进也。”《尔雅》:“进也。”晋就是进的意思。

甲骨文象两支箭插入容器中,取其“进”义,为进入的意思,而且是“疾进”,也就是快速进入。郭沫若认为,画的是日光似箭疾进。另一说认为,晋即箭。也有学者认为,晋字象两支箭倒插入容器中,为插入的意思。这些字义,在古文中也都找得到。

《杂卦传》:“晋,昼也。”这是取晋卦日出地上的卦象,意指晋为白天。《说文》作㬜:“进也,日出万物进。从日从臸。《易》曰:明出地上,㬜。”《说文》兼取易经中“进”与“昼”的意思。段玉裁注:“《周易彖传》曰:晋,进也。以迭韵为训,凡进皆曰晋,难进亦曰晋,《周礼》凡田:‘王提马而走,诸矦晋’是也。《礼》古文、《周礼》故书皆叚晋为箭。”依段玉裁,进或难进都曰晋,古文中假借晋为箭。

晋也有插入的意思,通搢。《周礼》“王晋大圭”郑玄引郑司农:“晋,读为搢绅之搢,谓插于绅带之间,若带剑也。”“一音箭,插。”

高亨认为周易的晋有“侵伐”之意,本字应是“戬”。此说亦可供参考。《经典释文》:“孟作齐,齐子西反,义同。”孟氏易作“齐”者,可能借为疾,取其疾进之义。《尔雅》〈释诂〉:“齐,速,疾也。”〈释言〉:“疾,齐,壮也。”齐可通疾与速。又〈释言〉:“剂,翦,齐也。”齐又通翦,翦亦通箭。高亨:“戬者,进而有所侵伐也。实始戬商,犹云实始侵商耳。毛诗作翦而训齐者,齐当读为剂,亦谓侵削商土,大恉与作戬不殊。”

帛书晋卦多了水字旁作溍,归藏作晋,秦简多了草字头作,清华简作,这些不同写法应该都可视为晋的异体字。

【卦义】

晋为疾进之义,有别于渐卦之渐进。晋卦的进,也有进献之义。

易传同时都以“进”解释晋卦和渐卦。《序卦》:“晋者,进也。进必有所伤。”“渐者进也。进必有所归。”《彖》传:“晋,进也。”“渐之进也,女归吉也...止而巽,动不穷也。”

晋与渐的进,大不相同。渐为止而巽,为循序渐进。而晋卦的进,是疾进。晋字本义就有疾进之义。

《尔雅》:“荐,晋,进也。”“羞,饯,迪,烝,进也。”古文中进也常通荐,即敬献的意思。晋卦卦义典故即康侯敬献兵马助周公平定三监之乱,卦辞说“康侯用锡马蕃庶”的锡亦取敬献之义。

卦象上离日,下坤地,日出地上,黎明、希望之象。离又可象徵聪明、智慧、才华,坤为众,离在坤上为才华出众,能人得以擢升之象。《彖传》说:“顺而丽乎大明,柔进而上行,是以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也。”“顺而丽乎大明”指内坤顺,外离明,坤柔在下为能顺于离日者。柔进而上行则指六五,由观卦六四上行至五。《象传》说“君子以自昭明德”,为贤能者毛遂自荐之义。

与晋卦相反的是明夷卦,明夷卦离日在下,坤地在上,太阳入于地,才华埋没于人群,所以是黑暗、乱世之卦。坤为布,离为火,以布盖火,为灭火之象。晋为聪明才能表现于外,明夷则要藏明于内,韬光养晦。

《杂卦》:“需不进也。”需与晋阴阳相反,需为不进,晋则是进。

得晋卦,才华有机会崭露头角,工作上将受到重用。然应当像康侯一样,自昭明德,积极表现。

晋卦典故与武王弟弟康侯封有关,从卦辞“康侯用锡马蕃庶”及上九“维用伐邑”来推测,记载的是康侯协助周公伐商邑之事。康侯虽然曾参与武王伐纣,但当时年纪尚小,在该次伐商中武王杀了商纣准备祭祀时,康叔负责铺地毯:“卫康叔封布兹,召公奭赞采,师尚父牵牲”。《史记‧管蔡世家》又说,武王伐纣之后“封功臣昆弟”,“康叔封、厓季载皆少,未得封”。康叔封当时还太年轻而未受封。由此推测,第一次伐商邑时康叔可能未至弱冠,但已能随军而行,甚至有能力杀敌。而在之后与周公平定三监之乱之后,则被大封为卫君,此时不但已经弱冠,而能独当一面。因此晋卦较可能是康侯协助周公平三监之乱,而不是协助武王之伐商。

