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知识

想医学上做出贡献 要有会通中西、会通诸家的态度和气魄

周易一事一测:198元(易经解卦 六爻解卦)
八字运势详批:398元(命理预测 趋吉避凶)

方以智于易于医都有著述。他的易学著作有:《易余》《图象几表》八卷、《学易纲宗》《易筹》《鼎薪》。前两种尚存,后三种已失。他的医学著作有:《通雅•卷五十一 •脉考》《通雅 •卷五十二•古方解》;《物理小识 • 卷三 •人身类》《物理小识•卷四 •医要类》《物理小识•卷五•医药类》;《医学会通》(附《明堂图说》);《内经经络》(附医方。按:所附医方同《通雅》卷五十二《古方解》,唯多出“比天膏”一方);《医学》《医集引》《医方大略》《医丹》;《运气约几》《删补本草》《脉参》。后七种只存目,书已供;其他有刻本或手抄本传世。

想医学上做出贡献 要有会通中西、会通诸家的态度和气魄

会通各家,会通中西

方以智丰富的医学知识,不是来自师承,而是在钻研《内经》的基础上,靠广收各家,博取中西获得。他生活的时代,中国医学界,一方面,对金元以来形成的各派各家的学说,聚讼粉红,方以智说:“河问(刘完素)、子和(张从正)、丹溪(朱震亨)、东垣(李呆)立斋(薛己),今如聚讼。”(《通雅》卷五十二)另一方面,面临着西医的严峻挑战。西方传教士来华,为了在中国布教,也宣传了一些西方近代的自然科学,其中就有医学。这些刚传入的西学,虽然不够系统,但它仍然同中国传统中医学理论与体系尖锐对立。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当时要在医学上做出;贡献,与其说主要靠渊博的知识,毋宁说首先要有会通中西、会通诸家的态度和气魄。方以智恰恰在这一点上,超过了他的同辈。

想医学上做出贡献 要有会通中西、会通诸家的态度和气魄

方以智清醒地认识到,当时争论的各方,“皆知其一端而不知又有一端”(《通雅》卷五十一),都有片面性,所以他主张对各家学说“合而观之”(物理小识»卷三)。他说:“不必泥前人之常法也。泥常法而不知变,则河间之清火、丹溪之滋阴、东垣之补阳,皆足以为病。”(《通雅》卷五十二)他自己切实遵福了这个原则,做到了扬各家之长,补各家之短。据不完全统计,他对从汉到明末一些主要医家的学说(诸如张仲景、孙思邈、王冰、杨上善 、王宗正、金元四大家及其文衍各家 虞天民、吴澄、陈无择、李时珍、李士材、张介宾、缪仲淳等人)都有所称引。在吸取各家学说的基础上,他又对之加以积极地会通。他指出:“读《伤寒》而不读东垣书,则内伤不明;读东垣书而不读凡溪书,则阴虚不明;读丹溪书而不读薛立斋,则真阴真阳不明。补天要论,其得源矣。”(《物理小识》卷四)方以智对各家的吸取与会通,是以分析为前提的。正因为有科学的分析为依据,他才做到了对所扬者未必没有说斥,对所斥者未必没有说扬。譬如他对朱震亨的滋阴理论有所吸收,但对他坤达这一理论的重要观点“君火相火”论,就表示不能完全同意:“愚者日丹溪言君火以名,相火以位,未畅也。天与火同,火传不知其尽,故五行尊火为君,畜觉发机日相。或以暑为君火,燥火为相火;或以暑燥火为阳火,风寒湿之火为阴火;或以有形为阳火,无形为阴火;或以为识为阳火,不知不识为阴火,有交儿焉,析说不能尽,须自得之。人身命根种火,有北下七节之小心:知识用火,在南上膻中之官城。真气伏于丹田,清浊分于脑府,思虑忧郁过用则伤,而欲焦愤决尤难惩室。五志总归心主,而无原之心,是何物频?吉人种人火,不热者是何道频?其日君火为人火,而相火为天火。若犹太极为体,卦爻为用,而邵子日卦交为体、太极为用也。于是乎决日:天道以阳气为主,人身亦以阳气为主,阳统阴阳,火运水火也。生以火,死以火:病生于火,而养身者亦此火。水火交济,主之者心,火无体而因物为体,人心亦然。”(《物理小识》卷一)方以智以体用理论立论,将君火与相火视为本体与发用的矛盾关系,并进而指出它们处于辩证的过程,因此为天之火未必全是相火,在人之火未必定是君火,这就与朱丹溪的“君火为人火,相火为天火”的观点相异。朱丹溪的滋阴还有一个重要的理论,叫“阳有余,阴不足”(见《格致余论》)。此说后来受到张介宾的猛烈抨击。但方以智指出“丹溪谓阴不足,正谓阴精,非泛指阴血”(《物理小识》卷三)。方以智的这一分析是正确的,较之张介宾的一概否定,无疑是一种科学的态度。


热门预测(预测加微信:guoyitangapp)
阴阳 方以智 中西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