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陵龙凤门的空间处理不断切入远景、中景和近景更为丰富的层次,相登相生,出神入化
泰陵龙风门的空间处理,使“近相住形,虽百端而未已”,又有“远以观势,虽略而真”,近形的丰姿与远势的气魄,巧妙融汇,相登相生,出神入化,予人丰富的视觉艺术感受,不愧是古代哲匠的一个精心杰作(图16)。沿神道北行,逐渐临近龙风门,在步移景易中,龙凤门矩形景框中,又不断切入远景、中景和近景更为丰富的层次。峰峦叠的远山被视野中不断扩大着的明净澄澈的兰天相映照,显现了富于自然美的韵律节奏、宛若腾龙起伏的优美轮廓线,也显现了山势的雄伟高大。
龙凤门迤北笔直悠长的神道两侧夹道相列的苍郁青松,也以宁静、肃穆的天然美,从最框两侧显现、扩大。接着,龙凤门北以百尺为形的视距控制而布置修筑的三孔白石拱桥,又在近景上映人眼底。当行至龙风门,在移行中渐渐失去空间限制作用的龙凤门的矩形封闭式景框,又接续由一个深邃的、屏蔽了视野两侧的凹字形夹景构图所取代,这夹景,近处是石拱桥秀雅的券形曲线组合着两侧雕栏玉砌的韵律节奏,优美动人;此后是屏列神道两侧的松墙天矫,生气发越,直至深远。这夹,形成了较封闭的狭长空间,以强烈的导向性,将人们的视线引向这空间纵深处的尽端最观。而在这视线所归向的远景中,在兰天、紫色远山和苍松柏映衬下,后部建筑依然呈现为一体浑然之势,被突出出来。
越石桥北向前行,因视角渐变,夹景尽端的远景画面,也呈现渐变。整个建筑组群底景紫色远山的山势,在竖向下降趋势中,又同时朝两横向透迤延展;建筑组群的前后层次,也在前景神道碑亭不断升高,后部隆恩门、隆恩殿及方城明楼渐次下降的这种竖向变化的同时,在神道构成的明确中轴线两侧,保持着严整的对称格局,又有宫门(隆恩门)两翼面阔红墙不断在横向上展开,面内外东西两翼对称布置的朝房、配殿,也渐次在神道两侧构成为夹景的树影婆娑、绿叶扶疏中均衡对称地切人眼帘,使整个远景画面,由竖向、纵向构图而变为横向构图。建筑群体及其底景始终保持着的一体然之势中,多层次的水平线条在眼底展开,一种统一性的内,一种非同凡响的稳定、宁静、肃穆和庄严的气氛,显现出建筑物同山川大地的紧密关系,得到了充分强调,予人以强烈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