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论不仅注重自然环境的选择,同时注重人文环境的创造,孕育出高素质的人才,这才是风水学说追求的最高目标
风水论不仅注重自然环境的选择,同时注重人文环境的创造。培风脉,壮人文,令风水之地成为山水人伦共雅之邦,孕育出高素质的人才,这才是风水学说追求的最高目标
1.人文精神的灌注
从风水学说发展的过程看,早期总结选址经验务实成份较重,后期越来越受到更多人文精神的灌注,虽然增加了不少荒诞之辞和神秘主义色彩,但从文化学角度看,它丰富并提高了风水环境的文化性构成和品味,推动了人文环境经营和文脉的培育。对一些文化性或行政性建筑的风水状况予以特别重视,以至称之为“风水建筑”,诸如学宫、书院、孔庙,奎星楼、文昌宫、文笔塔,九营十八庙等等。风水宝地伴有不少文化建设,既环境优美又文风鼎盛。
号称“山水之士”的风水师无一不是博学多才之士,尤其历代一些著名风水大师,如汉晋的郭景纯、陶侃,唐宋的僧一行,周敦颐,明清的刘伯温、蒋平阶等,均是“上知天文,下具地理”的科学家,又是能诗善文,挥毫泼墨的文学家、艺术家,更是琴棋书画,文韬武略无所不能的大杂家。风水师高深的修养和多方面的才华溶于山水之中便是十分自然的事。此外,古代知州县令等地方官吏,大多文人出身,对城镇营建风水的人文讲究,大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2.象征主义手法的应用
以水术的象征主义根据约定成俗的文化观念,以象喻理、取义其中,雅俗共赏,发挥巧思的联想,给以理义解释,从而产生教化作用。如“山之五形”各表其意,各种“形胜之地”都有某种说法寓意。至于“玄武垂头,朱雀翔舞,青龙蜿埏,白虎俯伏”指意风水模式四正则为通例。而各方诸多地名亦富含风水意蕴,风雅之致,美不胜收,充满想象力,令人向往。诸如龙岗山、凤凰岭、贵人峰、天马台……等等称呼遍及城乡。此种风水文化的象征主义美学特征在中华大地上如此生辉,乃世所罕见。
3.文脉传承的积淀
风水条件相对稳定,人事代谢常多变迁。文脉的传承便成了维护风水环境的重要保证。培风脉、壮人文,使山川景观和人文景观相辅相成,不断增色。风水论强调“人文不焕,地脉不兴”,就是说要用不断积淀的文化精神去开发自然景观资源。如果文明低下,
世风不正,不要说创新景观,再好的风水也保不住。风水环境中的人文景观是在文脉传承的长期经营中形成特色的,反过来又强化了风水自然景观的意蕴。如四川大足古城,石刻艺术名著中外,风水佳构也格外奇异。城中“天心十道”的十字街口,北对龙岗山主山宋塔和唐宋摩岩石刻,南略转折面对南山宋塔和道教石刻,构成以儒即城镇为中心,儒、释、道三教同轴相映的风水大环境,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典型的空间图解模式和绝妙的宇宙图案。这样极富特色的大风水实乃国内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