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指南

麻衣道者正易心法:《正易心法》原文与注解—融“象数义理"

周易一事一测:198元(易经解卦 六爻解卦)
八字运势详批:398元(命理预测 趋吉避凶)

宋·希夷先生受并消息正易者。正谓卦画,若今经书正文也。据周孔辞传,亦是注脚。每章四句者,心法也,训于其下,消息也。

(1)羲皇易道,包括万象,须知落处,方有实用。

[此注:(1)代表一章,其余同]陈抟注:落处,谓知卦画实义所在,不盲诵古人语也。如震得乾初爻,故雷自天之下而发;坎得中爻,故月自天之中而运;艮得上爻,故山自天之上面坠也;巽、离、兑得坤三爻亦然。又六爻相应,如一阳生于子月,应在卯月;二阳丑,应在三月,三阳寅,应在四月是也。人事亦然。易道见于天地万物日用之间,能以此消息。皆得实用,方知羲皇画卦,不作纸上工夫也。

(2)六画之设,非是曲意。阴阳运动,血气流行。

陈抟注:阴阳运动,若一阳为复,至六阳为乾。一阴为姤,至六阴为坤是也,血气流行,若一六为肾,二为肺,三为牌,四为肝,五为心,始生电。电而为蒙,养蒙为需之类是也。卦画凡以顺此理而已。(笔者按:此之血气,为道家隐喻的修炼之元气真液也,元气亦真气类。真液如今之内分泌、激素类等,为生命最本质的显隐事物)

(3)卦象示人,本无文字。使人消息,吉凶嘿会。

陈抟注,羲皇始画八卦,重为六十四,不立文字,使天下之人嘿观其象而已。能如象焉,则吉凶应;违其象,则吉凶反。此羲皇氏作不言之教也。郑康成略知此说。

(4)易道不传,乃有周、孔。周、孔孤行,易道复晦。

陈抟注,上古卦画明,易道行。后世卦画不明,易道不传。圣人于是不得已面有辞,学者浅识,一著其辞,便谓《易》止于是,而周、孔遂自孤行。更不知有卦画微旨,只作八字说。此谓之买椟还珠,由汉以来皆然,易道胡为而不晦也?

(5)六十四卦,无穷妙义,尽在画中,合为自然。

陈抟注:无穷妙义,若蒙必取次于艮,师必取次于坤,是大有旨意也。不止于“贞丈人吉”。“童蒙求我”之义。合为自然。谓次艮、次坤,非是私意,乃阴阳运动,血气流行,其所施为,皆自然之理也。

(6)消息卦画,无止于辞,部外见意,方审易道。

陈抟注:系辞,特系以吉凶大略之辞而已,非谓六画之义尽于是也。如大有系以“元亨”,大壮系以“利贞”。此数字,果足以尽二卦之义乎?要须辞外见意可也。辞外之意,如乾九二“见龙在田”,上九“亢龙有悔,”辟师之外不动如地,内趋变如水,无穷好意,如此类不可概举,皆是辞之所不能该也。

(7)天地万物,理有未明,现於卦脉,理则昭然。

陈抟注:卦脉,为运动流行自然之理也,卦脉审,则天地万物之理得矣,如观坎画,则知月为地之气,观离画,则知日为天之气;观艮画,则知山自天来;观兑画,则知雨从地出。观叠交,则知闰馀之数:观交体,则知造化之原,凡此卦画,皆所以写天地万物之理于目前,亦若浑仪之器也。

(8)经卦重卦,或离或合。纵横施设,理无不在。

陈抟注,纵横,谓若为诸图,或有二气老少之渐,或有三代祖孙之别,或有对待之理,或有真假之义,或有胎甲之象,或有错综之占。唯其施设,皆具妙理,无所往而不可。此所谓包括万象,而易道所以大也。

(9)乾坤错杂,乃生六子。六子则是,乾坤破体。

陈抟注:(〓)三画奇,纯阳也。一阴杂于下,是为巽(蕊),杂于中,是为离(蓝)。杂于上,是为兑(兰)。巽、离、兑、皆破乾之纯体也。坤(三田》三画偶,纯阴也。一阳杂于下,是为震(三三)。杂于中,是为坎(嚣)。杂于上,是为艮(王)。震、坎、艮,皆破坤之纯体也,若更以人身求之。理自照然,

