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僖公二十五年记载:运用《周易》决断疑难的政治问题,考察八卦的运用途径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记载:
秦伯师于河上,将纳王。狐偃言于晋侯曰:“求诸侯,莫如勤王。诸侯信之,且大义也。继文之业而信宣于诸侯,今为可矣。”使卜偃卜之,曰:“吉。遇黄帝战于服泉之兆。”公曰:“吾不堪也!”对曰:"周礼未改。今之王,古之帝也。”公曰:“筮之。”筮之,通《大有》之《映》,曰:“吉。通'公用享于夭子’之卦也。战克而王飨,古孰大焉?且是卦也,天为泽以当日,天子降心以逆公,不亦可乎?《大有》去《联》而复,亦其所也。”晋侯辞秦师而下。
意思是说:秦伯(缪公)的军队驻扎在黄河边上,将要接纳周襄王。狐偃对晋侯(文公)说:“有求于诸侯,不如为王事勤劳。勤王能使诸侯信服,而且这是最大的正义。要想重光晋文侯的霸业并使威信传扬于诸侯中,现在是时候了。"于是晋文公让卜偃就是否接纳周王一事卜,卜偃说:“吉利。遇到的是黄帝在阪泉大战时所得到的卜兆。晋侯说:“这个卜兆我配不上啊!"卜偃回答说:“周礼跟古代的礼相比没有大的改变,今天的王就是古代的帝。”晋文公又说:“把此事再筮一下。”于是卜偃就此事筮,遇到的是《大有》变化为《睽》。卜偃解释说:“吉利。遇到的是'公享用天子所赏赐的宴席’的卦象。战胜并能得到周王赏赐的宴席,吉利还有比这个更大的吗?这个卦,天变为泽来与日相应,天子放低心态来迎接公,这不也是很好吗?在《大有》变化为《胶》之后,再由《唤》反变回来。也是这个意思。
此例是运用《周易》决断疑难的政治问题。考察八卦的运用途径,《尚书.洪范》篇中就记载有“稽疑"一法,是筮占与龟卜结合使用,通过考察卦象和龟兆的含义来决断疑难问题,这里正是这种运用方法。
这种运用已经超出了今人所谓的算卦的范畴,虽然它开始也需要演算出卦象,但是它是通过演算出来的卦象来类推出具体事情的内涵,进而以这种内涵为依据来确定行为的方式,这种运用已经具有选择学的含义。这种运用方法同样也是以卦象为依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