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坤下震:复卦、地雷复卦详解:原文及白话翻译
上坤下震:复卦、地雷复卦详解:原文及白话翻译
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初九,不远复,无祇悔,元吉。六二,休复,吉。六三,频复,厉,无咎。六四,中行独复。六五,敦复,无悔。上六,迷复,凶,有灾眚,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
【卦名】
今本:复 帛书:复 帛书易传:复或覆 归藏:复 秦简:复 上博简:复 清华简:复 海昏:复
《尔雅》:“还,复,返也。”《杂卦》:“复,反也。”《说文》复字段注:“彳部又有复,复行而复废矣,疑彳部之复乃后增也。”复的本字为复,文字发展中繁化成复。甲骨文作或。上为盛酒之觚或有食物之豆,下为倒足。字义为吃饱喝足了回家,返还,回家的意思(《新编甲骨文字典》)。
另有一种说法为,上方画的是台阶,以示可供人出入之处,因此取其往返出入的意思。《说文》“复,往来也”,“复,行故道也”就是取此义。
帛书、归藏、王家台秦简皆作复,上博简及清华简的文献整理者将卦名定为辶字旁,但古文ㄔ、辶偏旁经常不分,因此可直接解译为现今的复字,不需另作辶字旁。
【卦义】
回家,阳气归来,生机暗藏,周而复始。
《周易》中的复字还有复卦本义都应该解释为回家或归来的意思,而复卦更是专指阳气的归来,引申之也有改过迁善,週而复始的意思。
复的卦义由初爻阳气归来而得,也是《彖传》说的“刚反”。引申则有改过迁善,浪子回头之意。卦象为雷在地下,雷象徵的是动、春天、生机,生机藏在地底下,万物冬眠之象。虽然表面上看来是一片死寂,但却是暗藏无限生机。《老子》:“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曰复命。”复卦正是老子说的归根复命之卦。
郑玄:“复,反也,还也,阴气侵阳,阳失其位,至此始还反起于初,故谓之复。阳君象,君失国而还反,道德更兴也。”何妥:“复者,归本之名。群阴剥阳,至于几尽,一阳来下,故称反复。阳气复反,而得交通,故云复亨也。”
从卦气来看,复为十一月之卦。阳气在十月坤卦被剥除到尽,变成纯阴,十一月时阴气达到顶点,这也是阴阳消长的转折点,阳气就是在这最冷的时候返回,阳爻归来,正是复卦的卦义之所在,同时这时天地也开始进入另一阴阳消长的循环。
“一元复始”的吉祥语就是源自于此,意指最下方一个乾元归来。只是“一元复始”正是冬至最为寒冷之时,诸事不宜,所以《大象传》说“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因此和“一元复始”比较应景的时节应是冬至吃汤圆,不是春节春暖花开。
阳又代表善、因此复卦又有改过迁善的意思,代表人的善心归来,萌动于初。
卦序上复卦与剥成相综的一对卦,是继剥卦而来。《序卦》:“物不可以终尽剥,穷上反下,故受之以复。”阳气在剥卦已剥除殆尽,一阳剥去就成坤。穷上反下则是剥尽之后阳气从下方返回,而成了复。得复卦出入平安,失物可以复得,寻人会自己归来。眼前情况虽不好,但这只是表象,实际上生机暗藏,可以静候时机,能有长期的利益。若有具体的目标,则宜于前往。
王弼〈明卦适变通爻〉:“比复好先。”比卦与复卦的“趋时”之道在于取得先机,因此就六爻的关係来说,贵早尚近。此亦告戒君子,改过迁善,回复本心应以越快、越早为宜。知过则必改,不需等待。展现在六爻则是越处下爻越偏向于吉。初爻说不远复元吉,因初是复卦本身,爻位上也最近。六二虽然乘阳,但中庸,且二也是属于近的位置,为休复吉。三虽多凶,但仍在内卦,虽有忧戚,仍不失复道,曰频复厉无咎。五去初已远,幸有中庸之德,若能敦复则可得无咎。上六已是迷途不知返,因此大凶。
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
