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百家集解

《参同契》——魏伯阳易学,以阴阳五行学说解释炼丹术中的化学知识,标志着阴阳五行说发展的一个新的方向

周易一事一测:198元(易经解卦 六爻解卦)
八字运势详批:398元(命理预测 趋吉避凶)

魏伯阳的生平,已不可考。据五代彭晓于《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序》中说,魏伯阳乃会稽上虞人,“恬谈守素,唯道是从”,撰《参同契》三篇,“密示青州徐从事,徐乃隐名而注之。至后汉 孝桓帝时,公复传授与同都淳于叔通,遂行于世”。淳于叔通,即游于斟,又名翼,亦上虞,袁宏《后汉记》有记载。又葛洪于《神仙传》中,以魏伯阳为炼丹家。《抱朴子 •退览》记还道教的典籍,有“魏伯阳内经”。据此,魏伯阳乃东汉末黄老学派中的炼丹家,其著《周易参同契》的目的是宣扬炼丹可以成仙。其在《参同契》中说:

歌叙大易、三圣遗忘。然共旨起,一统共伦,务在顺理,宣耀材种。神化流通;四海和平。表以为所,万世可镇。序以御政。行之不禁。引內养性,资老自終。合德之厚,归根返源。

〝三圣”,指伏義氏、文王、孔子。认为《周易》的理论,同黄老养生之道是一致的。所以又说:

大易情性,各如共度。黄老用究,较而可御。炉火之事,真有所据。三道山一,俱出经路。

《参同契》——魏伯阳易学,以阴阳五行学说解释炼丹术中的化学知识,标志着阴阳五行说发展的一个新的方向

是说,《周易》讲阴阳变化之道,有其节度即规则。黄帝和老子,运用其理论,较量炉火之事,即用来炼丹药。“三道”,一说,指(周易》和黄老之道。一说、指《周易》,黄老和炼丹术。会和三道为一途,即”参同契”,谓三道同一而相合。一说,谓“三道”乃金木火,金为铅,木指丹砂木精,即硫化汞,火指水银升华。金木火熔而为一。炼成丹药,此即“参同契”。无论哪种解释,“参同契”前,冠以《周易》,表明作者企图用《周易》的原理解释炼丹术,这是无疑的。

炼丹术非始于魏伯阳。《汉书•淮南王传》说,刘安著书甚多,“又有中篇八卷,言神仙黄白之术”。《史记•封神书》引李少君的话说:“祠灶则致物,致物而丹砂可化为黄金。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益寿而海中選莱仙者乃可见。见之以封禅则不死,黄帝是也。”李少君亦是神仙家,讲炼丹术。王充于《论衡•道虚》中说;“吞药养性,能令人无病,不能寿之为仙。”又说:“用为道者,服金玉之精,食紫芝之英,食精神轻,故能神仙。”“金玉之精”,指所炼的丹药。据此、汉初以来,已有炼丹术,乃神仙方术之一。魏伯阳评论说:“古记题龙虎,黄帝美金华。淮南炼秋石,王阳加黄芽。贤者能持行,不肖毋与俱。”(《周易参同契》)其著《参同契》,乃对以前和当时炼丹术的总结。关于炼丹,《参同契》说:

龙呼于虎,虎吸龙精。两相饮食,俱相贪便。逐相街咽,咀嚼相吞。

“龙”,又称青龙,指丹砂中的水银。“虎”又称白虎,指铅。此是说,龙虎相吞食,即水银升华遇铅而起化学反应,成为丹药。又说:

河上姹女,灵而最神。得火则飞,不见埃生。鬼隐神區,英知所存。将欲制之,黄芽为根。

“姹女”,指水银。“得火则飞”,指水银過火而升华。“黄芽”,一说。指硫磺一说,指铅來氧化物,呈黄色,起伏我的作用。“黄芽为根”,足说水银升华后,受黄芽的制约而不飞失。这同李少君所说丹砂即硫化录可化为黄金是一类的方术。

