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愿也
一、概述
在周易的体系中,“得愿也”有着深刻的内涵。《周易》是一部古老而神秘的经典著作,它通过卦象、爻辞等方式来揭示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以及人事的吉凶祸福。“得愿也”反映了一种愿望达成的状态,这种状态的达成与周易所阐述的阴阳平衡、时运、德行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
二、与“得愿也”相关的周易类专业知识
卦象中的得愿
在周易的众多卦象里,有些卦象象征着得愿的趋势。例如,泰卦。泰卦的卦象是乾下坤上,象征着天地交泰,上下相通。在这种卦象下,事物处于一种和谐、顺遂的状态,有利于愿望的达成。从爻辞来看,各爻的变化也暗示着人们在不同情境下朝着得愿方向发展的路径。比如泰卦的初九爻“拔茅茹,以其汇,征吉”,这一爻表示如果能像拔茅草那样,根相连,团结一心去行动,就会有吉祥的结果,是走向得愿的一种积极表现。
与之相反的否卦,坤下乾上,天地不交,象征着闭塞不通。处于否卦之时,愿望的达成会面临诸多阻碍。但周易的智慧在于,即使在否卦中,也蕴含着转化为泰卦,从而得愿的可能。通过“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等爻辞的启示,人们在否塞之时要注重自身品德修养,韬光养晦,等待时机转化而得愿。
阴阳与得愿
阴阳是周易的核心概念之一。阴阳平衡是得愿的重要基础。在人事方面,人的行为、品德等都要符合阴阳之道。如果一个人过于阳刚,缺乏阴柔的一面,可能在行事过程中会过于激进,容易遭受挫折,难以得愿。反之,过于阴柔而缺乏阳刚之气,则可能缺乏决断力,错过得愿的机会。例如,在一个团队合作的情境中,领导者既要有阳刚的决策力和领导力(阳),又要有善于倾听、包容成员意见的阴柔一面,这样才能使团队朝着目标前进,达成愿望。
从阴阳的变化来看,顺应阴阳的消长规律有助于得愿。就像四季更替,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们在不同的季节(阴阳变化的阶段)要做相应的事情。春季阳气上升,万物复苏,是播种希望的时节,这时候人们如果能顺应这种阳气上升的趋势,积极规划并开始行动,就为得愿奠定了基础。
德行与得愿
周易强调德行的重要性。一个人有良好的德行,往往更容易得愿。例如谦卦,卦象是地中有山,象征着内高外低,谦虚之象。谦卦的爻辞都表达了谦虚带来的吉祥和得愿的结果。如初六爻“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一个非常谦虚的君子,即使面临大的困难(涉大川)也会吉祥,因为谦虚的品德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和帮助,从而有助于愿望的达成。
相反,如果一个人德行有亏,违背了周易所倡导的道德规范,如不诚实、贪婪等,就会破坏自身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关系,导致愿望难以实现。在周易的体系中,人的德行与天地之道相呼应,德行高尚者能够得到天地的庇佑和众人的支持,从而走向得愿的道路。
三、总结
“得愿也”在周易的视域下是一个综合多种因素的概念。卦象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宏观的趋势判断,阴阳的平衡与变化是得愿的内在规律,而德行则是在人事方面实现得愿的重要保障。我们在生活中如果想要达成愿望,就可以从周易中汲取智慧。要善于观察卦象所反映的事物发展态势,遵循阴阳之道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态度,同时不断修养自身的德行。只有这样,才能在复杂多变的人生境遇中朝着得愿的方向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