彖曰:复,亨。刚反,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利有攸往,刚长也。复,其见天地之心乎。
象曰: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繫辞》:“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复,小而辨于物。恒,杂而不厌。”“复以自知,恒以一德。”
《淮南子‧缪称训》:剥之不可遂尽也,故受之以复。
【白话】
回到家而能亨通。进出家门都平安无事,朋友将来,不会有罪咎。回到家的行程,需要七天的时间。利于有所往。
得复卦虽出入平安,无灾无难,利于出行,但《象传》説:“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所以复卦到底是“利有攸往”,宜于远行,还是应当闭关而不当出门?这边重点在于“复”,利有攸往前往的是那裡?回家,所以利有攸往是要尽快动身回家的意思。回家又有改过迁善,回到根本的隐喻。因此,处复之时,虽然出入可以平安,利有攸往,但还是不当出远门,而宜于闭关静养,休养生息。有所往应该特别指的是家,而不是家之外的其他目的地。
【字义】
复:原意是归来、回来,回家。《易经》专指阳爻、阳气的归来。阳气在《易经》中有许多的象徵意义:君子、善、正义、生机,所以复卦也可解释为善心的归来(改过迁善),君子的归来…。卦气上,阳气的归来又是另一个消长循环重新开始。原本卦气循环是始卒若环,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的,“开始”纯就人的思维观点在看必需寻找一个起点,就像我们会把一月视为一年的开始一样,但实际上天道循环不已,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同样的道理,若要为卦气循环定出一个起点,那么就是从复卦开始,因复为阳气归来的时候,因此复引申又可做为事情又开始一波新的循环,週而复始之义。
朋来无咎:王弼认为,朋来意指初九之归来:“朋谓阳也。”程颐以泰之三阳而言朋来,因复初九是泰“小往大来”的开始:“三阳,子丑寅之气。生成万物,众阳之功也。若君子之道既消,而复岂能便胜于小人,必待其朋类渐盛,则能协力以胜之也。”俞琰以五阴为朋象:“嚮也五阴之朋往剥乎一阳,今则五阴之朋来顺乎一阳。”俞琰此说不符合阴阳的比应之理,五阴相连的确可谓朋象,但复卦五阴在初九之上,于象为逆,非顺。反之,剥卦才是五阴顺于一阳之象,所以上九说“君子得舆”。虞翻以兑为朋:“兑为朋,在内称来;五阴从初,初阳正息而成兑,故朋来无咎矣。”“初阳正息而成兑”,一阳刚长而成兑。按:复卦上坤为朋众,下震为来,二体即朋来之象。震卦古卦名为来,震卦卦辞“震来”者,下震取来象,故曰震来。《汉书‧五行志》引《京氏易传》:“‘复,崩来无咎’, 自上下者为崩,厥应泰山之石颠而下, 圣人受命人君虏。”
出入无疾:出入都没有疾病、伤害,引申为出入平安,无灾无难。出入,字面意义原指出入家门。但在易学上还可指阳气的出入,也就是阳气的归来与准备成长。阳气出指阳气往外发展,则复卦下面的阳是一个种子与一个开始,入则是指阳气从外归来。所以《彖》曰:“复,亨。刚反,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利有攸往,刚长也。复,其见天地之心乎。”“刚反”就是指阳爻回来(入),动而以顺行、刚长就是“出”。王弼:“入则为反,出则刚长,故无疾。疾犹病也。”孔颖达:“出则刚长,入则阳反,理会其时,故无疾病也。”虞翻:“坎为疾,十二消息,不见坎象,故出入无疾。”
反复: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反与复为同义辞,反即复,反复在强调“返回”、回家。孔颖达:“欲使反之与复而得其道,不可过远。”二是以反复为反覆,即行程的来来去去,一趟来回。如朱熹:“反复其道,往而复来,来而复往之意。”张振渊:“反复其道,犹云反复计其程道也。”
