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天下随时
一、概述
在《周易》的思想体系中,“而天下随时”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周易》强调的是一种动态的、变化的世界观,这与“天下随时”的观念是紧密相连的。它体现了一种顺应自然、顺应时势的智慧。时,在《周易》里不仅仅是简单的时间概念,更是一种时机、时运的综合体现。
二、“而天下随时”在《周易》中的体现
卦象中的随时观念
在《易经》的众多卦象中,例如“随卦”,就很好地体现了随时的思想。随卦下震上兑,震为动,兑为悦。象征着内动之以德,外悦之以言,可以使人们相随。这表明在合适的时机下,以恰当的方式行动和表达,就能得到众人的追随。从卦象的变化来看,每一个爻的变动都与特定的时机相关。初爻象征着开始随时,随着形势的发展,各爻逐步展现出在不同情境下如何顺应时势。比如六二爻“系小子,失丈夫”,这是在特定的时机下做出的一种选择,它反映了在面对不同的人际关系和事务时,要根据当时的情况权衡利弊,顺应时势而做出决策。
爻辞中的随时智慧
爻辞中充满了对随时的提示。如乾卦的爻辞“初九,潜龙勿用”,这是告诉人们在时机不成熟的时候,就像潜藏的龙一样,不要轻举妄动。这是一种对时势的深刻洞察,认识到自身的力量和外部环境的关系。当到了“九五,飞龙在天”的时候,就是时势已经成熟,此时就可以大展宏图。这种从初九到九五的爻辞变化,展示了一个事物在不同时机下应有的状态和行动策略。再看坤卦的“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这也是在说在特定的时势下,虽然自身有才华(含章),但是如果处于从属的地位(从王事),就要懂得顺应时势,不要强求出头(无成),这样才能有好的结果(有终)。
《易传》对“随时”的阐释
《易传》进一步深化了“天下随时”的思想。《彖传》中对卦象的解释常常会提到与时机相关的内容。例如对于革卦,《彖传》说“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己日乃孚,革而信之。文明以说,大亨以正,革而当,其悔乃亡。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这里强调了革卦所代表的变革要在合适的时机(己日)进行,就像天地的变革形成了四季一样,商汤和周武王的革命也是顺应天时和人心的。这种对变革时机的重视,体现了“天下随时”的思想在社会变革等大事上的应用。
三、总结
“而天下随时”是《周易》智慧的一个重要体现。它贯穿于卦象、爻辞以及《易传》之中。这种思想提醒人们要敏锐地感知时势的变化,无论是在个人的发展、人际关系的处理,还是在社会变革等大事上,都要顺应时机。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顺势而为,在不同的情境下做出正确的决策,实现和谐、稳定与发展。《周易》通过这种思想,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面而深刻的看待世界和应对变化的哲学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