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顺得常
一、概述
在周易的思想体系中,“后顺得常”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它体现了一种顺应自然、遵循规律而后达成和谐常态的理念。这种理念贯穿于周易的诸多卦象解读以及对人事、天地关系的理解之中。
二、“后顺得常”在周易中的体现
卦象中的顺序与顺应
在周易的卦象排列中,有着严格的顺序。例如,从乾坤开始,象征着天地的初始,而后逐渐展开为各种不同的卦象组合。这种顺序不是随意的,而是反映了一种事物发展的自然顺序。以屯卦为例,它在乾坤之后,象征着万物初生的艰难状态。这时候就需要顺应这种初生的状态,耐心地培育和发展,不可急于求成。如果违背这种顺序,强行推动事物发展,就可能会导致失败。这就如同在耕种时,必须按照季节的顺序,先播种、后灌溉、再等待收获,如果打乱这个顺序,如在冬季播种,就难以得到好的收成。
再看泰卦与否卦,泰卦是天地交泰,上下通顺的卦象,这是一种顺应自然规律、阴阳和谐的状态。而否卦则是天地否塞,上下不通。从泰卦到否卦的转变,往往是因为违背了“顺”的原则,没有持续地保持上下之间的沟通和顺应关系。
人事中的后顺得常
在人事方面,“后顺得常”体现为人要顺应自身的发展阶段和社会环境。比如一个人在求学阶段,就应该遵循学习的规律,先打好基础知识,再深入研究专业知识。如果在基础尚未稳固的时候就急于追求高深的学问,就如同没有根基的大厦,难以长久。在职业发展上,也要顺应行业的发展趋势。如果一个行业正处于新兴阶段,需要的是开拓创新和耐心培育市场,从业者就不能用过于保守的方式去对待。而且,在人际交往中,也要顺应他人的情感和需求,尊重他人的个性,这样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历史上有很多例子可以说明这一点。例如,越王勾践在被吴国打败后,并没有急于复仇,而是顺应自己弱小的状态,卧薪尝胆,先发展自身的实力,对吴国采取顺从的态度,等待时机成熟才一举复国。他的这种做法就是遵循了“后顺得常”的原则。
与阴阳学说的关系
从阴阳学说来看,“后顺得常”是阴阳平衡与协调的一种体现。阴阳是周易中的重要概念,阴阳之间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阳代表着积极、主动、刚健的力量,阴代表着消极、被动、柔顺的力量。“后顺得常”中的“顺”,很多时候体现为阴的特性。例如,在一个家庭中,夫妻关系需要阴阳协调。丈夫可能更多地体现阳的一面,积极地承担家庭的经济责任等,而妻子可能更多地体现阴的一面,柔顺地处理家庭内部的事务,维护家庭的和谐。如果双方都过于刚强或者都过于柔顺,家庭关系就难以达到正常的状态。只有阴阳相互配合,顺应彼此的角色和需求,才能实现家庭的和谐稳定,这也是“后顺得常”在家庭关系中的体现。
三、总结
“后顺得常”是周易智慧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它贯穿于卦象、人事、阴阳关系等多个方面。在实际生活中,无论是个人的成长发展、人际关系的处理,还是社会的和谐稳定,都需要遵循“后顺得常”的原则。只有顺应自然规律、社会发展规律以及事物内部的阴阳平衡规律,才能达到一种和谐、稳定、常态的状态,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挫折和混乱,实现长远的发展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