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常乐、富贵长寿是一种民族性格,“常乐”与知足密切相关,能够获得幸福
一个多世纪之前,有一个名叫明恩溥的美国传教士来到我国,在天津、山东、河北等地,先后住了22年。广泛接触了中国各阶层人士,尤其熟悉下层农民生活,并结交了不少朋友。之后,他从社会学的角度,于1894年出版了一部题名为《中国人的素质》的著作,对中国人的国民性提出了26条论述,有褒有贬。虽然有些结论不免带有西方人的价值观,但总的来说是比较深刻的,因面引起各方面的关注,包括鲁迅、李景汉、潘光旦、辜鸿铭等。关于中国人的“知足常乐”观念,明恩溥在《中国人的素质》中说:
我们迄今为止,对中国人知足这个特殊能力的论述,由于西方没有相应的东西,因此,这种论述没有制根究底。中国人生来知足,如同鱼因要游水而有双鳍,鸟因要飞翔而有双翼,似乎成了事实。中国人生来就有吃苦耐劳的能力、相安无事的能力以及维持社会秩序的能力。他们还生来就有无可比拟的耐性以及无与伦比的忍痛能力。因为他们很请楚自己对病痛无能为力。中国人通常乐天达观,没有神经系统,却有像鸵鸟一样的消化能力。由于上述原因,也由于我们没有完全讲述的种种原因,他们不会自费力气用脑袋去撞石墙。因为石墙是不会让步的。对于大多数无能为力的事情,他们只是简单地去顺从,并且毫无怨言。中国人有句老话:治不了的病,只有硬挺。总之,中国人知道如何致富,如何实现自己的愿望,最重要的是,在任何境遇下都知道如何知足。
中国人的“常乐”,我们必须视为一种民族性格,与他们的知足密切相关。能够获得幸福,这本身就算喜出望外了。但与我们不同。他们总是情愿尽可能地自得其乐。过分挑剔并不是普通中国人的缺点。他们是模范的客人。在哪儿吃饭都行。吃什么都香。
即便是那些许许多多缺衣少食的人,也都心境平和。在我们看来简直不可思议。
一百多年过去了,直到现在,还常看到挂屏中或某种物件上,写着“知足者常乐,能忍者自安”,说明这一观念的影响是很深的,也是很普遍的。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和大文人,说过不少话,编进了书中,成为后世遵循的箴言。实际上,在民间也有许多俗语流行,成为人们行为的准则,只是很少有人记录下来罢了。民国时期,曾一度大修地方志,以县为单位收集了各地的礼仪、岁时、生活民俗和民间文艺、民间语言等。例如,华北地区的民间谚语,有许多通俗而富有哲理:
知足常乐,心广体胖。
有茶别嫌淡,有驴别嫌慢,有肉别想酒,有妻别嫌丑。
他人骑马我骑驴,后面还有推车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