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预测

上艮下艮:艮卦、艮为山卦详解:原文及白话翻译

周易一事一测:198元(易经解卦 六爻解卦)
八字运势详批:398元(命理预测 趋吉避凶)

上艮下艮:艮卦、艮为山卦详解:原文及白话翻译

上艮下艮:艮卦、艮为山卦详解:原文及白话翻译

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初六,艮其趾,无咎,利永贞。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随,其心不快。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厉薰心。六四,艮其身,无咎。六五,艮其辅,言有序,悔亡。上九,敦艮,吉。

 卦辞  初六  六二  九三

 六四  六五  上九  彖传注


【卦名】

今本:艮 归藏:很 帛书:根 清华简:艮 上博简:艮 海昏简:根

艮字现今只用作《易经》卦名,不见于日常用语。《易传》注解为“止”,停止之义。

《说文》:“艮,很也,从匕目。匕目,犹目相匕,不相下也。《易》曰:‘艮其限。’匕目为艮,匕目为眞也。”艮字是两目相比(匕通比),就是两眼贴近对看而不相退让,以表达“很”(狠)的意思。眞,借为嗔或瞋,都带有狠义。

然而,传统易学皆将艮解释为止,停止之义,此与《说文》解释大异其趣。段玉裁注:“很者不听从也,一曰行难也,一曰盭也。《易传》曰:‘艮,止也。’止可兼很三义。许不依孔子训止者,止,下基也,足也。孔子取其引伸之义。许说字之书,嫌云止则义不明审,故易之。此字书与说经有不同,实无二义也。《方言》曰:‘艮,坚也。’《释名》曰:‘艮、限也。’”“目相匕即目相比,谓若怒目相视也。”

盭,音义通戾。据段玉裁说法,艮为很(狠),很即不顺从的意思,另可解释为行难、暴戾。至于《易传》说的“艮,止也”除了是引申义,也能够兼容《说文》所说的三义。《说文》是字书的立场,所以著重基本字义;而《易传》是说经的立场,要能兼容并蓄。

艮的楷书写法显然经过讹变,主要是上面原本从目,今文变为从日。在小篆为上目下匕,匕为比之简写,其形构会“比目”之义。《说文》注说“很也”,很即《归藏》卦名所作的“狠”义。郑玄:“艮之言很也。”

就造字形构来看,艮的小篆与见字的很像,差别在“见”下为“正人”,艮下的匕为“反人”,所以艮即“反见”,象徵人回头而视,有别于“见”之正面看。黄宗炎:“艮为狠,艮有反见之象,无言笑面目可徵,故取其刚狠之义与?”黄宗炎即以“反见”解释艮字。

当代古文字学家则以艮为顾。如唐兰认为,“艮”应是“见”之变形,见为前视,艮则是回顾。李孝定从之:“(唐兰)谓其义为反顾,较许说为长。”高亨《周易古经今注》:“艮从目从匕,匕即人之反文,则艮即见之反文明矣。故余谓艮者顾也,从反见。顾为还视之义,引申为注视之义。”顾即回头看,引申则有回顾、注意、照顾之义。

从八卦取象来看,艮为终物成物之卦,《大象传》中又多取成德育德之义,此又与艮字的照顾之义相通。

【卦义】

止、停止,重山阻挡去路。

艮字原义为顾,反身看、回头看,或为狠视。引申又有小心、注意,照顾、养护的意思。在《周易》中卦义又引申为止,停止。

帛书及海昏简作根,归藏作狠。郑玄:“艮之言很也。”《说文》:“艮,很也,从匕目。匕目,犹目相匕,不相下也。”依《说文》,艮字是两目相比,两眼对看而不相退让,以表达“很”(狠)的意思。

根据清华简《筮法》的〈卦位图〉以及今传的后天八卦方位,艮居东北,正处冬季一年结束的时候,特别在清华简,艮与离(罗)同处“冬藏”的季节,这也是《说卦传》说的:“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由此可见,艮卦具有终养万物之义,即养护、照顾之卦象。

