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咎
一、概述
在《周易》的体系中,“何咎”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究的概念。咎,通常表示灾祸、过失等不好的结果。而“何咎”则是一种对于是否会有咎、为何会有咎以及如何避免咎的思考与追问。这反映了《周易》对人事吉凶祸福的关注,以及通过对卦象、爻辞等的解读来寻求应对之道的智慧。
二、《周易》中的“何咎”相关概念
卦爻辞中的体现
在许多卦爻辞中都会出现关于咎与无咎的表述。例如《坤卦》初六爻辞“履霜,坚冰至。”这一爻虽然没有直接提及“何咎”,但却暗示了一种行事之初的状况与未来可能出现的结果之间的联系。如果在履霜之时能觉察到坚冰将至的危险,就可能避免咎的产生;反之,如果忽视这种变化的征兆,就可能会有咎。
《屯卦》六三爻辞“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这里的“往吝”就有咎的倾向。君子面对这种情况,如果不能明智地舍弃,就会陷入困境,也就是咎。而这里的“何咎”就可以理解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咎呢?是因为没有遵循应有的规则(如没有虞人引导就追逐鹿进入树林),所以产生了不利的结果。
与道德和行为准则的关系
《周易》认为人的行为符合道德和适当的行为准则是避免咎的关键。如《谦卦》是一个充满无咎的卦象。谦,就是一种美德。《谦卦》的卦辞“亨,君子有终。”君子能够保持谦虚的品德,所以在行事过程中能够亨通,有好的结果,没有咎。这里“何咎”的答案就是因为遵循了谦的道德准则,所以不会有咎。相反,如果违背道德,骄傲自满,就必然会有咎。
在人际关系方面,《周易》也强调遵循一定的原则来避免咎。比如在《同人卦》中,倡导与人和同,但这种和同是建立在正道之上的。如果是为了不正当的目的而与人和同,就会有咎。“何咎”的判断就取决于是否符合正道这一行为准则。
从变化的角度看“何咎”
《周易》强调事物是不断变化的,卦象也是随着爻的变化而变化。一个爻的变化可能会使整个卦象从无咎变为有咎,或者反之。例如在《泰卦》与《否卦》之间的转化。泰卦是一种通泰的状态,象征着吉祥无咎。但是如果其中的爻发生了不当的变化,如君主不能居安思危,失去了中正之道,就可能转化为否卦,产生咎。“何咎”在这里就需要从卦象的动态变化过程中去寻找答案,是因为爻的变化违背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或者卦象所蕴含的中正之道。
三、总结
在《周易》的思想体系里,“何咎”是一个复杂而又具有深刻内涵的概念。它贯穿于卦爻辞、道德准则以及事物的变化规律之中。通过对“何咎”的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周易》所传达的趋吉避凶的智慧。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借鉴《周易》的思想,审视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是否顺应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避免咎的产生,追求一种顺遂、无咎的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