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回家一趟的路程,七天可以到家。反复就是回家。其道,路程。在易学裡“七日来复”有特殊意义,历代易学家也在这七日来复上有很多的发挥。虽然七日来复的解释自古相当纷歧而繁琐,但是大致上都不会脱离卦气消息的理论。在此列出几种较为常见的讲法。郑玄以七日为六日七分来说明:“建戌之月以阳气始进,建亥之月,纯阴用事,至建子之月,阳气始生,隔此纯阴一卦,卦主六日七分,举其成数言之而云七日来复。”如王弼:“阳气始剥尽至来复时,凡七日。”孔颖达也是以六日七分说来解释王弼看法。卦气消息从剥卦到阳气剥尽,成坤卦,坤卦一阳归来即成复,剥与复之间隔一坤卦,一卦为六日七分时间,约略而言就是需要七日的时间。然而卦气消息是以“月”为阶段,并不是以日,因此又有人认为“七日来复”是指“七月来复”。如侯果:“天地运往,阴阳升复,凡历七月,故曰七日来复。此天之运行也。《豳诗》曰: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一之日,周之正月也;二之日,周之二月也。则古人呼月为日明矣。”另一解释则是以“七日”为“七变”,如程颐:“姤,阳之始消也,七变而成复,故云七日,谓七更也。”综合这些说法,在存异求同之下可以把“七日来复”解释为七个阶段之后阳爻归来。七个阶段自乾卦之后算起,乾卦为纯阳,自姤之后阳消,至复刚好是七个阶段:姤、遯、否、观、剥、坤,复。侯果:“五月天行至午,阴升也。十一月天行至子,阳升也。天地运往,阴阳升复,凡历七月,故曰七日来复,此天之运行也。《豳诗》曰: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一之日,周之正月也。二之日,周之二月也。则古人呼月为日明矣。”孔颖达:“云七日,不云月者,欲见阳长须速,故变月言日。”
利有攸往:利有所往,或有长远的利益。攸作“远”或“所”。利有攸往为利于出远门,或者是利有所往,利于出行。然而,如此解释与象传义理不符。《象》曰:“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既然“至日闭关,商旅不行”,那么是不利于出门与远行的。若要与《象传》观点调和,那么此句可解释为有长远的利益。但进一步再以复卦卦义来看,这裡的所往,目的地是指家。此时不宜离开家门,在外之游子宜于尽快动身回家。
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至日有二说,一是二至之日,即冬至和夏至。如王弼:“冬至,阴之复也。夏至,阳之复也。”孔颖达:“先王以至日闭关”者,先王象此复卦,以二至之日闭塞其关,使商旅不行于道路也。”虞翻:“至日冬至之日。坤阖为闭关。巽为商旅,为近利市三倍,姤巽伏初,故商旅不行。姤象曰:后以施命诰四方。今隐复下,故后不省方,复为阳始,姤则阴始。天地之始,阴阳之首。已言先王,又更言后,后,君也。六十四卦,唯此重耳。”
后不省方:后为君王。古后与司同一字,只是左右之差别,都是君王的意思。省,考察。方,地方,或指地方之事。君王不考察地方,或者君王这时不考察地方之事。《大象》六十四卦中言“后”者有三卦:泰卦“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复卦,以及与复阴阳相反的姤卦。复卦冬至言“商旅不行,后不省方”,姤卦则说“后以施命诰四方”。
初九,不远复,无祗悔,元吉。
象曰:不远之复,以修身也。
《繫辞》: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易曰:“不远复,无祇悔,元吉。”
【白话】
不远就回来,不至于后悔,大吉。
初九为动之初,一出门就回来,所以说“不远复”。又内为近,初为最近之位,“不远”之象。此比喻人一知道过失,就马上改过迁善,故不至于后悔。