艮与兑作为旁通的两卦,其古字形构皆取象自人之身体,艮取象自眼,兑取象自口。艮兑两卦,最早可能讲的是人与人沟通之事。艮卦表示以眼沟通,或者转头不想见、拒绝(反见),或者怒目狠视(匕目),阻止对方说话,或者转头而视以表达在意、注意。而兑为说,表示有话好好说,说到让对方高兴(悦)。

六画卦的艮为重山之象,重重的山挡住去路,去路不通,凡事停止无法前进。或两人相背而无以正面相见之象,因此寻人不著,这也是卦辞所说的“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

大体来说,得艮卦凡事停止不前,原地踏步,寻人不著,诸事不顺遂,好事擦身而过,会遇到诸如差一号就中头彩这种让人惋惜的事。若能安之若命,顺应时势,当止则止,力求守住本位,不踰越,那么可以求得不犯错。但若一意孤行,该停止而却反而躁动妄行,则容易遭遇灾咎。因此得此卦者建议深居简出,不要积极做为,能够不犯错已是最佳结果。

卦序上艮在震之后,与震卦相综的对卦。《序卦》:“震者动也。物不可以终动,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

在经文的解释上,传统以“止”来诠释艮于文义多有不通顺之处,若改以“反见”来解读,或以诸如注意、照顾等引申义来解释,特别是外卦三爻,更为通顺。

全卦讲的是找人的过程。初六开始看到人站得好好的(艮其趾),但紧接著人从高处坠落而来不及拯救(不拯其随)。待找到时人已受伤(列其夤,厉熏心)。因此走到他身边照顾(艮其身),还好人还能够讲话(艮其辅,言有序),表示没有生命危险,最终而给予了最好的照护(敦艮)而以喜剧收场。

六爻与咸卦同样都以人身取象。两卦都是以艮为下卦,但上卦则为阴阳相反的艮与兑。兑为毁折,因此对应到咸之砍伤人身;艮为养物,因此对应到艮卦之照顾。兑为悦,对应到咸之为感物;艮为止,对应于艮之无欲。

咸卦

艮卦

上六,咸其辅颊舌。

上九,敦艮,吉。

九五,咸其脢,无悔。

六五,艮其辅,言有序,悔亡。 

九四,贞吉,悔亡,憧憧往来,朋从尔思。

六四,艮其身,无咎。 

九三,咸其股,执其随,往吝。

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厉薰心。 

六二,咸其腓,凶,居吉。

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随,其心不快。 

初六,咸其拇。

初六,艮其趾,无咎,利永贞。

 

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

《彖》曰: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上下敌应,不相与也,是以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也。

《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二三子》:卦曰:“根亓北,不获亓身;行亓庭,不见亓人。”孔子曰:“根亓北者,言任事也;不获亓身者,精白□□□也。敬官任事,身□□者鲜矣。亓占曰:能精能白,必为上客;能白能精,必为□。以精白长众者难得也, 故曰行亓庭不见亓人。”

回头看到他的背,但却追不到他的人。即使进入了他家庭院,还是见不到人。没有罪咎。

此言寻人不著。虽然瞥见了他的背影,却还是错过了他的人,没能正面遇到。即使到了他家裡,走到庭院了,还是没能找到。此喻指凡事都会错身而过,遍寻不著。事情原地空转而难有进度。

艮应当作“反见”,回头看的意思。“艮其背”为回头瞥见到他的背影,意谓两人错身而过,但又追不到人。

高亨于文义似乎较为接近,但与后文仍难以衔接。《周易古经今注》:“本卦艮字皆当训顾,其训止者,当谓目有所止耳。获疑借为护,同声系,古通用,艮其背不获其身,犹云顾其背不护其身,顾其小者忘其大者,身之将亡,背何能有,故曰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此当为凶象,不宜再言无咎,疑无咎衍文,盖今文经之所无也。说见大过。”

