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干所值五行主气,顺势制伏五藏。所以,人之五藏之气,必须与天地四时相应,才能无恙
五星亦“随天〞而运行,亡们皆起于牵牛。岁星(木星)一日行十二分度之一,约十二发而周天。英惑(火星)日行二十三分度之一,二十三岁而周天。镇星(士里)日行二十八分度之一,二十八岁而周天。太白(金里)日行八分度之一。八岁而周天。辰星(水星)日行一度,一岁而周天。总之,五星各以其不同的速度,在十二宫中往来不息。
十二纪时,有十二年、十二月、十二时辰之分,皆用十二地支表示。
十二辰次还对应着人体的气血运行,即十二经气与十二经脉,如十二时辰流注人体十二正经。
赤道二十八宿按十二辰对应关系分为十二次,即斗牛为星纪,女虚危为玄枵,室壁为娵訾,奎娄为降娄,胃昂毕为大梁,觜参为实沈,井鬼柳为鹑首,柳星张为鹑火,翼轸为鹑尾,角亢为寿星,氐心房为大火,尾箕为析木等十二之分。从中可见,有的“次”中两宿,有的三宿,“四正”之中,即子午卯酉为三宿,余之“四维”之中皆为两宿,所谓正必奇,维必双,河洛之意也。
斗运授时十二建,即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丑,正月建寅,二月建卯,三月建辰,四月建巳,五月建午,六月建未,七月建申,八月建酉,九月建戌,十月建亥授时系统—斗运一周,它将天球自然均匀地分为十二次,以对应十二辰,于是十二次与十二斗建结合起来,用十二地支表示星辰宿度,成为天时运动的天然标志。因此,《汉书•律历志》:“斗建下为十二辰,视其建而知其次。”《周礼•春官》:“冯相氏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这十二辰,即子、丑、寅、卯、辰、已、午、末、申、西、成、亥,它既表示十二年、十二月、十二日、十二时辰,又可表示十二属象等。具体划分十二辰次,星纪、析木……为十二次;斗柄所指之月为十二建;日月所会之次为十二辰。
二、十二经气
天有十二次,人有十二经;天有十二辰,人有十二经气。《灵枢•阴阳系日月》论天人相应十二经气云:“余闻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其合之于人,奈何?歧伯曰:腰以上为天,腰以下为地,故天为阳,地为阴,故足之十二经脉以应十二月⋯…黄帝日:寅者,正月之生阳也,主左足之少阴;未者,六月,主右足之少阳;卯者,二月,主左足之太阳;午者,五月,主右足之太阳;辰者,三月,主左足之阳明;巳者,四月,主右足之阳明;此二阳合于前,故日阳明。申者,七月之生阴也,主右足之少阴;丑者,十二月,主左足之少阴;酉者,八月,主右足之太阳;子者,十一月,主左足之太阴;戊者,九月,主右足之厥阴;交者,十月,主左足之厥阴,此二阴交尽,故日厥阴。”这样,人体左右三阴三阳十二经气与天之十二辰次相应相合。
人身十二经脉,即胆经、肝经、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心包经、三焦经,对应天之十二次星纪、析木、大火、寿星,鹑尾、鹑火、鹑首,实沈、大梁、降娄,娵訾,玄枵。
子午流注十二经,即指寅时气血流注肺经,卯时气血流注大肠经,辰时气血流注胃经,巳时气血流注脾经,午时气血流注心经,未时气血流注小肠经,申时气血流注膀胱经,酉时气血流注肾经,戌时气血流注心包经,亥时气血流注三焦经,子时气血沆注胆经,丑时气血流注肝经。一个时辰流注一经,一日十二时辰流遍十二经脉,如此周而复始,形成经气日夜福环运动节律。所以《灵枢•营气》介绍,一日十二时辰发病,各主十二正经不同疾病:
寅时发病者,为手太阴肺病。
卯时发病者,为手阳明大肠病。
辰时发病者,为足阳明胃病。
巳时发病者,为足太阴脾病。
午时发病者,为手少阴心病。
未时发病者,为手太阳小肠病。
申时发病者,为足太阳膀胱病。
酉时发病者,为足少阴肾病。
戌时发病者,为手厥阴心包病。
亥时发病者,为手少阳三焦病。
子时发病者,为足少阳胆病。
丑时发病者,为足厥阴肝病。
以上为地支十二经以应十二时之病。而天干所值之日,亦有相关受制之五藏。杨时乔《周易全书》中有“逐日受病歌”云:
甲己之日肾不安,膀胱逢此亦如然。
乙庚之日肝蒙病,两连胆府不周全。
丙辛防心小肠气,戊癸须防肺受惩。
丁壬便于脾不合,胃亦遭伤不可言。
此谓十干受病歌,请君料酌用心传。
十干所值五行主气,顺势制伏五藏。所以,人之五藏之气,必须与天地四时相应,才能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