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无能,因天下之己能而遂成之。故人为我谋之明,鬼为我谋之幽,百姓之愚,可使与知焉
咸卦的情况也是如此。咸卦艮下兑上,艮为少男、为刚、为止,兑为少女、为柔、为悦。彖日:“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止而说,男下女,是少亨,利贞,取女吉也。”〝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苏轼认为,这是就咸之大全合而观之而言的,“情者其诚然也,云从龙,风从虎,无故而相从者,岂容有伪哉!”天地万物之情交相感应,发于至诚之性而不容有伪,是一个无心而自然的运行过程,但是就成之六爻别而观之,则为有意所蔽,见己而不见彼,不顾感之大全而各行其是,这就产生了不凶则吝的不利的后果。咸卦以人体的各个部位由下而上的感应设喻。初六咸其拇,即感于足拇指。六二咸其腓,即感于小腿肚。九三咸其股,即感于大腿。九四为心之所在。九五咸其晦,即感于背脊。上六咸其辅颊舌,即感于口舌。此六个部位本应配合默契,自然协调,进人到无差别的境界,实际的情况却并非如此。苏轼援引庄子的思想进行分析,认为原因在于六体分裂四出而各有为,未能做到遗心而存神,他说:
咸者以神交。夫神者将遗其心,而况于身乎!身忘而后神存,心不遗则身不忘,身不忘则神忘。故神与身,非两存也,必有一忘。足不忘屦,则屦之为累也,甚于桎梏。腰不忘带,则带之为虐也,甚于缧绁。人之所以终日蹑屦束带而不知厌者,以其忘之也。道之可名言者,媮皆非其至,而咸之可分別者,皆其粗也。是故在卦者,咸之全也,而在爻者,咸之粗也。爻配一体,自拇而上至于口,当其处者有其德,德有优劣而吉凶生焉。合而用之,则拇履腓行,心虑口言,六职并举,而我不知,此其为卦也。离而观之,则拇能履而不能捉,口能言而不能听,此其为爻也,方其为卦也,见其咸而不见其所以咸,犹其为人也。见其人而不见其体也。六体各见,非全人也,见其所以咸,非全德也。是故六爻未有不相应者,而皆病焉,不凶则吝,其善者免于悔而已。(卷四)
《庄子 •达生》:“工倕旋而盖规矩,指与物化而不以心稽,故其灵台一而不桎。忘足,屦之适也,忘腰,带之适也,知忘是非,心之适也,不内变,不外从,事会之适也。始乎适而末尝不适者,忘适之适也。”所谓忘适之适就是一种无往而不乐的真正的旷达,这是庄子的心性之学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但是,这种旷达是以执着于无心而顺应自然之理为前提的。就像工倕那样,经过多年的操练,用志不分,乃凝于神,达到了指与物化的上乘之境,技艺纯熟而与道契合无问,所以用手指画圆而不必用心思去计量,便自然合乎规矩。苏轼毕生都在追求这种忘适之适的境界,无论是为人、作文乃至艺术实践,都是如此。比如他在《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的一首名诗中说:“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岂独不见人,嗒然遗其身。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庄周世无有,谁知此疑神。”(《苏东坡全集 .前集》卷十六)
心性之学与经世之学本无泾渭分明的界限,内圣必通向外王。量然苏轼的以卦为性、以爻为情的解《易》思路着重于心性之学的研究,但对如何通向外王以建功立业的问题也十分关注。他曾指出:“夫德业之名,圣人之所不能免也,其所以异于人者,特以其无心尔。”无心故无能。“圣人无能,因天下之己能而遂成之。故人为我谋之明,鬼为我谋之幽,百姓之愚,可使与知焉。”这种以庄子的心性之学为理论基础的经世之学,强调无心、无能,主张发挥万物自生自成的自组织的功能,借助事物本身刚柔相推的调控作用,使其发展变化自然而然符合于人文的价值理想,苏轼称之为“圣贤之高致妙用”。这是一种极为高明的谋略思想,类似于黑格尔所说的一理性的狡计”,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在大有卦和履卦注中,苏轼集中阐述了这个思想。
大有卦乾下离上,履卦善兑下乾上,两生的卦爻结构皆为一阴处群阳之间。大有之六五附于上九,而群阳归之。履之六三附于九五,而收“履虎尾,不喹人”之功。大有上九:“自天祐之,吉,无不利。”苏轼解释说:
曰祐,曰吉,曰无不利,其为福也多矣,而终不言其所以致福之由,而《象》,又因其成文无所复说,此岂真无说也哉?盖其所以致福者远矣。夫两刚不能相用,而独阴不可以用阳,故必居至寒之地,以阴附阳,而后众予之,履之六三、大有之六五是也。六三附于九五,六五附于上九,而群阳归之。二阴既因群阳而有功,九五、上九又得以坐受二阴之成绩,故履有不疚之光,而大有有自天之佑,此皆圣贤之高致妙用也。故孔子日: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信地,顺也,尚贤也,此三者,皆六五之德也。易而无备,六五之顺也;厥孚交加,六五之信也;群阳归之,六五之尚贤也;上九特履之尔!我之所履者,能顺且信,又以尚贤,则天人之助,将安归哉?故日:圣人无功,神人无名,而大有上九不见致福之由也。(巷二)
履卦卦群:“履虎尾,不咥人,亨。”彖日:“履,柔履刚也。说而应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苏轼解释说:
履之所以为履者,以三能履二也,有是物者不能自用,而无者为之用也。乾有九二,乾不能用,而使六三用之。九二者,虎也,虎何为用于六三而莫文哩,以六三之应乎乾也。故日说而应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哩人,亨。应乎乾者犹可以用二,而乾亲用之不可,何战?曰:乾,刚也,九二亦刚也,两刚不能相下,则有争,有争则乾病矣,故乾不亲用,而授之以六三。六三以不饺之菜,而居至寒之地,故九二乐为之用也。九二为三用,而三为五用,是何以异于五之亲用二哉!五未尝病,而有用二之功,故曰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夫三与五合,则三不见哩,而五不病。五与三离,则五至于危,而三见哩。卦统而论之,故言其合之吉。爻别而观之,故见其离之凶。此所以不同也。(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