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专题

佛家所谓的“无”,是静态的,当一动即二气相生,二气交则万物生,于是又出现了道家的“有”

对于道家对宇宙根本所言的“有",佛家所言的“无”,我中华易家全部接受,即承认道家的有物混成,又不否认佛家的色即是空。且有更容易被世人所接受理解的论述。易家对宇宙根本的理解是“气”。气在甲骨文中即有记载,原意指气态之物,比如云气、烟雾等。《易传》中共有六次提到气字。《咸●彖传》云:二气感应而相与。《乾●文言传》云:同气相求、阳气潜藏。《系辞传》云:精气为物。《说卦传》云:山泽通气。通观易经全文所提的气字的含义纯粹说自然之气态物的基本没有,而应该全部阐述的是- -种难以名状的、超自然存在的东西。那是什么呢?《系辞传》 云: -阴一阳谓之道。《易.系辞传下》说: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所谓易者象也,象也者像此者也,借此说彼是典型的易学思维方式之一”, 在这里就是指天地交才能万物生,男女交人类才能繁衍。这里不管是天地还是男女代表的都是阴阳二气。把阴阳二气看成是宇宙的本体,也是化生人和万物的根本。随着后世的易学家们逐渐的将这个观点明朗化,气是宇宙根本的观念也逐渐的被各家学派所接受和承认。汉代、宋代可以说是中国易学的巅峰时刻,群星璀璨、流派纷呈,就宋代而言,就有理学派、气学派、心学派、功利学派、象学派和数学派。作为易学的学派,象数学派早在汉代就已经形成;作为哲学学派,则是到了宋代才正式形成,其标志就是象数学派内部的区分,分为象学派和数学派。象学派代表人物是周敦颐、朱震、来知德、方孔熠、方以智等,数学派代表人物是刘牧、邵雍、张行成、蔡沈等。

佛家所谓的“无”,是静态的,当一动即二气相生,二气交则万物生,于是又出现了道家的“有”

象学派和数学派形成的关键是“象”和“数”这-对范畴由易学本原论的意义转变为哲学本体论的意义。在易学本原问题上,象学派主张象在数先,象为第一位,数为第二位,由象生数,即卦爻象生成奇偶数。数学派主张数在象先,数为第-位,象为第二位,由数生象,即奇偶数、河洛数生成卦爻象。在哲学本体论问题上,象学派将易学的象本原论提升为哲学的气(象气)本体论,数学派将易学数本原论提升为哲学理(理数)本体论。象学派的共同特点是象气合一,以象气解易,这一特点从汉代象数学派孟、京即已开始,至宋代才告完成,宋代象学派提出气为世界本原的观点。其中周敦颐将“太极”视为宇宙万物的本原,这个“太极”就是象气合一、阴阳未分的本始状态,由太极生成阴阳二气,再生成五行之气,二五之气的交感才化生万物。朱震将气与象看成-体关系, 认为卦象是对气的模拟,以“象”为气聚而可见者,作为宇宙本原的太极为“一气混沌而未判之时”,以气为“天地之大本”,宇宙万物“本于一-气”,并主张气是“理'的前提,是“理”得以存在的依据。明清时期,来知德主张气象不离,象的实质即气,气的变化即象;以气的交感为生成万物的根本,认为万物之质为“气化而凝”,“理”随气的聚散而生亡。方以智将象数看成是气化的形式和度数,象数与气合为一体,这个合一的象气就是宇宙本原。并提出“本-气”的观点,认为阴阳五行以及四时、六气、万事万物都是气的自身分化而成(注意前篇说过细胞的繁衍是裂变而不是母生),不是母生子关系,而是自身的逻辑展开。

数学派的主要特点是理数合一,以理数解易。这一特点主要体现在以邵雍、张行成、蔡沈身上,刘牧则仍停留在气本体论上。邵雍开始将数与理相结合并通过理将数提升为哲学本体。在数与理的关系上,认为数出于理、数可穷理,理与数是合-不分的,并提出“理数”-词,“理数”指理具有数的规定性,亦即天地万物生成变化的次序、法则,这个“理”实即条理、物理,亦即表述事物变化逻辑性、规律性的“数”,“数”指事物的次序、度量。这个表述“理”的“数”即宇宙万物的本原,数是“天地之,所以肇者”、“人物之所以生者”、“万事之所以得失者”。数学派认为,存在于人心中又代表宇宙万物本质的主客统一的“理数”-事物变化的理则即是“太极”,是宇宙的本原。

佛家所谓的“无”,是静态的,当一动即二气相生,二气交则万物生,于是又出现了道家的“有”

数本论的“数”即是“理数”,但此“理”不是程朱的天理、性理、本然之理,此“数”也不是毕达哥拉斯的几何之数、形状之数。邵、张、蔡数学派是与理学派、气学派、心学派、功.利学派相并列的宋明哲学流派,其数本论是与理本论、气本论、心本论相并列的本体论形态。数学派、数本论在中国哲学及至世界哲学史上独树一帜,然历代对此研究十分匮乏,因而对象数学派尤其是数学派、数本论的纵向发展与横向比较的研究,就显得更加重要。但我今 天要说明的是才子门原传八字的立论之基, .故对气本论以外的流派不再探讨,因为千年后的今天,当我沉浸在历代先贤的著作中时,沉浸在先贤们的思维里,依然恍若置身荒野,头顶星光闪耀,难以辨别方向时,象数学派以气解说《周易》的卦爻象和卦爻辞的气本论学派则象北斗星-样指引着我。

相信读者朋友们看到这里,对于本篇开篇时所讲的易家对于道家的有,佛家的无都承认的原因了吧。易家首先承认宇宙本体是虚无一气,这就是佛家所谓的“无”,是静态的,当一动即二气相生,二气交则万物生,于是又出现了道家的“有”。既承认客观世界是存在的,又承认客观世界是由虚无化生的,有就是无、无就是有,这正是易理。那么,这些和人的运气有什么关系呢?

《黄帝内经》云: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道德经》云: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的玄牝就是指雌性生殖器官。《易经》云: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这些论述实质上就是指人即为阴阳二气化生的,也就是古人说的天人合-, 当无量细分时,人将回归本体,本体就是虚无-气,也就是道家说的人道合一,佛家说的涅繁寂静。既然如此,那天地的气动变化如何能不影响人呢?既然人都是二气化生,那为何会有富贵贫贱之不同呢?

热门预测(预测加微信:guoyitangapp)
易经 阴阳 宇宙 天气 道教 佛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