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从太极到万物化生,乃体用关系
此是说,阴阳、五行和万物虽根于太极之理,但此理即在阴阳五行之气和万物之中。此处说的“一个理’,指阴阳五行之理的全体,认为从阴阳到万物各有此太极之理的全体。其解释《太极图说》中“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元极也〝说:“五行具,则造化发育之具,无不备矣。故又即此而推本之,以明其浑然一体,莫非无极之妙,而无极之妙亦未尝不各具于一物之中也。”(《太极图说解》)
此是对太极图中从太极到五行的程序的解释。“无极之妙”,指太极之理无有形迹。是说,有了五行之气,万物发育成形的条件便具备了。由五行之气上推其本原,五行不离乎阴阳,阴阳又不离乎太极,而太极又始终寓于阴阳、五行和万物之中。“浑然一体”,指阴阳五行之理的全体。关于这种程序,他进一步解释说:
太极、阳阳、五行,只将元亨利负看甚好。太极是元亨利员都在上面。阴阳是,利贞是阳,元亨是阳。五行是,元是木,亨是火,利是金,贞是水。(《语类》卷九十四)
此是以元亨利贞为太极之理的全体,以元亨为阳,利贞为阴,又以元亨利贞分别为木火金水。其以图示之如下:
此图式中的上一圈为太极,其中的元亨利贞代表阴阳五行之理的全体,第二圈为阴阳二气,其中亦有元亨利贞,但分而为阴阳。其下为五行相生图,其中亦有元亨利贞,但分属于五行。士居于五行之中,不配乾卦四德。此图式不仅说明阳阳和五行之气各具有太极之理的全体,而且表示从太极到阴阳,由阴阳而五行,乃太极之理自身散开或展开的过程。他论述这种展开的过程说:
自下推而上去,五行只是二气,二气又只是一理。自上推而下来,只是此一个理,万物分之以为体,万物之中又各具一理,所谓乾道变化各正性命,然总又只是一个理。此理处处皆浑沦,如粒栗生为苗,苗便生花,花使结实,又成采,还复本形。(《语类》卷九十四)这里说的〝一-个理”,即下文说的“此理处处皆洋沦”,亦指阴阳五行之理的全体。是说,从太极到万物,是太极之理自身的散开;从万物到太极,又是万物归于太极之理。
如同粟粒从萌芽到结实,又成为种子,生生不已。这种比喻,同其旅法中的太极说也是一致的。其在《太极图说解》
中,进而论太极和万物的关系说:“盖合而言之,万物统体一太极也。分而言之,一物各具一太极也。所谓天下无性外之物,而性无不在者,于此龙可以见其全众。”“统体”,即整体;“性”,指太极之理,寓于万物之中,成为人物的本性。是说,万物作为一个整体,其本体为一太极;就其分开说,一物又各有一太极,此即他所说的“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极”(同上)。所谓“各具一理”“各具一太极”,是说,人物形成后,又都是具有阴阳五行之理的全体,成为各自的本性,此即程氏所说“天下无性:外之物。”按此观点,从太极到阴阳五行,并非如父生子、鸡生蛋的关系。他说:
圣人谓之太极者,所以指天地万物之根也。周子因之而又谓之无极者,所以著夫无声无臭之妙地。然日无极而大极,太极本无极,则非无极之后,別生太极,而太极之上先有无极也。又日五行阴阳,阴阳太极,则非太极之后,別生二五,而二五之上,先有太极也。以至于成男成女,化生万物,而无极之妙,盖末始不在是馬。此一图之纲领,大易之遗意,与老子所谓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而以造化为真有始终者,正南北矣。(《文集•答杨子直》)
此是说,由太极而阴阳五行,并非先有太极居于阴阳五行之上,而后另外生出阴阳五行之气。这同“无极而太极“一样,并非先有个无极居于太极之上,而后生出太极。朱熹认 为,无极和太极之间,不存在时问积累的过程,即其所说〝无积渐”(《语类》卷九十四),而是说,太极无形而有理。同样,从太极到阴阳五行和万物,也不是一个时国的过程,即先有个太极面后生出二五之精,如同先有鸡而后生蛋,先有父而后生子。此种生物说,乃老子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论点,同《周易》学说南辕北撤。朱熹认为,从太极到万物化生,乃体用关系。他说:
自太极至万物化生,只是一个道理包括,非是先有此而后有彼。但统是一个大源,由体而达用,从微而著耳。(《语类》卷九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