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论道:“道”的第二个特性是承载,第三个特性是规律性
“道”的第二个特性是承载。
“道”的特性是无形无相的,我们如何来感受它的存在呢?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这段话是告诉我们,要观察“道”的存在必须虚极静笃然后观察万物的存在。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山河草木飞禽走兽无不体现“道”的存在。如“道”用刺骨的寒风、皑皑的白雪告诉我们冬天来了,和煦的暖风、开放的百花告诉我们春天来了,炎热的酷暑、惬意的蝉鸣告诉我们夏天来了,萧瑟的秋风、收获的果实告诉我们秋天来了。虎毒不食子告诉我们生养之道,夏天泻火冬天温补告诉我们养生之道,乌鸦反哺、羊羔跪乳告诉我们为人子之道等,大道无言,但从未停止诉说,只是凡人视若无睹而已。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此如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不管是参天大树,还是柔嫩花草,也不管是江河湖海抑或涓涓细流,不管是高贵的还是卑贱的,年轻的还是年老的,哪一个不能感受到春的气息?枯木亦可能回春。“道”就是这样普照包容着万物,生养着万物,无声无息却又生机盎然,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以道为本,自然为用,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的第三个特性是规律性。
庄子说:“易以道阴阳”,此五字深刻揭示出“阴阳之道”是“易”最基本的内涵。是人类认识宇宙运动规律和如何把握它发展自身的一种无限循环过程。“易”给予我们的,正是怎样认识和把握这种规律的一种思维模式,《易传●系辞上》说:“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这种规律性被我们的先人所认识把握,帮助我们的先人度过了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进入了文明社会。这种规律性最明显的就是历法。历法最初主要是指导农耕作业,最著名的就是二十四节气,即十二个中气和十二个节气的总称,可能起源于战国时期。在《淮南子●天文训》中,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其名称和顺序都同现今通行的基本-致。节气的安排决定于太阳。西周和春秋时期以圭表测日影的方法定出冬至和夏至的时刻(详见《六爻入门与提高》)。后来,将一回归年的长度等分成24份,从冬至开始,等间隔地依次相间安排各个节气和中气。这种方法叫平气。按照平气办法,每月有一个节气,一个中气。例如:立春为正月节气,雨水为正月中气:惊蛰为二月节气,春分为二月中气,等等。因为两个节气的时间大于一个朔望月的时间,所以可能出现一个月内只有一个节气或一个中气的情况。
西汉《太初历》因而规定节气可以在上月的下半月或本月的上半月出现,而中气-定要在本月出现;如果遇到没有中气的月份,可以定为上月的闰月。这种置闰原则沿用了一千多年。北齐张子信发现地球公转轨道是椭圆的导致太阳视运动不均匀现象。隋仁寿四年,刘焯在他的《皇极历》中根据这种不均匀现象对二十四节气提出改革,将周天等分成24份,太阳移行到每-一个分 点时就是某一.节气的时刻。这样安排的节气间隔是不均匀的,此法称为定气。定气主要在历法计算中使用。在日用历谱上一直使用平气,直到清代才开始使用定气。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公历中的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一-两天。
二十四节气最早发源于黄河流域,几千年来逐渐成了全国各地农事活动的主要依据,至今仍在农业生产中起一定的作用。二十四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二十四节气歌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八字命理术就是把立春这天作为- -年的开始,而并不以阴历阳历的除夕算作下一年的开始。随着中国历法的外传,二十四节气流传到世界许多地方。对于二十四节气的原理和使用,我们在以后的章节中还要述及,这里只是大概说一下,为的是让朋友们知道这就是“道”的规律性,每年太阳都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四季往复。祖先顺道而生,把握阴阳,- -代代相传,孕育了我们伟大的民族,伟大的中华文明,这里,摘录几则节气谚语,和读者朋友们一起感受一下我们劳动人民祖先朴素的生存智慧。打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开了铲,夏至不纳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白露忙割地,秋分把地翻。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大雪河汊上,冬至不行船。小寒再大寒,转眼又一年。
道的规律性在万物身上都有体现,这里只介绍岁月轮回是因为这与八字命理术息息相关,可以说,四季交替,气候变化,就是八字术的基本原理和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