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签

看得见的灵物之蛇,,蛇的神性来源比狐狸还要早,是祖宗级的神物

周易一事一测:198元(易经解卦 六爻解卦)
八字运势详批:398元(命理预测 趋吉避凶)

我们来接着说剩下的两位大仙。柳一“柳”就是蛇。

为什么把蛇称之为“柳”呢?一般有两种解释。

第一种说法是,因为蛇的样子、爬行时的形态像柳枝,所以称其为“柳”。

第二种说法比较讲究,在《山海经,海外北经》里有记载:“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相柳之所抵,厥为泽溪。禹杀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树五谷种。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为众帝之台,在昆仑之北,柔利之东。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面青。"大意就是说水神共工有个手下叫“相柳",是主管洪水的神仙,它是一条长有九个脑袋,面孔似人的青蛇,后来被大禹杀了。由于这个传说,加之古时一般把蛇视为水神,所以慢慢地就把蛇称之为“柳仙”,简称“柳”。

看得见的灵物之蛇,,蛇的神性来源比狐狸还要早,是祖宗级的神物

传统文化中,蛇的神性来源比狐狸还要早,是祖宗级的神物。开天辟地的盘古,造人的女娲娘娘,以及女娲的哥哥兼爱人伏羲,他们的远古形象都是人面蛇身。世称“小司马"的唐朝史学家司马贞在其《补史记·三皇本纪》里说:"女娲氏,亦风姓,蛇身人首。”

东汉王廷寿的《鲁灵光殿赋》中也说:“伏羲鳞身,女娲蛇躯。”(见右图)还有一种说法,龙的前身就是蛇,或者说是古代先人以蛇为蓝本创造了龙这一形象。

蛇一开始也被视为瑞兽吉兆,《诗经·羔羊》里说:“羔羊之皮,素丝五蛇;退食自公,委蛇委蛇。羔羊之革,素丝五缄;委蛇委蛇,自公退食。羔羊之缝,素丝五总;委蛇委蛇,退食自公。"这里就提到了“委蛇"。“委蛇”本义是指"弯弯曲曲的蛇",是以蛇的某一特性来比喻有蛇之类似特点的某一事物性状的。蛇性好曲,故“委蛇"表示"婉转曲折貌”,引申表示“曲线摆动貌”,“曲线优美貌"等;蛇行随弯就弯,故“委蛇"可表示“邪行貌",引申表示"从容自得貌”,“姿态优美貌”等。“虚与委蛇",无疑也是从“弯曲虫蛇”的特性演绎而来的,因为《羔羊》这首诗是写贵族们安闲生活的,所以就被诠释为“大摇大摆、洋洋自得”。

由此可见,早在《诗经》中,“委蛇"就从"表象"完成了到"意象"诗意的过程,这至少说明,蛇早在《诗经》时代就被披上了文化的外衣一-蛇,不只是动物界的一类爬虫,还是与先人和谐共处、烙有文化印痕的朋友。(以上见于论文《“淇河、西湖‘对话'白蛇传说"系列之一女娲神话蝶变白蛇传说》)和狐一样,蛇的地位在秦后开始大幅下降,变成了不祥之兆,而且屡见于正史。最有名的莫过于司马迁《史记》里汉高祖刘邦斩白蛇的事了。《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里写:"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郦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止饮,夜乃解纵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中壮士愿从者十余人。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击斩蛇。蛇遂分为两,径开。行数里,醉,因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何哭,妪曰;‘人杀吾子,故哭之。'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人乃以妪为不诚,欲告之。妪因忽不见。后人至,高祖觉。后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诸从者日益畏之。”