晋卦卦义当取自康侯自昭明德,以自己强大的兵马敬献成王,协助伐商邑。此既有敬献义,也有疾进的意思。而就经文的字义来说,晋字当解释为疾进,或解释为征伐。

康侯

康侯是武王和周公的九弟,名姬封,与周公感情最好,但年龄可能相差颇大。康叔曾经参与武王伐纣和周公平三监之乱,封于卫之前称康叔,《左传》及《史记》中都称为“卫康叔”,但在传世出土的遗物中都称“康侯”,与《周易》一致。

康侯的事迹《史记》有记载,主要在《卫康叔世家》,其次是《周本纪》,《鲁周公世家》和《管蔡世家》等。

据史书记载,武王母亲大姒共生十个儿子,长子伯邑考被商纣所杀。武王发排行老二继承文王之业,老三管叔鲜,老五蔡叔度,老八霍叔度,后来与武庚联合叛变,为三监之乱。周公旦为老四,康叔封排行第九,老十为冉季载。

武王伐纣之后将商之遗民交给商纣儿子武庚禄父,不绝商祀,并封蔡叔、管叔,霍叔协助就近监管武庚。武王死后,成王继位,由于年幼,周公摄政。管叔和蔡叔等怀疑周公篡政,因此联合武庚叛变。周公平定这场“三监之乱”后,周成王将殷商遗民集中起来成立宋国,并交给商纣兄长微子启治理。周成王并封康叔为卫君,康叔从原有的封地康搬到卫,以殷墟为都城,做为周在东边的重要防卫。

在封于卫之后,周公担心康叔年纪太轻,特别写了《康诰》、《酒诰》、《梓材》给康叔,并以“小子封”称呼他。

在兄弟之中周公和康叔两人最为亲密,《左传》定公六年这么说:“大姒之子,唯周公康叔为相睦也。”《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第五》记载,武王诸弟之中,封地最大的是周公的鲁国(由周公儿子伯禽受封),和康叔的卫国,地各四百里。相较之下,同姓之中五十五人封地较大的不过百里,小的甚至只有三十里。由此可见康叔之地位,以及其对周公来说之重要。

然而,史书对于康侯如何协助平定三监之乱记载相当有限,只简单提到受封卫国之事。《周易》晋卦很可能是该段史实的记录。

康侯方鼎:内有识文“康侯丰作宝尊”。

除了正史记载,康侯也有一些遗物传世。可能是康侯墓被盗之后,文物陆续流出为各方所收藏。

于省吾《易经新证》:

康侯即《书‧康诰》之康叔封也。金文康叔均作康侯。清国子监旧藏有康侯丰鼎,丰封古今字。余藏有康侯两斧,见《双剑誃吉金图录》。姚华旧藏有康侯爵,尊古斋所见《吉金图录》有康侯刀,又闻贾人言有康侯罍,已归诸异域矣,均河南濬县康侯墓中所出。又余近见有“者”,其铭曰:“王来伐商邑,延命康侯啚于卫。者眔啚,作彝。”首言来伐商邑者,谓成王平武庚之叛也。延命康侯啚于卫,吴北江先生谓啚即图字,是也。言命康侯图于卫也。马融谓,康,圻内国名。世本:康叔居康,从康徙卫。

于省吾所说的清朝国子监旧藏“康侯丰鼎”,即现今台北故宫收藏的康侯方鼎,内有识文“康侯丰作宝尊”,据故宫说明,是成王时康侯自作以祭祀宗庙的礼器。《周本纪》:“成王长,用事,举康叔为周司寇,赐卫宝祭器,以章有德。”

而“者”即大英博物馆的“康侯簋”,又名“沫司徒疑簋”,铭文解读每个古文字学家或有不同,但确定记载成王伐商邑之后封康侯于卫国之事。如中研院“先秦甲骨金文简牍辞彙资料库”解读为:

王朿伐商邑,徒令康侯啚于卫,沫司徒迁眔啚,作厥考尊彝。

文义大致为,周成王讨伐商邑之后,命令康侯迁到卫国做为周的边防城邑。

《焦氏易林》则有两处可能与康侯有关的记载。随之恒“齐姜叔子,天文在位。实沉参墟,封为康侯”或许与姬封被封为康侯有关。萃之噬嗑:“六爻既立,神明喜告。文定吉祥,康叔受福。”

↓ 大英博物馆藏的康侯簋

晋,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

《彖》曰:晋,进也。明出地上,顺而丽乎大明,柔进而上行,是以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也。

《象》曰:明出地上,晋。君子以自昭明德。

《二三子》:易曰:“康侯用锡马番庶,昼日三接。”孔子曰:此言圣王之安世者也。圣人之正,牛参弗服,马恒弗驾。不忧乘牝马□□□□□□□□□□粟时至,刍稿不重,故曰锡马。圣人之立正也,必尊天而敬众,理顺五行,天地无菑,民□不伤,甘露时雨聚降,风苦雨不至,民悤相以寿,故曰番庶。圣王各有厽公、厽卿,昼日三[接,□□□□]者也。” 

急速地进入敌方阵地,康侯贡献马匹众多,一日连续三次告捷。

晋此处有二义,一是进献,讲的是康侯进献兵马。二是疾进,可能是讲三监之乱的某一战役中,因康侯的众多兵马而告捷。晋为急速进入,藉以说明直取敌营。意思近似于高亨解释的侵伐。

传统解释,康侯藉以被赐予众多的马匹,白日三次接见。如朱熹:“康侯,安国之侯也。锡马蕃庶,昼日三接,言多受大赐,而显被亲礼也。”程颐:“康侯者,治安之侯也。上之大明,而能同德以顺附治安之侯也,故受其宠数,锡之马众多也。车马,重赐也。蕃庶,众多也。不惟锡与之厚,又见亲礼,昼日之中,至于三接,言宠遇之至也。”

帛书《二三子》引孔子,以安世之圣王说明,认为锡马繁庶讲的是人民生活富裕而安乐。

根据顾颉刚〈周易卦爻辞中的故事〉考证,这裡的康侯即《史记》与《左传》中的“卫康叔”,因为他是武王的弟弟,原本封地在康,因此称“康叔”。周公平三监之乱后,封为卫君,并从康迁到卫,因此史书记载为“卫康叔”。而在传世的礼器中,皆作“康侯”。该见解已广受当代学者所接受。

传统注解都以“康”为通用的修饰辞,安康、康美,或尊贵的意思,未知“康侯”即武王弟康叔,姬封。例如马融:“康,安也。”郑玄:“康,尊也,广也。”王弼:“康,美之名也。”陆绩:“康,安也,乐也。”朱熹:“康侯,安国之侯也。”

自古易学家都相信,《周易》卦辞为文王所作,爻辞周公完成。“康侯用锡马蕃庶”虽证实为周初康侯协助伐商邑,但事绩显然在文王死后,因此传统易学家的立场,就算看出康侯即卫康叔,恐怕也无法承认这就是卫康叔的事绩。

【字义】

:音义同“赐”,与的意思。传统解释为赏赐,单指上对下的给予。但观《尚书》,上对下的赏赐曰锡,下对上的敬献也是锡。因此锡本义应是给予,无论上对下或下对上都是锡。如《禹贡》“九江纳锡大龟”、“禹锡玄圭,告厥成功”(按:此为禹向天地敬献玄圭),《尧典》“师锡帝曰”(按:师为众,众人向帝敬献),锡都是敬献之义。高亨即解释为“敬献”。此处当解释为敬献较佳。

蕃庶:众多。荀爽:坤为众,故曰蕃庶矣。

康侯用锡马蕃庶:康侯用以敬献众多的马匹。或可解释为康侯用以赐予众多的马匹。但依文义及六爻脉络,若是康侯为下对上的锡,则显然是对成王或周公。若是锡解释为上对下的赏赐,则无接受赏赐者,康侯用以赏赐谁?此文义稍差。