《繫辞传》孔子以颜回的不二过、有过必改来诠释。孔子说,颜回最为接近这裡所说。有不善他一定会知道,知道了就绝对不会再犯。这裡的复行,是重覆再犯的意思。非复卦的复。
【字义】
不远复:离家不远就回家,一出门就回家。比喻人迷途知返,很快就知错能改。复卦既然有改过迁善之意,那么出门、离家,就有犯错之隐喻。
无祗悔:祗或作祇,有多种不同的读法与解释。《释文》:“祗音支,辞也,马音之是反,韩康伯祁支反,王肃作禔,时支反,《九家》本作字,音支。”“郑康成曰:祗病也。陆绩曰:禔安也。韩康伯曰:祗大也。”依朱熹,音“其”,“抵”的意思。无祗悔就是“无抵悔”,不至后悔、不用后悔。《本义》:“ 祗,音其。一阳复生于下,复之主也。祗,抵也。”依马融,为语助辞,无祗悔即无悔。马融:“祗,辞也。”韩康伯及侯果以祗为大,无祗悔即无大悔。陆绩、王肃祗作禔,解释为安,无祗悔即不安而悔。
六二,休复,吉。
象曰:休复之吉,以下仁也。
【白话】
一路顺风,漂亮的回到家!吉。
六二虽然乘刚,但复卦重在改过能及早。二不但处内卦,而且具有中正之德,因此是自然而能改过者。因此以休美形容之。
【字义】
休复:休为美,善,这裡为赞叹“复”的美好。休复原意应当是一路顺风,没有迷路,很顺利就到家。
六三,频复,厉,无咎。
象曰:频复之厉,义无咎也。
【白话】
忧心而回家,艰苦,但无罪咎。
因为担心有危险而回家,没有罪咎。因为遇到挫折而改过迁善,虽然有危险,但终究还是不会有罪咎。
三为多凶之位,三变而成互体之坎中,为忧心之象。宋明儒皆将频解释作“频繁”,在此不取。
【字义】
频复:频郑玄作颦,原本应当作“频蹙”解,忧虑而皱眉头的意思。频复是因为担心、忧心而回家,遇到挫折不顺心才知道改过。王弼:“频,频蹙之貌也。处下体之终,虽愈于上六之迷,已失复远矣,是以蹙也。蹙而求复,未至于迷,故虽危无咎也。复道宜速,蹙而乃复,义虽无咎,它来难保。”虞翻:“频蹙也。三失位,故频复厉。动而之正,故无咎也。”到了宋明之后,都将频解释为频繁。频复为比喻人错了又改、改了又错,频错频改的样子。朱熹:“屡失屡复之象。”程颐:“三以阴躁动,处动之极。复之频数而不能固者也,复贵安固,频复频失,不安于复也。复善而屡失,危之道也。”郑玄作“卑复”。又频也有濒义,频复即将近要回到家而未能回家。频在《诗经》中又有紧急或悬崖的意思。《诗.大雅.桑柔》:“于乎有哀,国步斯频。”毛传:“步行频急也。”《诗.大雅.召旻》:“池之竭矣,不云自频。”毛传:“频,厓也。”那么频复又可解释为急切回家(改过),或者是悬崖勒马之义。
六四,中行独复。
象曰:中行独复,以从道也。
【白话】
自己走中央大道回家。
此比喻君子特立独行,不苟同于世俗而能秉持正道。因六四为群阴中唯一与初九阳爻相应者,变而上体成震,故曰“中行”。
【字义】
中行独复:自己走中央大道回家。中行,中道,也是正道,比喻君子中庸、走正道。独复,独自回家,比喻人特立独行。郑玄以六四刚好在复卦五个阴爻之中,所以称“中”:“爻处五阴之中,度中而行,四独应初。”虞翻则反对这样的看法:“中谓初。震为行。初一阳爻,故称独。四得正应初,故曰中行独复以从道也。俗说以四位在五阴之中,而独应复,非也。四在外体,又非内象,不在二五,何得称中行耳?”依虞翻看法,“中行独复”指的是初九,因六四与其相应,初九孤独在内而欲行即中行独复。
六五,敦复,无悔。
象曰:敦复无悔,中以自考也。
【白话】
敦厚老实地回家,无悔。
象曰:“敦复无悔,中以自考也。”敦复之所以无悔,是因为内心会自己反省改过。坤为厚载,敦厚之象。如临卦上卦为坤,上六亦曰敦临。
侯果:坤为厚载,故曰敦复。体柔居刚,无应失位,所以有悔。能自考省,动不失中,故曰无悔矣。
项安世:临以上六为敦临,艮以上九为敦艮,皆取积厚之极。复于五即言敦复者,复之上爻,迷而不复,故复至五而极也。卦中复者五爻,初最在先,故为不远。五最在后,故为敦。
【字义】
