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平命理的发展与传承(一):东汉末年,思想家王充提到了凡人秉命的概念
东汉末年,思想家王充先师创作了一部伟大的著作《论衡》,里边提到了凡人秉命的概念。但并没有提出具体的方法,所以,这时期我们认为是传统命理术的萌芽阶段,古人认识到除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以外,往往受制于一种莫名的外力,但如何认识这种外力,还没有明确的方法和手段。从这个角度讲,王充先师只是命理术的理论奠基人而不是创始人。到了唐朝贞元年间李虚中先生的出现才使命理术有了具体的概念和操作手段,从而被后世命理家称为命理术的祖师爷。王充先生卒于公元97年,李虚中先生生于公元761年,这中间历经了三国、两晋、南北朝和隋朝共564年,还要加.上王充先生所在汉朝的延续时间和李虚中先生没出生前唐朝的建立时间,据史书记载李虚中是贞元十- -年进士及第而入仕的。也就是说,其出生后35岁才入仕,而其入仕的时间与王充先生的卒年差了699年,而其著作《李虚中命书》则不可能早于入仕之前。也就是说,从王充先生提出君子有命的概念,到李虚中先生创立具体论命体系,中间差了700多年。
李虚中在历史上是确有其人,但《李虚中命书》却真伪难辨。学者们的主流看法是:其著作确实源自唐代,但不一定是李虚中所作。而源自唐代不代表全部为唐代所为,而是很大部分的内容是来自宋代,是宋代人在唐代著作的基础上丰富发展了相当-部分的内容,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李虚中命书》。其理论技法是以年柱为重,干禄、支命、纳音身,配以胎、月、日、时,辅以纳音、神煞统观的五柱论命法。韩愈称:“其说汪洋奥美,关节开解,万端千绪,参错重出。学者就传其法,初若可取,卒然失之。星官历翁,莫能与其校得失”。这说明李虚中先生的论命法非常复杂深奥,不但一般学者,就是星官历翁也不能精阐其奥。
虚中先师没后近百年左右,子平命理横空出世,并成为当时及后世的主流命理术。其创始人徐子平先生却是个神秘人物。历史上记载非常少。只知道他姓徐,名居易,字子平,别号沙涤先生,又称蓬莱叟,东海人。相传他在五代末年与陈抟一起隐居太华西棠峰洞,公元960年羽化,后人祀之于石鼓庵,号徐真君。著有《定真论》、《明通赋》、《继善篇》、《徐氏珞绿子赋注》等留行于世。按这条线索我们会了解两点:一、徐子平名徐居易,可能是个道士。二、其年龄大概在53岁左右,至多不超过60岁即羽化登仙,"子平”是他的字。可是对于这两个字,学者也有不同的解释。《三命通会●子平说辩》曰:“今之谈命者,动以子平为名,子平何所取义?以天开于子,子乃水之专位,为地支之首,五行之元生于天一,合于北方,遇平则止,遇坎则流,此用子之意也。又如人世用秤称物,以平为准,稍有重轻,则不平焉。人生八字为先天之气,譬则秤也,其年为钩、时为权、月为提纲、日为铢两。八字以日为主,中有财官印食旺相,日干亦坐旺相之地,如钩绾物与权相应,其命则富而贵。如财官印食旺相,日千乃值于休囚,如以钩绾重物,与权自不相应,其秤则不平,其命贱而贫。如财官印食休囚,日千值于旺相,亦若钩绾轻物,与权自不相应,其秤自不平,其命亦蹇滞。
设使三物无气,日主休囚,非贫贱则天亡,此用平之意也。经云:先天太过,后天减之,先天不及,后天补之,先天后天,无太过不及,然后为能平焉。运限者后天也,且如先天八字,日千旺相太过者,宜行休衰之运发泄其气。如日干休囚不及者,宜行旺相之运生扶其气,二者则能发福发财迁运亨通,譬医家补之法耳。若日于旺甚仍行旺运,日干太衰又行衰运,则皆太过不及,生祸生灾,蹇滞不通矣吁。运者转也,十年一转,穷通可知,皆由大运之兴衰,以验岁君之祸福。是故观贵贱、荣枯者,观于子平可见矣。观子平者,观先后天之论可见矣。按此说子平二字诚为有理,但子平系徐君居易之字,今之谈命者远宗其法,故称子平”。通过这段话我们又了解了两条基本信息:一、“子平”两个字是概念,类似于水平尺,只不过这个尺是来衡量人命富贵贫贱的,其起的作用类似于“称”,所以子平法也可以理解为"称命”术。二、是徐居易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