昼日三接:一日三次告捷。言战争大获全胜,一日之间多次传出捷报。传统易学家多解释为一日三次接见,言受到周王重视与重用的样子,整天不停地召见。昼日有二解,一是白日,白天。二是整日,一日。昼日,以白日象一日。三接,两种解释。一是三次接见。传统多作如是解,如王弼:“以讼受服,则终朝三褫。柔进受宠,则一昼三接也。”孔颖达:“昼日三接者,言非惟蒙赐蕃多,又被亲宠频数,一昼之间,三度接见也。 ”二,接通捷,胜也。三接即三捷,三胜,战争三次告捷,连连告捷之意。《释文》:“如字,郑音捷,胜也。”《尔雅》:“接,翜,捷也。”《礼记》“接祭而巳矣”孔疏:“接,祭之也。接,捷也。捷,速也。速而祭之。”“接以大牢”郑玄注:“接读为捷。捷,胜也。”《荀子‧大略》:“先事虑事谓之接,接则事优成。”杨倞注:“接读为捷,速也。”

自昭明德:自己显耀自己的光明德行。《说文》:“昭,日明也。”昭原意为太阳光明,引申之,凡是光明而显耀者都可称昭。朱熹:“ 昭,明之也。”孔颖达:“昭亦明也,谓自显明其德也。”晋为离在坤上,日出地上,才智出众之象。得晋卦,君子当积极表现出聪明之德,反之明夷卦离在日下,应韬光养晦,藏其明。

初六,晋如摧如,贞吉。罔孚裕无咎。

《象》曰:晋如摧如,独行正也;裕无咎,未受命也。

长驱直入,无人能挡,贞定为吉。捕获的俘虏众多,没有罪咎。

传统解释为进退两难,贞定则吉。不受信任,保持宽裕则不会有罪咎。初六因处最卑微之位,所应为四非君(五才是君位),受到怀疑,无法让人信任,因此受到挫折,无以进升,进退两难。贞吉意谓坚定不动,以守正之不变应万变则可吉。保持内心的宽泰,可得无咎。

【字义】

晋如摧如:有两种解释,多数易学家解释为进退两难的样子。晋如,前进的样子。摧如,后退的样子,或者为挫折的样子。虞翻:“晋,进。摧,忧愁也。”程颐:“晋如,升进也。摧如,抑退也。”《本义》:“以阴居下,应不中正,欲进见摧之象。”《释文》:“摧如,罪雷反,退也。”但依《说文》及《尔雅》,摧为至,到达,晋如摧如当解释为疾进而到达。《说文》:“挤也,从手崔声。一曰挏也,一曰折也。”现在通解摧多取折义,引申之为折断、挫败,段注:“《释诂》、《毛传》皆曰:摧,至也,即抵之义也。”《尔雅.释诂》:“摧,至也。”帛书作“溍如浚如”。恒卦初六“浚恒”帛书作“敻恒”,浚为深入的意思。晋如浚如,不但迅速攻下并进入敌区,而且深入敌营。《诗经》中几次提到“浚”,指的是卫国的浚邑,未知是否与此有关。

罔孚裕无咎:《说文》引作“有孚裕无咎”,段玉裁说:“今经有作网,虞翻、王弼同。则未知许所据孟易独异与?抑字譌与?”“罔孚裕无咎”当读作“罔孚裕,无咎”。罔即古文的网,网的初文,依段玉裁,罔当作网。孚为俘虏。裕,充裕。网俘裕,所捕获的俘虏相当多,此通“有孚裕”,有亦有获得义。因捕获俘虏众多因此而得无咎。传统读作“罔孚,裕无咎”,罔通亡、无。罔孚,不信。孚,信。初六贸然前进的话,不会受到信赖,因此说“罔孚”。裕,宽裕,形容处之泰然的样子。心能宽裕,泰然处之则可无咎。依传统读法,则当以《说文》“有孚,裕无咎”文义较佳。此事要有孚信而又泰然处之,可得无咎。

六二,晋如愁如,贞吉。受兹介福,于其王母。

《象》曰:受兹介福,以中正也。

急速攻入,却又让人感到忧愁,贞定则吉。受到王母很大的祝福。

康侯协助周公伐商邑,虽然进兵顺利,但因兄弟相残,还必需兼及母亲之感受,因此而忧愁。后来受到王母的祝福。

六二之愁如,虽柔中,但前有艮山阻挡,上与六五无应,静而难动者。

【字义】

愁如:《说文》:“忧也。”“愁如”或言进入之困难,因此发愁。六二虽柔中而当位,但与六五不相应,因此愁如。但只要贞定,久之即会受王母之赐福,勿忧。郑玄:“愁,变色貌。”

