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为母”风水产生的哲学前提,阴阳”思想的缘起及其对风水学的影响
“大地为母”风水产生的哲学前提
人类--诞生,便与大地母亲结下了不解之缘。人类的衣食住行,无不取给于大地。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大地永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环境。
已发现的公元前6000年一前2000年间的大量新石器时代的聚落遗址表明:选择在背坡面水、处河流沼泽边缘的聚落遗址,最为普遍D无论仰韶时期还是龙山时期,均是如此。其原因很简单:聚落接近水源,生产、生活方便;聚落建在河流交汇处,交往便宜;聚落所处河谷,则成为聚落间的交往通道。特别是多数聚落为现代城镇所叠压,说明其基址的选择在今天仍然不失其合理性。看来人类在几千年前就开始了能动的选择居住环境。原始的经验日积月累,达到一定阶段,就有可能形成一门学问但是经验的素材要上升为一门学间,还得有思想方法论作指导。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活跃的学术思想和出色的哲学理论为这种需要提供了可能。于是,从战国时代开始,一门在古典哲学指导下的关于“环境选择”的学问]--风水学,便开始了胎动。阴阳观念及其有关的气论思想和大地有机学说,对风水学在日后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而“大地为母”的思想则是风水学形成的直接依据。不了解中国古代风水思想的哲学渊源,要全面了解中国古代风水学的精髓,是不可能的。
阴阳”思想的缘起及其对风水学的影响
如果没有阴阳学说作指导,就不会产生中国古代的风水思想和风水文化。
阴阳思想可以追溯到《易经》。《易经》的成书时代,历来众说纷纭。但从《易经》卦交辞中引用的许多关于商和周初的故事来看,可能是西周初年的作品D。《易经》本身并未提及阴阳二字,但它试图用两个具有对立关系的事理(“”和“-”)以及它们之间的排列组合来概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种种现象。
《易经》的基本符号是“-”“--”,分别称阳爻和阴爻。每三个受组成一卦,阴阳两爻交错配合的结果是八卦,八卦两两相重,便形成六十四卦。《易经》认为,阴阳是天地、万物的总根源,自然界和人类甚至动物没什么两样,也是两性(即阴阳)的产物。万物都是在阴阳两势力的对立中变化而成,变化的形式则是通过交感。《易经》的这一思想,很可能是由男女二性交感产生子女、动物雌雄二性的交感产生后代的普遍现象概括出来。纵贯《易经》全书,发现它善于用交感的观点观察动静变化,认为有动之象、有交感之象的卦便是吉卦,是有前途的,因为它符合事物发展的逻辑。这是一种对世界一般事物最原始的哲学见解,反映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同时它又是一种自然哲学观,对后世的哲学和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易传》是后世学者对《易经》的解释、补充和发挥,并非出自一人一时之手,当是从春秋至战国后期陆续形成,是儒家学者接受《易经》的一部总集。《易传》共分为十篇,它们分别是《象》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说卦》、《序卦》《杂卦》。《易传》对《易经》的辩证法思想作了较为系统的解释和发挥。《易传·系辞上》有“一阴一阳之谓道”,说明《易传》在总结《易经》思想之后,明确地用“阴阳”作范畴解释卦象、交象以及事物的根本性质。《象》以阴阳解释泰、否两卦,《小象》以阴阳解释乾坤两卦;文言》有“潜龙勿用,阳气潜藏”,“阴疑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的卦象解释,《说卦》有“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交”,“立天地之道日阴日阳······,分阴分阳,迭用柔刚”的有关阴阳观念的论述。阴阳思想从殷周之际出现,除《易经》以外还有许多著作进行了记载。
《诗经·翻风·七月》载有“春日载阳”,《诗经·小雅采薇》载有“罗亦阳止”,《秋杜》载有“日月阳止”,《诗经·大雅公刘》中也记载有“既景乃冈,相其阴阳”的观点,表明西周初年人们已明显知道了有关地势阴阳的差别。《黄帝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管子·四时篇》说:“阴阳者天地之大理也,四时者,阴阳之大经也”,《淮南子·本经训》说:“阴阳者,承天地之和,形万殊之体”。可见,早期“阴阳”说从天地万物的消长中概括出“阴阳消息”,以“阴阳”为范畴解释天地万物的根本属性,预示了一种朴素辩证法的萌芽,这对风水学有关大地的认识起到了方法论的指导作用。《黄帝宅经》一开篇就大讲阴阳:“夫宅者,乃是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凡人所居,无不在宅,虽只大小不等,阴阳有殊,纵然客居一室之中,亦有善恶。又说:“阴者,生化物情之母也。阳者,生化物情之父也。作天地之祖,为孕育之尊。”通篇以“阴阳”为纲,“考寻休咎”
《管氏地理指蒙》中说:“混沌开辟,江山延衰。融结阴阳磅磺宇宙。冈骨既成,源脉已透。以钟形势,以通气候。”以阴阳解释了天地的生成。
《五星捉脉正变明图》认为,点穴时要善婆阴阳,书中说“太极既定,次又分其阴阳。晕间凹陷者为阴穴,晕间凸起者为阳穴。就身作穴者为阴龙,宜阳穴。另起星峰作穴者为阳龙,宜阴穴,反此皆有凶咎。”表明了阴、阳穴在地势上的差别。《天宝经》则以阴阳论述葬法,认为“不识阴阳莫乱埋葬”“阴见阳来合就阳,阳来阴受浅中藏,阴阳相半观来脉”以上几例足以说明,风水学是以中国古典哲学的阴阳思想为根本,来认识大地、选择地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