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知识

急性热病出现的壮热口渴、大汗和脉洪大诸侯称为阳明经证

周易一事一测:198元(易经解卦 六爻解卦)
八字运势详批:398元(命理预测 趋吉避凶)

唐氏对六经辨证,不仅限于急性热病,还扩充用于一般杂病的辨证。如“热结膀胱,则小水不清,须清热以化之。”“移热于膀胱,小便黄赤而短,宜桑白皮饮、知母饮。”“又膀胱与胞宫相连,胞与血海,肝之所司,肝木之火,亦能侵及膀胱,为血淋证,宜龙胆污肝汤、柴胡清肝汤。肾者膀胱之主也,肾中阴虚,则膀胱水阴不足,而阳气有余,则为热,肾移热于膀胱,为脏伤腑•…宜通关丸 猪苓汤、知柏地黄汤。”(《六经通解》首卷)此外还有手太阳小肠经诸证治等。

唐氏还对通关丸(亦名滋肾丸)的治疗作用引柯 韵柏之注作了发挥:如柯氏谓:“水为肾之体,火为肾之用,人知肾中有水始能制火,不知肾中有火始能制水耳。盖天一生水者,阳气也,即火也,气为水母,阳为阴根,必火有所归,斯水有所主,以桂之甘温,引知柏人肾以奏其效,以阳引阴,以阴济阳,而关门自通矣。”唐氏认为“此注甚佳,”并补充说:“火交于水即为气,原夫水为阴质,停则冰凝,得天地之阳气热蒸,人于重泉之中,于是蒸腾而降为雨,人身肾水中涵坎阳,实由呼吸之天阳与心火之阳,下交于肾,人丹田之中,蒸动膀胱之水,于是水化为气,上出口鼻,下通二便,只此一气之流行耳。此方生水以知、柏,而独用肉桂少许,以引火交手肾,肾水之既生,又得火以蒸之,自然化气。”(《六经通解》首卷)

急性热病出现的壮热口渴、大汗和脉洪大诸侯称为阳明经证

阳明经的辩证意义

阳明经指足阳明胃经与手阳明大肠经而言。在《伤寒论》辩证则属邪热甚,病势发展的高峰阶段。它是根据《素问•热论篇》:“伤寒一日,巨阳受之,二日阳明受之”的精神排的次序,也与临床实际相符合。故急性热病出现的壮热口渴、大汗和脉洪大诸侯称为阳明经证;把腹满、烦躁,大便不通,手足濈然汗出甚则谵语诸侯称为阳明府证。

《内经》云:阳明之上,燥气治之。这虽是指的运气,但也与阳明经的特性颇相一致,因阳明病不论是经征还是府征,突出的表现是燥热。因此,唐氏把阳明经与时空联系起来,谓“胃与大肠,在天属中西二辰,申当坤方属土,西当兑方属金,在四时当七、八月、为燥金用事之候。盖天地只是水火二气化生万物,水火相交,则蒸而为温爆与温反,乃水火不交之气也。火不蒸水,则云雨不生,水不济火,则露泽不降。”(《补正 •阳明篇》)这就将阳明经的特性和生理作用作了形象的比拟。

通常所说,脾胃为后天之本,胃主纳,脾主运。而胃之受纳腐熟水谷,全在于胃之燥气,故唐氏 又云:“人身京天地之燥气,于是又胃与大肠,二者皆消导水谷之府,唯其禀燥气,是以水人则消之使出,不得停胃。”“西医言,食人则胃热辏至以腐烂之,西医所谓热,即燥气也。”(同上)这是说胃对于水谷消化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脾的运化作用也是很重要的。而脾属士主湿,与胃属燥恰恰相反,但相反而又相成。因为二者燥湿相济,才能完成消化吸收并输运水谷精微的作用。这也可以用《内经》“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来解释:“若大肠燥气不足,则为溏污,此胃与大肠所以必有此燥气,而后能消水谷也,然而燥气太过,则又为结硬等证,必赖大阴之湿以济之。”《内经》言:“‘阳明不从标本,从中见’之气化,正是赖中见太阴湿气以济其燥之义。”(同上)

急性热病出现的壮热口渴、大汗和脉洪大诸侯称为阳明经证

知道阳明经的特性和与太阴经燥湿相济的关系,对理解《伤寒论》阳明病的各种征候是很必要的。《伤寒论》将阳明病大体分为“太阳阳明”“正阳阳明”和“少阳阳明”三种。“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179 条)虽三者征候各异,但其病机都与燥热有关。对于治疗,“《伤寒论》以存津液为主,正恐其燥化太过也”(《六经通解》)三卷)。唐氏分析《伤寒论》诸条文外,还历数杂病中的各种燥热征。如“胃开窍于口,燥气上炎,津液不足,则口烂银糜,宜甘露饮,清宁丸。”…气热血沸,通身壮热蒸蒸者,白虎叶石齐汤。(同上)

热门预测(预测加微信:guoyitangapp)
伤寒 急性热病 阳明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