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乾上坤
一、概述
在《易经》中,下乾上坤的卦象为否卦。否卦是《易经》六十四卦中的第十二卦。否卦象征着闭塞不通,是一种阴阳不交、上下隔阂的状态。乾为天,坤为地,正常的状态下应该是天地相交,万物亨通。然而否卦却是天气上升,地气下沉,二者背道而驰,这种状态在人事、社会、自然等多方面都有着深刻的象征意义。
二、下乾上坤的卦象解读1. 卦象结构 - 下乾上坤的组合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力量对比和态势。乾卦具有刚健、积极、向上的特性,坤卦具有柔顺、承载、包容的特性。在否卦中,这种组合却没有产生积极的互动。乾卦的阳气向上,坤卦的阴气向下,导致阴阳无法交融。从爻位来看,否卦初六爻为阴爻,处在最下方,开始了阴气渐长的趋势;上九爻为阳爻,处在最上方,是阳气被孤立的表现。2. 卦辞含义 - 否卦的卦辞为“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否之匪人”指出这种闭塞不通的状态不是人道所应有的正常状态。“不利君子贞”说明在否卦所代表的情境下,君子坚守正道会面临困难。“大往小来”表示阳气向外发散,阴气向内聚集,象征着事物走向衰败,失去生机。3. 爻辞解析 - 初六爻:“拔茅茹,以其汇,贞吉亨。”初六爻处在否卦的初始阶段,虽然处于阴气开始生长的时候,但如果能够坚守正道,就如同拔茅草时连根带起同类一样,能够汇聚力量,获得吉祥亨通。这是告诉人们在否塞的初期,要团结同类,坚守正道,还有转机。 - 六二爻:“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六二爻是阴爻居阴位,得位。它能够包容承载阳刚,对于小人来说可能会有暂时的吉利,但对于大人君子来说,却处在否塞之中。不过君子能够在这种情况下保持内心的亨通,不被外界的否塞所干扰。 - 六三爻:“包羞。”六三爻处于下卦乾卦之上,以阴柔之身而处在阳刚的位置,是一种不当位的情况。它包容了不应该包容的东西,有羞耻之象。这一爻告诫人们要明辨是非,不要包容错误的事物。 - 九四爻:“有命无咎,畴离祉。”九四爻已经进入上卦坤卦,阳爻处阴位,虽然不当位,但如果能够顺应天命,听从上面的命令,就不会有咎害,并且能够与同类一起获得福祉。这是说在否塞的情况下,要顺应大势。 - 九五爻:“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九五爻是君位,阳爻居阳位,非常得位。在这个时候,大人君子能够休止否塞的局面,获得吉祥。“其亡其亡,系于苞桑”是一种警示,告诫人们要时刻警惕危机,如同把东西系在柔弱的苞桑上一样,虽然有转机但仍要小心谨慎。 - 上九爻:“倾否,先否后喜。”上九爻处在否卦的最顶端,是阳气的代表。到了这个时候,否塞的局面将要倾覆,虽然开始处于否塞之中,但最终会迎来喜悦。这象征着物极必反,否塞到了极点就会走向通泰。
三、下乾上坤在人事中的体现1. 人际关系方面 - 在人际交往中,下乾上坤的否卦象类似于人与人之间的隔阂状态。比如在一个团队中,如果成员之间缺乏沟通和理解,各自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就如同乾与坤的背道而驰。领导(乾)如果高高在上,不了解基层员工(坤)的需求,员工也不理解领导的决策,就会导致团队关系的否塞,工作难以顺利开展。2. 社会现象方面 -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否卦也有体现。当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受阻,富者愈富,贫者愈贫,就如同阳气(代表资源、机会等)向上集中,阴气(代表底层民众的力量)向下沉淀,社会就会出现不稳定和不和谐的因素。这种情况下,社会需要进行改革和调整,打破这种否塞的状态,重新建立阴阳交融、上下沟通的和谐关系。
四、总结
下乾上坤的否卦是《易经》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卦象,它深刻地揭示了阴阳不交、上下隔阂所带来的闭塞不通的状态。通过对卦象结构、卦辞、爻辞的分析,我们能够了解到在这种状态下事物发展的规律以及应对的方法。在人事、社会等各个方面,否卦都给我们提供了警示和启示。它提醒我们要重视阴阳平衡、上下沟通,当处于否塞状态时,要坚守正道,顺应大势,团结同类,同时也要时刻警惕危机,等待否极泰来的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