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爻课堂

道门中人是怎样在游山玩水过程中来选择居处环境并从天地自然中悟出“卦意”灵感?灵机一动有卦意

周易一事一测:198元(易经解卦 六爻解卦)
八字运势详批:398元(命理预测 趋吉避凶)

道门中人是怎样在游山玩水过程中来选择居处环境并从天地自然中悟出“卦意”灵感呢?为了说明这个问题,让我们先对南宋时期的著名道士一白玉蟾的游览经历稍作介绍再加探讨吧。

白玉蟾,原姓葛,名长庚,其籍贯史籍记载不一,或谓琼州人,或称世本闽清。《祁阳县志》谓其父亡,母氏他适,因改姓白,名玉蟾。但据《仙鉴》卷四十九的记载,白玉蟾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应梦。据说,其母怀孕之时梦一物如蟾蜍,即以玉蟾呼之。该书本传称玉蟾“字以阅众甫,一字如晦”,又称之世为闽人,以其祖任琼州之日,故生于海南,乃自号海琼子,或号海南翁,或号琼山道人、武夷散人等等。

作为一位出身高门的道人,白玉蟾自幼禀性聪慧,少年时即熟谙九经,能诗赋且擅长书画,尚举童子科。后因“任侠杀人,亡命之武夷”。及长,游方外。《仙鉴》卷四十九陈楠本传谓陈氏曾以丹法授琼山白玉蟾,“其出入,玉蟾常侍左右”,可知白玉蟾是直接师承陈楠的。陈楠仙逝之后,白玉蟾又游历罗浮、龙虎、天台诸名山。据说他时而蓬头赤足,时而青巾野服,或狂走,或静坐,或终日酣睡,或长夜独立,或哭或笑,状若疯癫。这种情形说明他经过了一段颇为神秘的修行时光。

在游山玩水的过程中,白玉蟾写了许多歌谣。其中一些叙述个人经历的作品写得朴实逼真:

云游难,云游难,万里水烟四海宽。说著这般滋味苦,教人怎不鼻头酸。初别家山辞骨肉,腰下有钱三百足。思量寻思访道难,今夜不知何处宿。不觉行行三两程,人言此地是漳城。身上衣裳典卖尽,路上何曾见一人?初到江村宿孤馆,鸟啼花落千林晚。明朝早膳又起行,只有随身一柄伞。渐渐来来兴化军,风雨潇潇欲送春。

道门中人是怎样在游山玩水过程中来选择居处环境并从天地自然中悟出“卦意”灵感?灵机一动有卦意

这里引用的是《云游歌》里的一小段。诗分两部分,共有1192字。如此大的篇幅在宋代以前中国诗坛上是少见的。这首诗的作者将自己如何云游以及云游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如实地记载下来。诗中言及他云游时曾经“艰辛脚无力”,甚至满身瘙痒,生了虱子。他隐姓埋名,忍饥挨饿,年复一年地云游,在开头虽曾有过短暂的犹疑,但还是坚定道心,继续游历下去。

“江之东西湖南北,浙之左右接西蜀。广闽淮海数万里,千山万水空碌碌。云游不觉已多年,道友笑我何风(疯)颠癫。”他云游的地域是很广的,经历的时间也比较长。他吃过许多苦头和辛酸;但他没有后退。正如许多宗教创始人一样,他的行动显得怪异。在别人眼中,他简直就是一个疯子,但他却以之为乐。

通过云游,白玉蟾结识了修道前辈,拜师入门;与此同时,云游也使他的心性获得陶冶。所以,此后他又写了表达自己喜悦心情的《快活歌》。当然,他的游历也不是漫无边际的。在广涉名山大川之后,他终于看中了天地间一块修炼的“宝地”,这就是武夷山,而最为欣赏的则是山中的“止止庵”。在这里,他悟出了道教洞天福地的易学象数妙趣。白氏于《武夷重建止止庵记》中首先描述了止止庵地理位置的神妙所在,接着笔锋一转,揭示止止庵的《易》理蕴含。他说:《周易·艮卦》兼山之意,盖发明止止之说。而《法华经》有“止止妙难思”之句。而《庄子》亦曰:“虚室生白,吉祥止止”。是知三教之中,止止为妙。义有如鉴止水,观止月,吟六止之诗,作八止之赋。整整有人焉。止止之名,古者不徒名止止之庵,今人不徒复兴。必有得止止之深者宅其庵焉。然则青山白云无非止止也;落花流水,亦止止也;啼鸟哀猿荒苔断藓,尽是止止意。思若未能止止者,参之已有止止。所得者政。知行住坐卧,自有不止之止。非徒滞枯木死灰也。予特止止之辈也。今记此庵之人同予入止止三昧,供养三清高上天一切众生证止止。止止,非止之止。止实谓止其止之止而已矣。