《参同契》所说的炼丹术,主要指从丹砂中提炼丹药,即置丹砂和铅于炉鼎中,还渐加温而熔解,使水银升华,并同鼎中药物黄苏相结合,起化学反应,成为品体的丹药,此即所滑”金液还丹”,服之可以长生不死而成神仙。从化学史的伯度说,《参同契》可以说为中国古代的炼金术奠定了基础,也是世界上保留下来的最早的炼金术的著作。从易学史的角度吞,此 书以《周易》中的阴阳说,特别是汉易中的卦气说,解释炼丹术,标志者汉易发展的另一倾向,成为后米道教易学的先驱。

我国古代的炼丹术,就其日的说,追求不死成仙,屆于宗教迷信。但就其炼丹的技术说,又是古代化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探讨了无机物质的性能、组成和反应,特别是物质之间的转化形式,并且以一定的实验为基础,积累了较多的化学知识。随着炼丹术的发展,人们需要对这种古老的实验自然科学,进行理论上的解释。在汉代,用来解释自然科学知识的理论是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在《参同契》以前,己成为汉代天文学和医学的理论基础,这对《参同契》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从哲学史的角度看,《参同契》的一大特征是以阴阳五行学说解释炼丹术中的化学知识,标志着阴阳五行说发展的一个新的方向。但汉代阴阳五行学说,又是同易学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从孟京易学到《易纬》,到郑玄、荀爽解易,都吸收了阴阳五行学说,进而发展了汉代的阳阳五行学说。在这种情况下,魏伯阳则将阴阳五行学说归之为《周易》的系统,从而把《周易》奉为炼丹术的理论基础。这就是他所说的“歌叙大易,三圣选言,察其台趣一统共伦”的由来。《参同契》可以说是汉代易学和炼丹术相结合的产物。

《参同契》——魏伯阳易学,以阴阳五行学说解释炼丹术中的化学知识,标志着阴阳五行说发展的一个新的方向

《参同契》六千余语,文字古奥,并且以比喻的语言,描绘炼丹的过程,许多词句尚难理解。今传《道藏》中,关于《参同契》的注解,有十一种。最早的注解是五代彭晓的《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和《周易参同契鼎器歌明镜图》。宋朱熹有《周易参同契考异》,亦名《周易参同契注》。元朝俞琰有《周易参同契发择》和《易外别传》等。这些著作,对理解《参同契》的内容是有帮助的。但应注意的是,各家的注解,就其对炼丹的理解说,存在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认为此书讲的是炼外丹的方术,即从金属矿石中提炼丹药。一种倾向是,认为是讲炼内丹的方术,其中讲炼外丹的辞向,只是一种比喻。内丹,指炼人身体内的精气。彭晓注是从炼外丹的角度解释《参同契》,而朱熹和俞琰则从炼内丹的角度解释《参同契》。按此书中,虽有一些类似炼内丹的词句,但无具体的内容。其中讲的方术,主要指炼外丹。彭注比较符合原意。如《参同契》说“服食三载,轻举远游”。“巨胜尚延年,还丹可人口,金性不败朽、故为万物宝。术土服食之,寿命得长久。”“还丹人口”,显然是指炼外丹而言。借《参同款》讲炼内丹,当是后来道教徒的阐发。

从易学哲学的领域看。此书主要讲了两个问题:一是以阴阳变易法则解释丹药的形成,一是将汉易中的卦气说,发展为月体纳甲说,解释炼丹的火候。此书同《周易》的关系,朱熹概括说:“按魏书首言乾坤坎离,四卦囊龠之外,其次即言屯蒙六十卦,以见一日用功之早晚。又次言纳甲六卦,以见一日用功之进退。又次即言十二辟卦,以分纳甲六卦而两之。盖内以详理月节,而外以 兼统岁功。其所取于易以为说者,如是而己。”(《周易参同契考异》附录引)朱说,大体妥当。故后人将(参同奖》的易学称为月体纳甲说。本节所论,以此为主,其他问题则从略。《周易参同契》的版本较多,此节所引,依朱熹本。


热门预测(预测加微信:guoyitangapp)
阴阳 五行 卦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