传统皆将艮解释为止,如王弼:“凡物对面而不相通,否之道也。艮者,止而不相交通之卦也。各止而不相与,何得无咎?唯不相见乃可也。”卦辞言,人与人背对而止,不相交接;即使到了庭院,仍不相见。于艮止之时,能互不相见而得其时,因此无咎。

朱熹:“艮,止也。一阳止于二阴之上,阳自下升,极上而止也。......其占则必能止于背而不有其身,行其庭而不见其人,乃无咎也。”

程颐则以“无欲”来诠释:“人之所以不能安其止者,动于欲也。欲牵于前而求其止,不可得也。故艮之道,当艮其背,所见者在前,而背乃背之,是所不见也。止于所不见,则无欲以乱其心,而止乃安。不获其身,不见其身也,谓忘我也。无我则止矣,不能无我,无可止之道。行其庭不见其人,庭除之间,至近也。在背则虽至近不见,谓不交于物也。外物不接,内欲不萌,如是而止,乃得止之道,于止为无咎也。”

帛书《二三子》引孔子的注解虽然有很多阙文而仍有些疑义,但可大致看出,其诠释与后儒大异其趣。意思大致上是,艮其背讲的是任事,即担当责任。不获其身讲的是精白。所谓的精白,是讲一个人精诚而廉洁。行其庭不见其人,讲的是“以精白长众”者极为难得而罕见。

【字义】

艮其背:帛书作“根亓北”。北为背的本字,背字为后出,因此《周易》原本应作北。《说文》:“北,乖也,从二人相背。凡北之属皆从北。”北形构为二人相背,表达乖离之义,后来并用作方位。

 

初六,艮其趾,无咎,利永贞。

《象》曰:艮其趾,未失正也。

回头看到他的脚,没有罪咎。利于长久坚定守正。也可解释为小心、注意他的脚,因此而无咎。

艮卦谈的是寻人的过程,后面爻辞谈到人坠落受伤,则这裡讲的是人好好的站著,确认其为平安,因此说回头看到他的脚。

传统解释“艮其趾”为停止于他的脚。脚、趾比喻开始,艮其趾亦可理解作“艮其始”,也就是一开始就能够知所停止。而初爻亦有初始之义。艮其趾,言一开始就知所止则能免咎。如王弼:“处止之初,行无所之,故止其趾乃得无咎。至静而定,故利永贞。”程颐:“趾,动之先也。艮其趾,止于动之初也。事止于初,未至失正,故无咎也。”

【字义】

:通止,《释文》:“荀作止。 ”“艮其趾”帛书作“根其止”。止为古文的趾,足也。指脚指,引申为停止的止。初在最下,于人体相当于脚趾的位置,因此易经六十四卦中初爻经常以“趾”作比喻,也可代表“始”,开始。“艮其趾”,注意其脚,也是注意其起始,一开始就要小心注意,注意所站位置是否安全。

 

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随,其心不快。

《象》曰:不拯其随,未退听也。

回头看到他的小腿,看到时已来不及拯救他的失足坠落,因此心中相当不快。

六二爻辞传统解释相当分歧,但意思大概是指停止其小腿,脚因为不能抬起,所以心中相当不快。例如,王弼说:“随,谓趾也。止其腓,故其趾不拯也。腓体躁而处止,而不得拯其随,又不能退听安静,故其心不快也。”意思是说,小腿停止了,而脚趾无法举起,但小腿的体质躁动而停止,然后又无法举起他的脚趾,由于无法退一步安静下来,因此内心相当不快。此以“随”为趾,拯为“举”。整个解释不知所云。但似乎有些像是在描绘人的手脚不协调,因此而心中不爽。