译成白话,就是高祖以亭长的身份为沛县押送徒役去郦山,徒役们有很多在半路逃走了。高祖估计等到了郦山徒役们就差不多逃光了,所以走到丰西大泽中时,就停下来饮酒,趁着夜晚把所有的役徒都放了。高祖说:“你们都逃命去吧,从此我也要远走了!"徒役中有十多个杜士愿意跟随他一块走,高祖乘着酒意,夜里抄小路通过沼泽地,让一个在前边先走。走在前边的人回来报告说:“前边有条大蛇挡在路上,还是回去罢。"高祖已醉,说:"大丈夫走路,有什么可怕的!”于是赶到前面,拔剑去斩大蛇。大蛇被斩成两截,道路打通了,继续往前走了几里,醉得厉害了,就躺倒在地上。后边的人来到斩蛇的地方,看见有一老妇在暗夜中哭泣。有人问她为什么哭,老妇人说:“有人杀了我的孩子,我在哭他。"有人问:"你的孩子为什么被杀呢?”老妇说:"我的孩子是白帝之子,变化成蛇,挡在道路中间,如今被赤帝之子杀了,我就是为这个哭啊。"众人以为老妇人是在说谎,正要打她,老妇人却忽然不见了。后面的人赶上了高祖,把刚才的事告诉了高祖,高祖心中暗暗高兴,更加自负。那些追随他的人也渐渐地畏惧他了。

刘邦跟蛇还真是有不解之缘,他反秦起义后还有一个芒砀山斩蛇的传说,虽未被收于正史,却流传甚广。传说刘邦带领一班贫苦农民,举起反秦的义旗,来到芒砀山,看见一条身如大梁的白蛇。白蛇一见刘邦,变得像筷子一样大小,刘邦可不管,一剑下去把白蛇斩为两段。夜里白蛇给刘邦托梦说:“主公,你今天杀了我,何时还命呢?”刘邦随口推说:“这里高山陡岭哪有命还?平地(帝)还命罢。”白蛇说:"你今天欠下的账总有一天要还的。你斩了我的头,我就篡你的头,斩我的尾巴我就篡你的尾,现在你把我腰断两截,我就在中间平帝时,篡你的朝。所以西汉传到平帝,白蛇转为王莽,杀了汉平帝,篡了汉朝。后经光武中兴,平灭了王莽,才又恢复了汉室,建立了刘氏东汉王朝。这都是因为刘邦引起的。

上述就是蛇地位急剧下降的有力佐证。其他还有类似隋末瓦岗寨,翟让看见李密的腰带化为赤蛇,其后果然被李密害死。这类传说都大同小异,都说明了一个观点:蛇已经不是什么好东西了。

看得见的灵物之蛇,,蛇的神性来源比狐狸还要早,是祖宗级的神物

更为有趣的是,在传说中,蛇和狐有了相通之处,即蛇也能变做人形去害人,而且也多是变成美女,施妖媚引诱祸害良善。这种说法流传至今,所以我们有了“美女蛇”之说。至于为什么有这样的传说,一般解释为“相传蛇性极淫"。

蛇这种动物,大多数种类交配时间极长。据成都动物园介绍:“饲养的黑眉锦蛇,在1965年4月初发生一次交配,从上午8时继续到下午7时,交配时间为11小时。我们在1975年5月17日,也观察到蛇笼里的一对黑眉锦蛇在交配,从午后3时半到第二天凌晨4时半才交配完毕,长达13小时之久。交配时间还有更长的,例如红点锦蛇,可长达20小时以上。”

可能古时之人也注意到了这一点,随即展开了联想,最终形成了“蛇性极淫”的观念。

就在蛇的形象跌入谷底之时,一个伟大的民间爱情传说出现了,给蛇仙大人扬眉吐气了一次,这就是妇孺皆知的《白蛇传》。就说“盗仙草"那一节,白蛇不顾自身安危去救丈夫许仙,这么美丽善良的蛇仙谁不喜欢?

不管好坏,蛇是有灵性的这一点,在民间绝对是得到了肯定的。到了宋代,全国很多地方都建起了蛇王庙,或叫蛇王祠,蛇仙祠,香火都很旺盛。尤其是在阴历四月十二日那天--相传此日是蛇的生日,大批信奉蛇仙的人会群集于蛇王庙,进行大型祭祀活动。祭祀时不能直呼其为“蛇”,要唤作“柳仙”、“蛇王”或者“柳七爷"。


热门预测(预测加微信:guoyitangapp)
灵物 四仙之一 柳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