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爽乾升坤降说——以爻位升降说解释《周易》经传以及易学的原理,以阴阳爻位的变易解释《易传》中的哲学命题
就占筮的体例说,荀爽从其乾升坤降说发展为卦变说,即某一卦通过其爻位的变化,可以成为另一卦。此说是《彖》《象》二传的爻位说,特别是刚柔往来说的新发展,也是本于《系辞》所说:“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从上面所引的材料看,荀爽不仅以此解释卦爻辞和《彖》《象》二传文,还用来解释《周易》的基本原理。在荀爽看来,乾坤两卦和二五两爻乃六十四卦的基本要素。
乾坤乃众卦的父母,有乾坤方有其他卦,有乾坤方有阴阳之变易。其释乾卦《彖》文“大哉乾元”说:
谓分为六十四卦,万一千五百二十册,皆受始于乾也。册取始于乾,犹万物之生禀于天(同上)。
“册”同“策”。此是以阳九解释“乾元”,为六十四卦之始。又释坤卦“至哉坤元”说:
谓万一千五百二十册皆受始于乾,由坤而生也。册生于坤,犹万物成形出乎地也(同上)。
此是以阴六解释“坤元”。认为乾得到坤的配合,方形成六十四卦,乾坤二策如同天地始生万物一样。因此,他样《系辞》“乾道成男,坤道成女”说:
男谓乾初适坤为震,二适坤为坎,三适坤为艮,以成三男也。女谓坤初适乾为巽,二适乾为离,三适乾为光,以成三女也(同上)。
这是对《说卦》的乾坤父母说的解释,认为乾坤两卦之爻位互易,则形成六子卦。由此得出结论说:“毁乾坤之体,则无以见阴阳之交易也”;“阴阳相易,出于乾坤”;“阴阳相变,功业乃成者也”(同上)。其所谓”相易’,指阴阳爻位的一开一降,认为此乃天地之法则。他释《系辞》观天察地说:“谓阴升之阳则成天文也,阳降之阴则成地之理也。”(同上)关于二五两爻,他解释说:
阳位成于五,五为上中。阴位成于二,二为下中。故易成位乎其中也(同上)。
这是对《系辞》“天下之理得而易成位乎其中”的解释。认为五为阳位,二为阴位,又各居上下卦之中位,符合天下之理。据此,荀爽认为,一卦之中的九二爻应上升居上卦之中位,其六五爻应下降居下卦之中位,此即各当其位,各当其位,则阴阳和谐而不相侵犯。其释临卦六五爻《彖》文“大君之宜,行中之谓也”说:
五者啼位,大君谓二也。宜升上居五位,吉,放日“知临大君之宜”也。二者处中行,升居五,五亦处中,故日“行中之谓也”(同上)。
他认为,临卦九二爻乃大君之象,应上升于五位,即居帝王之位,以此解释爻辞“知临大君之宜”。九二原居下卦之中位,上升于五位后,又居上卦之中位,以此解释《彖》文”行中”。总之,此爻所以吉利,因为九二上居五位,既处中,又当位,乃阴阳和谐之象征。所以其释师卦《彖》文“能以众正,可以王矣”说:
谓二有中和之德而据群阴,上居五位,可以王矣(同上)。
是说,师卦九二爻上居五位,统率群阴,乃王者之象,体现了“中和”的德行。又解泰卦九二爻辞“朋亡,得尚于中行”说:
中谓五,坤为朋,朋亡而下,则二上居五而行中和矣(同上)。
是说,此卦六五爻降于下,九二爻上居五位,亦中利之象。因为推崇中和,,他赞美既济卦说:“乾坤二体。成两既济,阴阳和均而得其正,故日天下平。”(同上)
是说,乾升而坤降,成为既济二体,六爻皆当其位,特别是六二和九五各居上下卦之中位,此乃阴阳均和、风调雨顺、天下太平之象征。可以看出,荀爽推重二五爻位,又是对《彖》《象》二传中位说的发挥。他强调九二应上居五位,就社会政治生活说,认为君主应居统治的地位。 显然,这又是为封建的君权至高无上作辦护的理论。他将中位同和谐联系起来,以《中庸》的“中和”观念解释中爻的德性,具有儒家易学的特色。
总之,荀爽的易学,在哲学上虽无新的创见,但他以爻位升降说解释《周易》经传以及易学的原理,以阴阳爻位的变易解释《易传》中的哲学命题,同样成为汉易中象数之学的内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