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卦象:之卦之与正之义相近而有为之正;互卦,此多别称此为参互卦,简称为互卦而分上下
之卦,之与正之义相近而有为之正,有取代取自于的意思。其是源自经典而取其名之。《系辞传》说:“辞也者,各指其所之;之往也,由此往彼也。”《春秋传》中的蔡墨说:“坤之乾,亦乾之坤。”
之卦所说的爻象与当位和不当位有关联性。有说不当位之爻,皆当之而当位,如乾之二四上爻不当位,之坤之初三五则当位,坤之初三五不当位,之乾之二四上则当位。有名为之正,是为之而得其正。
举例,坤初三五之乾,坤成既济;乾二四上之坤,乾成既济。此是为乾坤两卦之正,其余以此类推。
此认为之卦的之字,实为某爻变而成的卦变而已。
互卦(中爻、约象、参卦、参互卦)(可用符号“”或“中”表示)
互卦,此多别称此为参互卦,可简称为互卦而分上下。是以重卦内居中的四爻卦,取二至四、和三至五爻,两两各成三爻画之经卦,从而两卦交合四爻作上下互分三爻又成两卦。
《系辞传》说:“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又说:“若夫杂物撰德,辨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又说:“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其柔危,其刚胜也。”
举例,观卦对于否卦而言,其六四爻辞:“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此观卦中爻的三至五爻为艮,变应否卦的二至四爻,亦为艮。
《系辞传》言中爻为二五三四,初与上不与焉。因二与五为一卦上下两象之中爻。三为二至四成一卦之中爻,四为三至五成一卦之中爻,故四者皆谓之中爻。然后言互卦者,其不仅二三四五,实合初上与二三四五而言之,又自五至上复反之初言之,都谓之互。《杂卦传》有,两卦对举中爻,皆成互卦,而自颐以下八卦均首尾交互,返归于乾坤坎离四卦。
又举例,咸卦中四爻互卦为姤,若反则为恒,其是为中爻与上下互交其亦各相反。
中间爻符,多指二至四爻参互而作居中的人生百态之用,初上爻有隐作圆圜虚流链接为首尾呼应的作用。参互,指二三四爻作为一经卦的互卦,三四五爻又另作为一经卦的参卦。参为参叉、交错、参上,互为交互、互相、互中等。其中三四爻为互中爻,是上下参互卦的中爻,又是为重卦内里的中互中中之爻;二五爻为互参爻,是重卦整体的内在内用内内之爻;初一上六爻为上下外围之爻。如此,就得出了后天八卦为主的外外、中中、内内之爻,这样就组成了内中外三道层级次的圆圜四象爻卦符体。而中中的三四爻结合体,可视为横向的子午贯一的中线。陈抟注:“正谓上下二体也,伏谓二体从变也,互谓一卦有二互体也,参谓二互体参合也。”其正伏卦,实则就是正对卦;互参卦,是上下互卦,与两互卦参合成的新重卦,其参卦实可为互重卦而已。这样,一六爻重卦就可参互成四个经卦了,加外围重卦,就有如五行的旋圜运行了。如加上正伏卦变之说,则一重卦可参互变成八个经卦了。这则可组成了所谓(注:其实是笔者归纳而说)的“一统内外、二合阴阳(或对反)、三道层爻、四象卦体、五行运用、六爻周律、七复圜循、八变卦爻、九经极太”之说了。
互卦之二三四五爻之中,以三四爻作互成卦,则又有说成为“中爻”卦。京房以初上爻作互成卦,即以五上初爻,及上初二爻互而成卦,其又特别另称之为“约象”卦。
如先天六十四互参卦图所示,吴草庐曰:“自昔言互体者,只以六画之四画互二卦而已,未详其法象之精也。今以先天图观之,互体所成十六卦,皆隔八而得,缩四而一。图之左边,起乾历八卦至(注:可补夬)睽归妹,又历八卦而至家人既济,又历八卦至颐复。图之左边,起姤大过,历八卦至未济解,又历八卦至蹇渐,又历八卦至剥坤。左右各二卦互一卦,合六十四卦互体只成十六卦,又合十六卦互成四卦,发即乾坤既未济。学《周易》始乾坤终既未济,以此欤!”如以此言,若再以乾坤既未视作合象,实又是四象而已。此图示之既未济如若再作互参卦,则其仍对反为既未济卦,故其为互参之极道无穷尽而为无限也。然此图中三层级之极道,又足能作为易简之用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