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知识

人与天同,不仅在人的身体结构上,还在心思计谋、喜怒哀乐、伦理道德上也与天同

医易的思维方式

天人合一思维

人与天地相参,天人同纪的天人合一思维,在中国发祥极为久远。《吕氏春秋》曰:天地万物,一人之身也,此之谓大同。人与天地也同万物之形虽异,其情一体也。故古之治身与天下者,必法天地也。《淮南子》曰:天地宇宙,一人之身也;六合之内,一人之制也。这就是说,天是大宇宙,人是小宇宙;或谓天是大天地,人是小天地。人是天地的缩影,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思维,正是中国传统思维的精髓。那么,天人之间,是如何进行“合一”的呢?有哪些具体表现呢? 《吕氏春秋》认为天人之际存乎“信”,书中说:“天行不信,不能成岁。地行不信,草木不大。春之德风,风不信,其华不盛,则果实不生。夏之德暑,暑不信,其土不肥。土不肥则长送不精。秋之德雨,兩不信,其谷不坚。谷不坚则五种不成。冬之德寒,寒不信,其地不刚。地不刚则东闭不开。”(《吕氏春秋·贵信》)天地日月,中通大信,所谓“日信出信人;月信死信生”,四季变化信然。《春秋繁露·人副天数》则从“符副”之说,剖判人天合一之理。云:天地之符,阴阳之副,常设于身。身犹天也,数与之相参,故命与之相连也。

人与天同,不仅在人的身体结构上,还在心思计谋、喜怒哀乐、伦理道德上也与天同

天以终岁之数成人之身,故小节三百六十六,副日数地;大节十二分,副月数也;内有五菠,副五行数地;外有四肢,副四时数也;乍视乍暝,副盈夜也;乍刚乍柔,副冬夏也;乍哀乍乐,副阴阳地;心有计虑,副度数也;行有伦理,副天地也……其可数也副数,不可数也副类,皆当同而副。天人一也。

人与天同,不仅在人的身体结构上,还在心思计谋、喜怒哀乐、伦理道德上也与天同。这个道德不是人事道德,而是“天德”,所调“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的“盛德”境界,这是天人合一的本质。“乾道变化。才能“各正性命”,人的生命过程,也是“日新之谓盛德”。只有“盛德”才有“至矣哉”的大业,否则,商道上的做大,做强,岂能水久,岂能至矣哉!

《内经》中反复强调〝人之合于天道”的道理:“内有五藏,以应五音、五色、五时、五味也;外有六府,以应六律。六律建阴阳诸经,而合之十二月、十二辰、十二节、十二经水、十二时、十二经脉者,此五藏六府之所以应天道。”五藏六府上应天之五星、三阴三阳六律,五六三十,以合日月;律吕阴阳,与十二月、十二时辰、十二经脉相合。所以,人之五藏六府独与天道相合相应,而人的主观思维却不能主宰他。因此,天地人之间,唯一纽带就是“神明之德”。

人与天同,不仅在人的身体结构上,还在心思计谋、喜怒哀乐、伦理道德上也与天同

人的四肢百骸,皆与天地日月有关:天圆地方,人头圆足方以应之。天有日月,人有两目;地有九州,人有九窍;天有风雨,人有喜怒;天有雷电,人有音声;天有四时,人有四肢;天有五音,人有五藏;天有六律,人有六府;天有冬夏,人有寒热;天有十日,人有手十指;辰有十二,人有足十指,茎、垂以应之,女子不足二节,以抱人形;天有阴阳,人有夫妻;岁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五节;地有高山,人有肩膝;地有深谷,人有腋瘛;地有十二经水,人有十二经脉;地有泉脉,人有卫气;地有草慓,人有毫毛;天有昼夜,人有卧起;天有列星,人有牙齿;地有小山,人有小节;地有山石,人有高骨;地有林木,人有募筋;地有聚邑,人有胭肉;岁有十二月,人有十二节;地有四时不生草,人有无子。此人与天地相应者也。(《灵枢·邪客》)

《淮南子·精神训》也有类似说法:故头之圆也象天,足之方也象地;天有四时五行九曜三百六十六日,人有四肢五藏九窍三百六十六节;天有风云寒署,人有取与喜怒;故胆为云,肺为气,肝为风,肾为雨,脾为雷,以与天地相参也。

上述与天地“相参”“相应”“相符”等,说法稍有不同,意义完全一样。

热门预测(预测加微信:guoyitangapp)
天人合一 医易思维 吕氏春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