【字义】

:音“肥”,帛书本作“肥”,原意为小腿肚,或可指小腿。咸六二“咸其腓”。

:拯为拯救,传统多解释为举。马融:“承,举也。”孔颖达:“拯,举也。”虞翻解释为“取”。帛书作“登”,登通升。升卦帛书作“登”。《汉上易传》引作“抍”。

:传统易学家皆依王弼注而解释为趾或足。王弼:“随,谓趾也。止其腓,故其趾不拯也。”然而,随并无趾义。孔颖达注:“腓体或屈或伸,躁动之物,腓动则足随之,故谓足为随。”王弼意思为,趾是随腓而动者,所以腓之随就是趾。此用法另可参考王弼咸卦九三“咸其腓,执其随”注解。俞樾认为随假借为骽,《群经平议》:“王氏既以股为随足之物,岂又以足为随腓之物乎?转展迁就,以成其说,遂使字无定诂,经无定义,殊非注经之体矣。窃疑,随乃骽之叚字,古无骽字,故以随为之。执其随者,执其骽也。不振其随者,不振其骽也。随从隋声,与妥相近。《仪礼.士虞礼》注曰:今文堕为绥。《特牲馈食礼》注曰:堕与桵读同,是隋声妥声之字古每通用也。”骽,腿的异体字。《玉篇》:“腿也。”李零採用俞樾看法,但将骽解释为髋。随应该是隋,堕、坠落的意思,详解可参考随卦。

未退听:未能退而听从。听,从也。孔颖达:“听,从也,既不能拯动,又不能静退听从其见止之命。”

 

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厉熏心。

《象》曰:艮其限,危薰心也。

回头看他的腰部,背脊受伤而撕裂,痛彻心扉。

六二言“不拯其随”,当看到所要找的人时,已经来不及救人而失足坠落,或许是坠落山崖。九三则是讲人坠落后受伤,伤到了背脊而痛苦不堪。

传统解释为停止在腰部,背脊受伤,心中忧虑害怕到极点。腰为全身运动的枢纽,停在腰部则全身无法伸展,停于不该停的地方,反让自己的背脊受伤。

【字义】

:腰际。《说文》:“限,阻也,一曰门榍。”限为限制,或门限之义。但依六爻的前后文脉络来看,各爻皆以人身为喻,人身之限则意指腰部。马融:“限,要也。”虞翻:“限,腰带处也。坎为腰。”王弼:“限,身之中也。”孔颖达:“限,身之中,人繫带之处,言三当两象之中,故谓之限。”朱熹:“限,身上下之际,即腰胯也。”

列其夤:列,裂也。《说文》:“分解也。”夤,音“银”,脊背肉。《说文》:“敬惕也,从夕寅声。《易》曰:夕惕若夤。”《说文》所引为乾卦九三爻辞,今本作“夕惕若厉”。王弼:“夤,当中脊之肉也。”虞翻:“夤,脊肉。艮为背,坎为脊。”帛书作“戾其”。

厉熏心:厉,危险。薰,烧灼也。薰心,烧灼其心,形容心中极度痛苦、心痛。“熏”《周易集解》作“阍”,荀爽作勳,或误作动。虞翻:“艮为阍。阍,守门人。坎盗动门,故厉阍心。古阍作熏字。马因言熏灼其心,未闻易道以坎水熏灼人也。荀氏以熏为勳或误作动。皆非也。”阍与薰(勳)古音同可互通,勳自形又容易与动混淆。《说卦》:“艮为阍寺。”

六四,艮其身,无咎。

《象》曰:艮其身,止诸躬也。

照顾他的身体,没有罪咎。

艮在外卦时取象为照顾、照护,因此艮卦爻辞自六四之后艮解释为照顾,有别于前三爻的回头看或狠狠的看。前三爻言找人过程,但是找到人时却是已经坠落受伤,而后三爻讲的则是如何照顾伤患。

