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易堂讲易经

《乾凿度》“乾坤者阴阳之根本。”乾坤两卦和八卦怎样形成呢?

周易一事一测:198元(易经解卦 六爻解卦)
八字运势详批:398元(命理预测 趋吉避凶)

京房曾说:“乾坤者阴阳之根本。”《乾凿度》发挥了这一思想,认为乾坤两卦乃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基础。乾坤两卦和八卦怎样形成呢?《乾凿度》提出一套理论,代表了汉代易学的世界观。它说:昔者圣人因阴阳,定消息,立乾坤以统天地也。夫有形生于无形,乾坤安从生?故日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也。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未离,故日浑沧。浑论者言万物相浑成而未相离。视之不见,听之不用,補之不得,故日易也。易无形畔,易变而为一,一变而为七,七变而为九,九者气变之究也。乃复变而为一。一者形变之始,清轻者上为天,油重者下为地。物有始有壮有究,故三画而成乾。乾坤相并俱生。物有阴阳,因而重之,故六画而成卦。

《乾凿度》“乾坤者阴阳之根本。”乾坤两卦和八卦怎样形成呢?

这段话,同《系辞》一样,有两套语言:一是讲筮法问题,即卦象的形成;一是借讲筮法,表达作者的世界观。文章开头,提出问题说:“有形出于无形,乾坤安从生?”是说,乾坤卦象是有形的,但有形之物,皆从无形而生,乾坤卦画,怎样从无形中产生的呢?接着提出宇宙形成的四阶段说:“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关于这四个阶段的内容,郑玄注说:“太易之始,漠然无气可见者。太初者寒温始生也,太始有兆始萌也,太素者质使形也。诸所为物,皆成包裹,元未分别。”郑玄注符合原意。四阶段,实际上是两大阶段:一是太易即气木产生的阶段,即下文所说“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故日易也”。“易“指太易。一是气质具备的阶段,即”大始”“太初”“太素”三者泥而未分,所谓“气形质具而未商,故日萍沦”的阶段。此“浑沦”的阶段,就是太极。从太易到太极,是一个演变的过程。

《乾凿度》以此解释《系辞》的“易有太极"这向话。即将《易》解释为”太易”,将太极解释为气混而末分,指天地尚末形成的状态。认为先有太易而后生出太极。太易是无形的,如何生出有形的卦象?它接着说,“易无形畔”,可是它“变而为一”一又变为七,七又变为九。一、七、九,郑玄注说:“太易变而为一,谓为太初也。一变而为七,谓变为大始也。七变而为九,谓变为太素也。”又说,一主北方阳气初生,七主南方阳气壮盛,九为西方阳气之终究,所以说:“九者气变之究也。“此是以卦气说解释奇数一、七、九。“乃复变为一”,郑注谓,依上文意,当作“乃复变为二,二变为六,六变为八” ,指偶数和阴气变化的过程。按此说法,太易既变出阳气之数,又变出阴气之数。以此说明阴阳二气之数,即太极浑沦之物,逐渐分化的过程。“一者形变之始”,郑注谓当作〝二者形变之始”。二即下文说的天和地,天地乃有形之物,故说“形之始”。阳气轻清上升形成天;地气重浊,下降形成地。有形之物的形成,都经过三个时期:太初,太始,太素,此即“物有始,有壮,有究’。

《乾凿度》“乾坤者阴阳之根本。”乾坤两卦和八卦怎样形成呢?

有了阴阳之数和天地之形,也就有了乾坤两卦象,一七九则为乾卦象,此即“三画而成乾”。有了乾卦象,同时也就有了坤卦象,因为太易又变出偶数二四六,所以说“乾坤相并俱生”。乾中两卦象,因而重之,此即“六画而成封”。“易变为一〝这一段话,实际上是解释《系辞》说的“是生两仪”这句话,即以阴阳奇偶之数和天地之形象为;两仪。


热门预测(预测加微信:guoyitangapp)
阴阳 卦象 乾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