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而上下应之
一、概述
在周易的体系中,“大中而上下应之”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与卦象原理。“大”往往象征着一种宏大、广大的力量或者品德,“中”是周易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体现为中正之道,不偏不倚。当一个事物或者人具备“大中”的特质时,就会出现“上下应之”的现象,这反映了一种在卦象关系、人事关系以及事物发展规律中的和谐呼应关系。
二、大中的内涵
大的意义
在周易里,“大”可以表示一种广阔的影响力或者崇高的地位。例如乾卦,其为天,具有广大无边的特性,代表着一种宏大的创造力和统摄力。这种“大”的力量是一种积极的、具有主导性的力量,它可以涵盖和影响众多的事物。
从卦爻辞来看,像大壮卦,“大壮”体现出一种强大而有活力的状态。这里的“大”是对事物强盛状态的一种描述,它暗示着事物已经发展到一个具有相当规模和影响力的阶段。
中的内涵
“中”是中正、中和的意思。在八卦和六十四卦中,“中”位往往具有特殊的意义。以六爻卦为例,二爻和五爻通常被视为中位,处于中位的爻往往具有吉祥的寓意。这是因为它们处于卦象的中间位置,不偏不倚,符合中正之道。
例如在坤卦中,六二爻“直方大,不习无不利”,这里的爻位处于下卦之中,体现出一种中正的品德。这种中正的品德就像大地一样,包容万物,以一种平和、稳定的方式存在。
三、上下应之的卦象体现
爻与爻的呼应
在一个卦象中,不同爻位之间存在着相互呼应的关系。当某一爻具有“大中”的特质时,其他爻会与之产生相应的反应。比如在谦卦中,六五爻是阴爻居君位,有谦虚之德,这种谦虚的“中”道品德,使得上下爻都愿意与之呼应。上六爻“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因为六五爻的谦德而与之配合,进行适度的征伐等行动。
再看鼎卦,九二爻“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九二爻阳爻居中位,有充实的内涵,而与初六爻和九三爻等上下爻之间有着互动关系。初六爻因为九二爻的稳定存在而有依靠,九三爻则与九二爻在卦象的发展中相互关联。
卦与卦的关联
在周易的六十四卦体系中,卦与卦之间也存在着类似“大中而上下应之”的关系。例如,泰卦和否卦互为综卦。泰卦象征着通泰,“小往大来”,天地交而万物通,这里的“大”可以理解为阳刚、积极的力量在上升且相互交融,上下卦之间的阴阳交互体现了一种良好的呼应关系,就如同“大中而上下应之”。而否卦则是“大往小来”,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与泰卦形成对比,说明当失去这种“大中”和谐的状态时,上下之间的呼应就会出现问题。
四、在人事中的应用
领导者的素质
在一个组织或者社会中,领导者如果具备“大中”的素质,即既有宏大的视野、强大的能力,又能秉持中正之道,就会得到下属的响应。一个有远见卓识的领导者(“大”),同时又能公平公正地对待员工(“中”),那么员工(“上下”)就会积极地配合他的工作。例如,历史上的唐太宗李世民,他有着广阔的政治抱负(“大”),在治理国家时又能虚心纳谏,遵循中正的治国之道(“中”),从而使得大臣和百姓(“上下”)都积极响应他的政策,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繁荣局面。
人际关系的和谐
在个人的人际关系中,一个人如果能够以“大中”的态度处世,也会得到周围人的回应。所谓“大中”的态度,就是既要有大度包容的心(“大”),又要在处理关系时遵循适度、公正的原则(“中”)。比如在朋友关系中,当一个人能够大度地原谅朋友的过错(“大”),并且在交往中保持真诚、公平(“中”),那么他的朋友(“上下”)也会以同样真诚的态度与之相处,从而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
五、总结
“大中而上下应之”是周易中一个重要的理念,它贯穿于卦象、人事等多个方面。“大”与“中”的特质相互结合,在卦象中体现为爻位的特殊意义以及卦与卦之间的关联,在人事中则表现为领导者的素质要求和人际关系的和谐构建。理解和把握这一理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解读周易的卦象,同时也能为我们在生活、工作等方面提供有益的指导,让我们在面对各种事务时,追求一种宏大而中正的境界,以实现与周围事物和人的和谐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