敦复:有多种解释。一是以敦为督促,敦促的敦,自我提醒的意思,敦复意思为自我提醒、自我监督而回家。第二种解释为敦厚、笃实、老实的意思,《易经》中敦皆採取此种解释,历代易家亦作敦厚、笃实解。敦复或可解释为敦厚之人回家,敦厚之人心思少,一但出门,时间到了自然而然一定会回家,言老实淳朴之人,心思单纯而无心机,或有犯错,也很自然的会改过。敦亦通谆,勤勉、勉励。敦复为勤勉式的改过。
中以自考:郑玄:“考,成也。”向秀:“考,察也。”
上六,迷复,凶,有灾眚,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
象曰:迷复之凶,反君道也。
【白话】
迷路而回不到家,凶,有灾祸。出师打仗最后大败,殃及国君,凶,十年都无法再出征。
此喻人迷途而不知返,一路错到底。因上六离初九最远,与内亦无应,迷而不返之象。
复卦是“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的时候,当休养生息,出师则有违复道,因此为大凶。
【字义】
迷复:迷为迷路,迷路之复,则无法回到家。比喻人迷途不知返,犯错不知改过,万劫不复。
灾眚:灾祸。眚,音同“节省”的“省”。灾眚经常合在一起讲,但两者有所差别,天灾叫灾,人祸叫眚。灾眚实为天灾人祸的合称。《子夏传》:“伤害曰灾,妖祥曰眚。”郑玄:“异自内生曰眚,自外曰祥,害物曰灾。”
以其国君:灾祸以至于其国君。错了还不知改进,一意孤行,不能出兵还是出兵。打败仗的结果,连国君自己都会有灾难。
至于十年不克征:言养兵十年仍无法再出征。不克征,不能出征、没有能力出征。十年,非常非常久的意思。古时以十为极大化的数字,十年不见得就是十年。此引申有万劫不复的意思。
【彖传注】
刚反,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以初九主爻及上下二体卦德解释经文“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初九主爻为刚反之爻,刚反有两种解释。一是从阴阳消息而来,坤卦阳长,阳爻归来,因此曰刚反。初九也可以旁通来解释。乾卦九四至坤初成复,是为阳复,刚反于坤体,地下一阳动;坤初至乾四成小畜,为阴畜于乾体。阴为小,小畜者,阴畜也。剥卦和复卦《彖传》都讲“天行”,天行者,乾阳至坤体。剥卦为乾卦九三至坤上,复卦为乾卦九四至坤初。动而以顺行为上下二体之卦德,下卦震为动,上卦坤为顺。朋来无咎,坤为朋,震为来,复卦即朋来之象。依虞翻,前句应读作“刚反动,而以顺行”:“刚从艮入坤,从反震,故曰反动。坤顺震行,故而以顺行。”
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以“天行也”解释经文“反复其道,七日来复”。传统以消息卦解释“七日”,因自乾至复刚好历经七个阶段:姤、遯、否、观、剥、坤,复。或者以六日七分来解释,十二消息卦中,剥卦一阳剥尽之后成坤,坤下生出一阳成复,因此剥极而至复中间历经坤卦,一卦六日七分,故约略言之为七日。
利有攸往,刚长也:以刚长解释“利有攸往”。就阴阳消息来说,复卦为刚长之卦,坤卦刚长成复,复之后又刚长成临。反之。姤至剥为阳退阴长之卦。复卦言利有攸往,因往则刚长。剥卦言不利有攸往,因为往则阳爻剥尽。
复,其见天地之心乎:王弼以反本解释复,并以静解释本:“复者,反本之谓也,天地以本为心者也。凡动息则静,静非对动者也。语息则默,默非对语者也。然则天地虽大,富有万物,雷动风行,运化万变,寂然至无,是其本矣。故动息地中,乃天地之心见也。若其以有为心,则异类未获具存矣。”程颐则反对此说,以初九阳爻动为天地之心:“消长相因,天之理也,阳刚君子之道长,故利有攸往,一阳复于下,乃天地生物之心也。先儒皆以静为见天地之心,盖不知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非知道者孰能识之。”此说较近荀爽:“复者,冬至之卦。阳起初九,为天地心。万物所始,吉凶之先,故曰见天地之心矣。”
上坤下震:复卦、地雷复卦详解:原文及白话翻译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