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鉴人必须根据他的实际情况,行事虽然不同,却两两之间,不相非难
[原文]
古今来如此四人,行虽不和,而两两不相非者,盖亦寡矣。至以同异为爱恶者,则如左方。
《世说新语·品藻类》:
冀州刺史杨淮二子乔与笔,俱总角为成器。淮与裴颁、乐广友善遣见之。顾性弘方,爱乔之有高韵,谓准曰:“乔当及卿,小减也。”广性清淳,爱笔之有神检①,谓淮曰:“乔自及卿,然尤精出。”论者评之,以为乔虽有高韵,而神检不匝②,乐言为得。
《晋书·都鉴传》:
鉴道经姑孰,与王敦相见。敦谓曰:“乐彦辅短才耳!后生流宕言违名检,考之以实,岂胜满武秋③耶?”鉴曰:“懈人必于其伦。彦辅道韵平淡,体识冲粹,处倾危之朝,不可得而亲疏。及感、怀太子之废,可谓柔而有正。武秋失节之士,何可同日而言?”
合观二事,裴弘方,故爱高韵;乐广清淳,故喜神检。然清淳之性,合于平淡,其所臧否,自胜偏至之材也。都鉴忠慨,故重乐广之柔而有正;王敦有不臣之心,故忽满奋之失节。皆爱同恶异之证也。
[注释]
①检:品德,节操。
②匝:周,环绕。
③满武秋:名昌,晋朝人,曾任尚书令。
[今译]
古往今来,像这四个人一样,行事虽然不同,却两两之间,不相非难,这种情况是很少见的。至于因为相同而互相喜爱、因为相异而互相讨厌的,则有如下例子:
世说新语·品藻类》记载:
冀州刺史杨准的两个儿子杨乔和杨,都在少年时代就成了才杨淮与裴顾、乐广友好,让两个儿子来见他们。裴颁性情宽弘方正,喜爱杨乔的高雅气韵,对杨淮说:“杨乔将来可以赶上您,杨笔可稍微差一些。”乐广性情清明淳朴,喜爱杨笔的风神和操守,对杨淮说:“杨乔将来可以赶上您,而杨警尤其出色。”有人评论他们,认为杨乔虽然有高雅的气韵,但风神和检点不足,乐广的看法比较正确。
《晋书·都鉴传》记载:
郝鉴途经姑孰,与王敦相见。王敦对他说:“乐广才能很差呀!年轻人自由放荡,言论违背名教的规范,考察他的实际情况,难道会比满武秋强吗?”都鉴说:“评论人必须根据他的实际情况。乐广风格平淡,体性和见识冲和纯粹,处在有倾覆危险的朝廷,没有人能够与他亲近或者疏远。到慰、怀两位太子被废的时候,他的态度可以说在柔和当中体现了道义。满武秋是个丧失了节操的人,怎么能同日而语呢?”
综合考察这两件事,裴颜的性格宽厚方正,所以喜欢高雅气韵;乐广清明淳朴,所以喜欢风神和检束。但是清明淳朴之性,合乎中和平淡,所以他对人才的褒贬,自然胜过片面而好走极端的人。都鉴忠诚慷慨,所以看重乐广的在柔和当中体现道义;王教有篡夺皇位的野心,所以忽视满奋的丧失节操。这些都是喜欢与自己相同,厌恶与自已不同的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