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是神学的迷雾与哲理的深邃的其生矿,是一座巨大的迷官
易学阐扬与哲学流变
《周易》,是神学的迷雾与哲理的深邃的其生矿,是一座巨大的迷官。后世对其不同解释的累积,形成一个庞大的易学系统。不了解易学史上不同流派及其主要著作中的思想内容,就谈不上对中国古代哲学的正确认识。
哲学史上对《周易》的研究,自汉代以来,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即汉易时期、晋唐易时期、宋明易学时期、清代易学时期。
汉代,是《周易》成书后第一个易学繁荣期。两汉易学以阐释象数为特征,是象数之学的鼎盛阶段,而对内中蕴涵的义理颇少开掘。象,原指占卜时龟甲上的裂纹,即兆象;数,指演农时誉草演变之数。东周以来,《周易》八卦的筮法 逐步取代了传统龟兆的地位,象就逐步变为专指卦象。《周易》的象数学就是在卦、蓍占筮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唯心主义哲学和神学。西汉中期以来,以孟喜 、焦延寿、京房等为代表,对《周易》的象数学作了较大的发展,形成自成系统的象数学,成为易学中一个独立派别。孟喜著作今失传,京房著作大多也失传,仅存《京氏易传》三卷。
孟喜、京房易学的共同特点是发明了一套卦气说来讲阴阳灾异,这是《周易》所没有的。具体地说,就是以块、震、离、兑分主西方,又以二十四交,分主三十四节气,每一节气又三分之,得七十二气,每气管五日有余,各有不同的物候标志。六十四卦,除四个主卦外,其余六十卦每卦管六日余。按日以候气、分卦以征事,以占验人事的吉凶祸福,预言政治的成败兴衰。这种新的占法虚成了一个时空交织的宇宙图式,爽括了天文、历法、数学、生物以及政治、历史、伦理多方面知识,看似包罗万象,实则使哲学从属神学、科学屈从迷信。
王夫之对此有极好的批评,指出京房用象数来解释世界的图式,是以“人为之巧”强加于“自然生物”,~天地问无有如此整齐者,唯人为所作则有然耳”。它和《易传》哲学体系相比,是一个倒退。所谓卦气,是说卦交的变化代表阴阳二气的消长。卦交的变化是卜筮迷信,阴阳二气消长是哲学思维,把二者生搬硬套结合在一起,使孟喜、京房的易学具有先验主义和神秘主义的特征。
《易纬》中的象数之学,承袋了这一特征。“纬”即纬书,多数是用卜箛迷信来比附儒家经典著作,不过其中也保存了一些科学资料和哲学思想。各种纬书现仅存片段,唯《易纬》中的《乾凿度》和《乾坤凿度》等比较完整,是纬书中讲象数之学的主要著作。《易结》吸取了道家“有生于无”的思想,以宇宙形成论的角度对《易传》的宇宙本原~易”做了新的说明:“易起无,从无人有,有理若形,形成而变于象,象而后数。”〝有理若形”是说先有原理,后有形质;抽象的原理“无”是根本的,具体的形质〝有”是派生的。这对《易传》是一个新发展,也为后来魏晋玄学崇无论开了先河。它还主张:“乾坤者,阴阳之根本,万物之祖宗也。”“圣人没卦以用蓍……运天地之数,万源由也。”这是说,阴阳之气和天地万物是从乾坤的原理派生的;圣人用蓍草排列组合,可以得到卦象和天地之数,而象、数就是万物的本原。
这是先验主义的学说。《易纬》从总体来说,是充满了神秘主义色彩的,“天数:一,九,二十五,三万九于七百五十五”,“地数:二,六,三十,八万六千四百二十”等,都含有神秘意味。象数起源很早,《周易》讲得较多,并被赋子预卜吉凶的神秘意义。但对象数的研究,并发展成为象数学,却是汉代易学的特征。除孟喜、京房、《易纬》外,扬雄模拟《周易》作《太玄》,建立了一个象数体系,但不同于《易纬》的二分法,而是用三分法构造了一个“一玄、三方、九州、二十七部、八十一家”的世界图式。象数之学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以为自然界和人类活动的一切奥秘,都可以用《周易》的取象、运数的方法来把握,从而达到预测未来的目的。
这里也包含有合理的成分,即要求从数量关系来考察对立力量(阴阳)的消长。
这一思想对中国古代的科学,尤其是天文、历法、音律学的发展起过积极作用。不可否认,象数学把这一点夸大了,以为“大衍之数,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以为《周易》的象数范围天地,神妙莫测,这自然是唯心主义和神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