这段话的字面意思是:《周易·艮卦》具备了两山相重的意蕴,这是为了揭示“止止”的基本思想,而佛教的《法华经》中有“止止神妙难于用世俗观念来臆测”的句子。《庄子》一书中言及,中虚的神室闪烁着白光,吉祥的气运出于“止止”的法则。由此可以知道儒释道三教的理论中实在是以“止止”为精神妙境。其微言大义正像反照波平如镜的水、观察不动的月亮、吟咏风雅颂赋比兴“六诗”极思冥想以创作歌赋。这一切并非向壁虚造,早已有人尝试过了。“止止”这个语词,古代的人们并非仅仅作为居住的庙庵名称,今人也不只是为了把一座道庵修复而已。一定是有获得“止止”真意的高人住在庵中。然而,放眼望去,苍翠欲滴的青山以及上下缭绕的白云无非是“止止”的外象,而落花流水也同样是“止止”的大写照;还有啼叫着的鸟儿、发出哀怨声音的猿猴以及荒坡野岭的苔藓,都蕴含着“止止”的秘意。如果还未能从观念上明白“止止”的深意,那么从山水的参观考察中应是可以悟出“止止”的玄妙意蕴的。所得到的意义正确,自然可以在日常间的知行住坐卧活动获得“不止中的停止”的旨趣。这并不是追求一种枯木死灰式的静止,而是在精神上真正做到“以动达静,以静观动”的“冲虚”境界。我白玉蟾就是一个对“止止”胜境有特别追求的人。现在记述这座道庵的来历,但愿自己能与先人一起进入“止止”的诀窍,用虔诚的一颗心供养三清胜境中的神仙,愿神仙与宇宙众生都能以自己的举止证明“止止”的圣意。“止止”,这并不是说以强制的办法来达到停止的目的,不过是意味着“当止则止”罢了。

白玉蟾走过千山万水,来到了止止庵,被这个神秘的“洞天”境界所吸引。他不仅身体力行倡导修庵,而且在修复时写了这么一篇富有哲理的记叙文章。围绕“止止”的主题,他大发议论,这不是没有来由的。“止止”之说本于《周易·艮卦》。按“艮卦”上下两个三画卦都是“艮”,换一句话来说,这是由两个相同的三画卦---“艮”重叠而成的。“艮”是山的象征,两个三画卦的“艮”表示山山相重。在易学中,“山”代表的是“止”的意义。从卦象上看,作为经卦的“艮”(一)下面两画都是阴爻,而居于上面的一爻是阳爻,两阴顺行,遇到一阳则“止”,止上加“止”,这就叫做“止止”。关于这种意义,白玉蟾在《艮庵说赠卢寺丞子文》有进一步的阐述。他引《周易·艮卦》辞说:“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又引《彖》云:“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上下敌应,不相与也。是以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也。”又引《象》云:“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接着,他发挥说:“艮有兼山之意。山者,出字也。虽止于晦而出于明。所谓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也。”

按《周易·艮卦》辞,“艮卦”乃象征着抑止。恰如一个人抑止于背后,不让身体直接面对可以起心动念的前方;又像两人在庭院中背向而走,谁也看不见谁,这就没有咎害。对于《艮卦》辞的这种意义,《彖》与《象》作了引申,以为“艮卦”的抑止之意在于教人做到行止依时。抑止的时机出现了就应坚决地采取措施加以抑止,但到了“行”的时机来的时候又必须果断地立即行动,做到动静不失时机。这样所显示的大道就是无上光明的。艮卦六爻符号,阴阳上下之位处于相互敌对状态:初爻与四爻,二爻与五爻,都是阴性之爻相对,互相排斥;而三爻与上爻则是阳爻相对,也是互相排斥,这就叫做“上下敌应”,所以不能相亲而交往。两经卦相叠的艮卦符号正如两座大山,象征双重的抑止,君子从艮卦象中获得抑止的启发,就应该谨守正道,不可逾越常规。白玉蟾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对其符号象征的意蕴作了发掘。他认为,艮卦既然代表着两座山,把它转换成字形符号,则“山”上叠“山”,就成为一个“出”字。这个“出”意味着行动。在“晦”的时候,就静止;但正如太阳与月亮一样,晦与明是交替出现的,所以静止之后必然有行动。白玉蟾从卦象符号与文字符号的转换伸展开去,想到了天地中“水云”之类自然符号,力图从自然符号中找到艮卦之象的对应,以进一步佐证“止止”的妙用所在。

道门中人是怎样在游山玩水过程中来选择居处环境并从天地自然中悟出“卦意”灵感?灵机一动有卦意

白玉蟾宣称自己乃是“止止”之辈,这一方面表明了他对洞天福地居处环境的选择是以“止止”为要义的;另一方面也意味着这种选择乃是把客观自然的符号作为修道养生、内心精神升华的法象。“止止”首先是抑制非分念头,使纷繁复杂的心思归返,由杂而还纯,达于“至一”。在白玉蟾的心目中,“止止庵”既是修道养生的居处条件,又是精神锤炼与升华修命法的物化浓缩。

自然中所暗示的“止止”意义时隐时现。一个修道者应该懂得在日常生活起居中运用外界事物作媒介,来抑止不正之念,使自己的心灵定位在求道的轨道上。从这个立场出发,那就可以把周围的一切事物都看成行止止之道的手段或锻炼自己心性的“熔炉”。所以,他把青山白云、落花流水以及啼鸟哀猿都当作“止止”的符号表征。

事实上,这就是借助外物以炼意的思想。这种思想导致了他“遇境而止,止而反观”的举动。

白玉蟾的漫游与重建止止庵的经历,这只是道教环境选择的一个小例子。在道教中,居处之胜境有所谓“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之说,每个“洞天”或“福地”的选址以及营构都包含着精心的考虑,且经历了不断完善的过程。自汉末时,五斗米道就有所谓“二十四治”的地理区域划分,这已将天上星宿地形位置对应起来。后来,道门中人更加重视这种对应关系。可见,道教的“天地说”最终又走向依据易学原理进行居处环境选择与经营的实处。其具体过程交织着道教风水实践与理论的形成和逐步发展。因此,对于道教天地说与易学关系的探究还必须结合“风水”问题来加以考察。


热门预测(预测加微信:guoyitangapp)
艮卦 卦象解读 六爻卦象 六爻占卜 六爻解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