传统解释为停止身体的运动,没有罪咎。身指上半身,上半身为人身的主体,因此身体停而全身停。既然身体停止,则完全无所做为,当停止而停止,所以无咎。

【字义】

艮其身:通解以身为身体、自身。卦辞言“艮其背,不获其身”,此言“艮其身”。《象传》“止诸躬”,孔颖达注:“躬犹身也。”虞翻则将身解释为妊身,即怀孕:“身,腹也。观坤为身,故艮其身。得位承五,故无咎。或谓妊身也。五动则四体离妇。离为大腹,孕之象也,故艮其身。得正承五,而受阳施,故无咎。《诗》曰:大任有身,生此文王也。”

  

六五,艮其辅,言有序,悔亡。

《象》曰:艮其辅,以中正也。

《二三子》:卦曰:“根亓,言有序。”孔子曰:“慎言也。吉凶之至也,必皆于言语。择善不言亚,择利而言害,塞人之美,阳人之过,可胃无德,亓凶亦宜矣。君子虑之内,发之口,言[义]不言不义,□择利不言害,塞人之亚,阳[人之]美,可胃有序矣。” 

注意他的口颊,讲话很有条理,不用悔恨。

继先前爻辞,由于人已坠落受伤,因此找到人之后关心人身安危,与其言谈,发现到并没有语无伦次或是失去意识的现象。“艮其辅,言有序”讲的正是人还有清楚的意识,代表人虽受伤,但并不是太严重,因此说“悔亡”。

《二三子》所引孔子以“慎言”注解,吉凶之来,都是以言语为阶梯。皆,阶也。《繫辞传》引孔子注解节卦初九“不出户庭”亦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

【字义】

艮其辅:辅,口颊,人言语所发出的地方。传统解释艮其辅为停在口颊,也就是“有所不言”,谨慎言语,小心说话之意。《说文》:“辅,人颊车也。”孔颖达:“辅,颊车也,能止于辅颊也。”程颐:“辅,言之所由出也。艮于辅,则不妄出而有序也。言轻发而无序,则有悔。止之于辅,则悔亡也。”咸卦上六“咸其辅颊舌”马融注:“辅,上颔也。辅颊舌者,言语之具。”

言有序:序,秩序,条理。讲话有条理,可免于悔恨。“吉人之辞寡”,反之辞多者则凶。《集解》作“言有孚”,虞翻:“震为言,五失位悔也。动得正,故言有孚悔亡也。”

 

上九,敦艮,吉。

《象》曰:敦艮之吉,以厚终也。

受到很好的照顾,吉。

敦为敦厚、笃实的意思。此艮当作照顾解,笃实、厚实的照顾,就是照顾得非常好,因此为吉。此《象传》说的“以厚终也”。

传统解释敦艮为敦厚的停止,上九为艮道之极致,同时也是艮卦即将终结之时,停止于敦厚。艮为山,山有敦厚之象,由于敦厚而能有所不为,吉,能以敦厚而终。敦艮意味其艮出自天然之本性,淳朴而天然,并非勉强造作,因此为吉。

【彖传】

《彖》曰: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上下敌应,不相与也,是以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也。

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以止解释艮卦卦义。当止则止,当行则行,动静行止皆依顺时机,这才是光明之大道。

艮其止,止其所也:经文“艮其背”《彖》作“艮其止”,孔颖达:“易背为止,以明背者无见之物,即是可止之所也。”朱熹:“易背为止,以明背即止也。背者,止之所也。”

上下敌应:上下敌应,似乎意指艮卦上下六爻皆不相应。但八纯卦全都是六爻不应,《彖传》唯独在艮卦中以「上下敌应」来描述,为什么?有学者因此将“敌应”列为一种“应”,也就是“不应”之应,这有过度读解之嫌。传统易学并没把“敌应”列为一“应”,或将不应说是敌应。“敌应”主要是要解释经文“不获其身”。艮为背为背与背相对而互视,如敌之互应,彼此无有交接,因此不获其身。

上艮下艮:艮卦、艮为山卦详解:原文及白话翻译 全文完

热门预测(预测加微信:guoyitangapp)
艮卦 易经艮卦 周易艮卦 艮为山卦 上艮下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