受兹介福:受此大福于王母,能够受到王母极大的祝福。兹,此也。《说文》:“艸木多益。”段注:“经典:兹,此也。”介为大。马融、虞翻:“介,大也。”王弼:“乃受兹大福于其王母。”

王母:康侯时之王母有两种可能。一是武王与康侯之母,即大姒。二是成王之母。推理可能指的是大姒,因出兵平定三监之乱恐将兄弟相残,平定之后周公杀管叔,流放蔡叔,霍叔贬为庶民。可能因此之故,这次出兵必需得到母亲大姒之首肯。而在此次出兵裡,最担心的就是母亲大姒的态度,因此愁如。但后来不但受到大姒的谅解,还得到很大的祝福。只是大姒生卒年目前仍不详,此说当假设大姒当时未亡。

六三,众允,悔亡。

《象》曰:众允之,志上行也。

众人允诺,不再后悔。六三承四应上,率众阴承顺于九四君子,因此能得众人之允许、信任。众人皆认同,因此无悔。

六三为下坤之上,率三阴爻以承九四,众允之象。

【字义】

:通解为信,但也有允当、允许、首肯的意思。《说文》:“允,信也。”《尔雅.释诂》:“允,信也。”王弼:“志在上行,与众同信,顺而丽明,故得悔亡也。”虞翻:“坤为众。允,信也。土性信,故众允。”甲骨文允字为首肯,允当之义,与现今白话用法一致。众允,众人之允许。

九四,晋如鼫鼠,贞厉。

《象》曰:鼫鼠贞厉,位不当也。

像鼫鼠一样的进入,坚持则危险。

传统解释“鼫鼠”为比喻有如小人,贪婪而到处鑽营,因此不可坚定于此。

鼫鼠为地鼠或五技鼠。此处应该以战术之使用来看,要有如鼫鼠一样,以隐伏方式攻入。或者不应拘于正规战法或单一战法,要像鼫鼠一样有五种技法,若坚持正规或单一的战法为“贞”,贞则厉,有危厉。

九四居互体坎中艮上,坎为隐伏,艮为鼠,隐伏在下的鼠即鼫鼠。

鼫鼠:鼫,音“十”,鼫鼠到底是什么动物众说纷云,传统通行说法为鼫鼠是一种贪得无厌的大鼠,又喜欢在地底下鑽营。比喻人行为及人格卑劣。《子夏传》作硕鼠。郑玄:“ 《诗》云: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九家易》:“鼫鼠,喻贪,谓四也。体离欲升,体坎欲降。游不度渎,不出坎也。飞不上屋,不至上也。缘不极木,不出离也。穴不掩身,五坤薄也。走不先足,外震在下也。五伎皆劣,四爻当之。故曰晋如鼫鼠也。”《释文》:“鼫鼠,五技鼠也。《本草》:蝼蛄,一名鼫鼠。”翟元:“鼫鼠昼伏夜行,贪猥无已。谓虽进承五,然潜据下阴,久居不正之位,故有危厉也。”帛书作“炙鼠”。

六五,悔亡,失得勿恤,往,吉无不利。

《象》曰:失得勿恤,往有庆也。

不再后悔,誓在必得,勿忧虑,前往,将吉而无往不利。

“失得勿恤”当作“矢得勿恤”。

传统注解作“失得勿恤”,意思为不要有得失心,患得患失。《象》曰:“失得勿恤,往有庆也。”得失不要在意,前往则能够有喜庆。

六五为晋卦的主爻,也是君位,处上离之中。离为矢为得。

【字义】

失得勿恤:两种解释,一,作“矢得勿恤”,“失”孟马郑虞王肃本作“矢”,矢即誓。马融、王肃:“离为矢。”荀爽:“五从坤动而来为离。离者,射出,故曰矢得。”虞翻:“动之乾,乾为庆也。矢古誓字。誓,信也。”二是不要忧虑得失。失得如字,失和得。恤,音序,忧虑。勿恤,有劝戒君子勿患得患失之意。传统易学家皆做此解。如孔颖达:“既以事任下,委物责成,失之与得,不须忧恤,故曰失得勿恤也。”朱熹:“一切去其计功谋利之心,则往吉而无不利也。”

