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违则也
一、概述
在周易的思想体系中,“则”具有着深刻而广泛的意义。它象征着一种规律、准则或者法则,是宇宙间万事万物运行所遵循的内在逻辑。“不违则也”这一表述,强调的是一种顺应规律、不违背自然和社会法则的态度,这一态度贯穿于周易的诸多方面,无论是对于个人的行为准则,还是对于事物发展的预测与把握,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周易中的“则”
卦象与则
每一个卦象都是一种特定的组合与象征,它蕴含着天地之间的某种法则。例如,乾卦象征着刚健、进取,这就是一种法则。在解读乾卦时,我们可以看到它的六爻从初爻的“潜龙勿用”到上爻的“亢龙有悔”,这一发展过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一种规律。如果违背这种规律,在初爻阶段就过度冒进,就不符合乾卦所代表的“则”。而按照这个规律,在适当的时候积极进取,不违背这个发展的节奏,就是“不违则也”。
坤卦以柔顺为则,坤卦的爻辞展示了在柔顺的大原则下,如何配合乾卦,如何在不同的情境下发挥自己的特性。坤卦的这种柔顺并不是软弱,而是一种遵循自然和社会中阴阳协调的法则,是一种以柔克刚、顺应时势的智慧体现。
爻位与则
爻位有着严格的顺序和象征意义。从下往上,爻位的高低代表着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比如在一个六爻卦中,初爻往往代表事物的初始阶段,上爻代表事物发展的终极状态。每一爻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和所应遵循的“则”。如果在初爻阶段就采取上爻才适合的行为,那就是违背了爻位所蕴含的法则。例如在屯卦中,初爻“磐桓,利居贞,利建侯”,表示在事物刚刚开始的时候,要像大石一样稳固,利于坚守正道,建立根基。如果此时急于求成,大规模扩张,就违背了屯卦初爻的“则”。
爻位之间的关系也体现着“则”。相邻爻之间有承乘比应的关系。承是下爻对上爻的承接,乘是上爻对下爻的压制,比是相邻爻之间的亲近关系,应是初爻与四爻、二爻与五爻、三爻与上爻之间的对应关系。这些关系都有着相应的行为准则,在分析卦象时,要根据这些关系的规则来判断事物的发展走向。如果违背这些关系所蕴含的法则,对卦象的解读就会出现偏差。
易理与则
周易的易理强调阴阳平衡、变化发展等原则。阴阳是周易的核心概念之一,阴阳之间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这种关系就是一种“则”。例如在一个家庭关系中,男女分别代表阴阳,丈夫和妻子要遵循阴阳平衡的法则,各自发挥自己的作用,相互配合,家庭才能和谐美满。如果一方过于强势,打破了这种阴阳平衡,就违背了家庭关系中的“则”。
变化发展也是易理中的重要法则。事物总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周易用卦象的变化来体现这种变化发展的规律。如泰卦与否卦的相互转化,当事物处于泰卦的状态时,人们要意识到这种状态不会永远持续,要居安思危,遵循变化发展的法则,积极采取措施来应对可能出现的危机,否则就会违背这个“则”,导致泰极否来。
三、不违则也在生活中的体现
个人修养方面
在个人的道德修养上,“不违则也”意味着遵循社会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例如,儒家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就是一种社会道德的“则”。一个人如果能够遵循这些准则,做到心怀仁爱、行事正义、遵守礼仪、充满智慧、诚实守信,那么他就是在个人修养方面做到了“不违则也”。在周易中,这种道德修养与卦象中的品德象征也是相呼应的,如谦卦所象征的谦虚品德,一个具有谦虚品德的人,是符合社会道德中尊重他人、不骄不躁的“则”的。
在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中,也要遵循一定的法则。比如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法则。不能急于求成,要像周易中事物发展的爻位递进一样,从基础开始逐步深入。如果违背这个法则,想一蹴而就,往往会事倍功半,无法真正掌握知识。
社会事务方面
在社会治理方面,“不违则也”体现为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一个国家的政策制定和社会治理模式要符合本国的国情和人民的需求,这就是遵循社会发展的“则”。例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遵循市场规律,如果过度干预或者违背市场的供求关系等法则,就会导致经济的失衡。
在人际关系处理上,也要遵循一定的法则。如在人际交往中要遵循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法则。如果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不顾及他人,就违背了人际交往中的“则”,这样的人际关系必然难以长久。
四、总结
“不违则也”是周易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在周易的卦象、爻位、易理等各个方面都体现着各种各样的“则”,这些“则”是古人对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发展规律的总结。无论是在个人的修养成长、社会事务的处理,还是在对事物发展的预测与把握上,遵循这些法则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只有不违则,才能顺应自然、社会的发展趋势,才能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做出正确的决策,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