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相承也
一、概述
在周易的思想体系中,“吉相承也”蕴含着深刻的意义。《易经》强调事物的发展变化遵循一定的规律,吉与凶相互转化且相互承接。这种观念反映了古人对宇宙万物发展动态平衡的深刻理解。吉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好运状态,它的存在和持续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并承接发展的结果。
二、吉相承也在周易中的体现
卦象中的吉相承接
在八卦和六十四卦体系中,卦象之间存在着承乘比应等关系。以乾卦为例,乾卦六爻皆阳,从初爻的“潜龙勿用”到九二的“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再到最后的“亢龙有悔”,这是一个吉与不吉相互转换的过程。而其中吉相的承接是有条件的。当爻位之间相互配合得当,就如同九二爻与九五爻,阳爻居阳位,且能相互呼应,这种情况下就体现了吉相的承接。九五爻为尊位,九二爻在下能与之相应,就像是贤臣辅佐明君,是一种吉祥的态势在卦象中的承接。
再看泰卦,泰卦是坤上乾下,象征着天地交泰,上下互通。这种卦象结构本身就是一种吉相的体现,而卦中的各个爻辞也是在这种吉相的大框架下相互承接。如初爻的“拔茅茹,以其汇,征吉”,表示在天地交泰的大环境下,事物开始萌芽发展,这种吉相为后续爻辞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是吉相的开端并承接后续的发展。
阴阳变化与吉相承也
阴阳是《易经》的核心概念之一。吉相的承接与阴阳的和谐变化密切相关。当阴阳平衡且相互转化有序时,就会呈现吉相。例如,在一个家庭关系的卦象解读中,如果阳为男性,阴为女性,夫妻之间阴阳和谐,夫唱妇随或者妇唱夫随(根据具体卦象爻位关系),这种阴阳协调的状态就会产生吉相并且持续承接下去。如果男性过于刚猛(阳过盛)或者女性过于强势(阴过盛)打破了这种阴阳平衡,就可能导致不吉的状况出现。只有通过调整,重新恢复阴阳的有序承接,才能再次回归吉相。
在四季的更替中,也能看到阴阳与吉相承也的关系。春季阳气渐升,阴气渐退,这是一种吉相的开始,万物开始生长复苏。这种吉相随着阳气的逐渐增强而持续承接,到夏季阳气盛极,万物繁荣昌盛。然后秋季阴气渐生,阳气渐收,也是一种阴阳转换中的吉相承接,为冬季的潜藏做准备。如果这种阴阳的承接出现异常,比如季节错乱,该热不热,该冷不冷,就会出现灾异,也就是吉相被破坏,不吉之事发生。
德行与吉相承也
在《易经》中,人的德行与吉相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人如果秉持着中正、诚信、谦逊等美德,就容易承接吉相。例如谦卦,谦卦是地山谦,山本来是高于地的,但在谦卦中,山处于地下,表示一种谦逊的姿态。卦辞“谦,亨,君子有终”,说明君子如果能保持谦逊的德行,就会亨通吉祥。这种吉祥会随着君子不断践行谦逊的德行而持续承接下去。
相反,如果一个人德行有亏,如贪婪、傲慢、狡诈等,就很难承接吉相。在噬嗑卦中,象征着刑罚和约束,如果一个人犯了过错(德行上的缺失),就会面临惩罚,这种情况下吉相就难以承接。只有通过改过自新,恢复良好的德行,才有可能重新获得吉相承接的机会。
三、总结
“吉相承也”在周易体系中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涵盖了卦象关系、阴阳变化和人的德行等多方面的因素。卦象通过爻位的承乘比应等关系展现吉相的承接路径,阴阳的和谐有序转换是吉相持续的基础,而人的德行则是能否承接吉相的关键主观因素。在生活中,我们要深入理解这种观念,通过观察事物的卦象变化(广义上的,包括对事物发展趋势的把握),调节阴阳平衡(如调整自身状态和周围环境的协调),修养自身德行等方式,来促进吉相的承接,避免不吉之事的发生,从而使自己的生活和事业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