上九,晋其角,维用伐邑,厉吉无咎,贞吝。

《象》曰:维用伐邑,道未光也。

长驱直入,势如破竹,藉此气势来征伐城邑。以此而进,虽艰苦但可得吉而无咎,若坚定不进则将有吝。

晋卦为康侯助周公及成王平三监之乱的故事,此处的邑当指武庚的商邑。晋其角为形容其进入商邑势如破竹的样子。

大壮九三羸其角,为羝羊羊角缠绕而受困,过刚而无以前进。姤卦上九姤其角,亦是过刚而不得进之义。帛书易传引孔子:“键(乾)之炕龙、壮之触蕃、句(姤)之离角、鼎之折足、酆之虚盈,五繇者,刚之失也,僮(动)而不能静者也。”大壮的触蕃(羸其角)及姤之姤其角,都是动而不能静者,属动而不能中而亡者。反观晋上九,刚而居柔,又为六五所承,为刚得柔助,动而能进者,因此曰“晋其角”。以此征伐商邑,虽艰困但能得吉而无咎。

晋卦君子当自昭明德,并无过亢之疑。因此此爻以吉无不利占之。

传统依《象传》,维用伐邑为“道未光”,解释为负面义。

【字义】

晋其角:攻入城邑有如角之穿物。角,兽之角,刚硬而在上者。《诗经‧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郑注:“狱,埆也。”角有穿屋而入的涵义。若借为埆,则有狱的意思。依王弼,角为顶端:“已在乎角,在犹进之,非亢如何?”朱熹:“ 角刚而居上。上九刚进之极,有其象矣。”孔颖达解释为隅,角落:“晋其角者,西南隅也。上九处进之极,过明之中,其犹日过于中,已在于角而犹进之,故曰进其角也。”李光地以知进不知退诠释:“晋其角者,是知进而不知退者也。知进而不知退者,危道也。”

维用伐邑:藉“晋其角”之气势以攻伐城邑,此城邑当指商邑。传统依《象传》“道未光也”而作负面的解释。孔颖达:“维用伐邑者,在角犹进,过亢不已,不能端拱无为,使物自服,必须攻伐其邑,然后服之,故云维用伐邑也。”程朱以为邑为私邑,即自己的城邑,非他人之城邑。程颐:“伐四方者,治外也。伐其居邑者,治内也。言伐邑,谓内自治也。人之自治,刚极则守道愈固,进极则迁善愈速。”朱熹:“占者得之而以伐其私邑,则虽危而吉且无咎。”

【彖传注】

晋,进也:《说文》:“进也,日出万物进也。”《序卦传》晋卦和渐卦都以“进”来解释,《彖传》则对渐卦的“进”另有解说:“渐之进也,女归吉也。进得位,往有功也,进以正,可以正邦也。”与晋卦阴阳相反的需卦《杂卦传》则说:“需,不进也。”得需不可进,得晋则必需“自昭明德”,以进为宜。《象传》:“明出地上,晋。君子以自昭明德。”

明出地上,顺而丽乎大明:以上下二体解释晋卦。下卦为坤为地,上卦离为明,晋卦为明出地上之象。“顺而丽乎大明”则是以上下二体的卦德解释卦义,下卦坤为顺,上卦离为丽。大明为乾(离为明,乾为大明)。离乃阴附丽于乾体之卦,故曰“丽乎大明”。

柔进而上行:以卦变解释晋卦。晋卦可能由旁通而来,亦可由卦变而来。若是旁通而来,为乾初至坤四,乾三至坤上,乾体成讼,坤体成晋。综观《彖传》,除了无反对卦的坎离、颐大过、中孚小过之外,若二、五未行,那么二阳四阴、四阴二阳,以及二阴四阳、四阳二阴之卦,可能会以卦变解释,但没有以旁通来解释者。晋为四阴二阳之卦,若以卦变来看,乃观卦而来,观六四上行至五成晋,为柔进而上行。蜀才:“此本观卦。”同理可推论,晋卦之后的明夷卦是临卦而来。

上离下坤:晋卦、火地晋卦详解:原文及白话翻译 全文完

热门预测(预测加微信:guoyitangapp)
晋卦 易经晋卦 周易晋卦 火地晋卦 上离下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