(笔者按:此原卦符画位有所改动)

(10)粤乾與坤,即是阴阳。圆融和粹,平气之名。

陈抟注:凡阴阳之气,纯而不驳,是为乾坤。《老子》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正谓此也。因知能尽乾之道,是为圣人,能尽坤之道,是为贤人。

(按:粤为助词,古与“聿”、“越”、“曰”通用,有通于,用于句首或句中,此应指聿越为迅速地跨越;舆可指众多承载;此皆借卦象义而喻言其理;注意此原旬中所含从米字粤与粹之用辞,都具有隐晦意味,读者可自查各字典作深人理解,此不多注)

(11)至于六子,即是阴阳,偏陂反侧,不平之名。

陈抟注,乾健坤顺,阴阳之纯气也。一失健顺,则不平之气作,而六子生,观画象可知。《庄子》日:“阴阳错行。天地大骇。有雷有霆,水中有火,乃焚乃块。”正谓此耳。由是六子非圣贤比。特众人兴万物而已,然由破体炼之,纯体乃成。

(12)健顺动人,陷丽止说,非特乾坤,六子训释。

陈抟注,非特训释,盖谓不可专于八字上取也,当求之于画象。健谓三画纯奇是,顺谓三画纯偶是,动谓一阳在二阴下是,人谓一阴在二阳下是,陷谓一阳在二阴中是,丽谓一阴在二阳中是,止则一阳在二阴上是,说则一阴在二阳上是。凡有所训,多见于画象。如阖户谓之坤,则姤之初爻是。辟户谓之乾,则复之初受是。

(13)坎兑二水,明须识破。坎润兑说,理自不同。

陈持注:坎,乾水也,气也,若井是也。兑,坤水也,形也,今雨是也。一阳中陷于二阴为坎,坎以气潜行于万物之中,为受命之根本,故曰“润万物者莫润乎水"。盖润,液也、气之液也。一阴上彻于二阳为兑,兑以形普施于万物之上,为发生之利泽,故曰“说万物者莫说乎泽”。盖说,散也,形之散也。坎、兑二水,其理昭昭如此。学者依文解义,不知落处,其能得实用乎?自汉诸儒不得其说,故真人发其端。又论,且以井卦现之,本是奉卦初爻易五,是为井,则知一阳升而为坎水也。故《月令》云。“恃冬,水泉动,仲冬一阳生。”至仲秋,乃云:“煞气浸盛,阳气日衰,水始渊,”信乎坎之为乾水也!道家有炼丹井。海外女国无男,窥井即生。《医经》:“无子女。男服口X(注:即口)循井即生。”其为乾阳,皆可明验。若曰“天降时雨。山川出云”,又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此兑之所以为坤水也。

(14)钻木凿井,人之坎离。天地坎离,识取自然。

陈抟注:乾,天也。一阴升于乾之中为离。离为日,则日本天之气也。坤,地也。一阳下降于坤之中为坎,坎为月,则月本地之气也,日为天气,自西而下以交于地。月为地气,自东而上以交于天。日月交错,一昼一夜,循环三百六十度。而扰扰万绪起矣,是为三百六十爻,面诸卦生焉。坎离日月,天地之中气也。仲尼特言水火。而不言日月者,日月其体也,水火其用也。言其用而不言其体,盖欲其设施之广面无碍也。学者不悟,但求之于钻木凿井之间,所失益甚矣。又论,月上于天,日入于地。男女构精之象。

一往一来,卦画有中通之象。此所谓观于卦脉,理则昭然也。又谓理既昭然,若山者自天之坠也。《传》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又曰,“星陨为石。”推此意,则山自天坠无疑,而世曰,“山者,地之物。”以所见者言之耳。至月风雷雨,皆自地出也。而世曰,“月风雷雨,天之物。”亦以所见者言之耳。世以所见如此!苟徇其所见,则是天地万物,皆所不晓。审知《易》者。所以穷理尽性也。学者不可不留意邪?(按:此其山与雨,需视乎观点角度看而却有所不同,于此看其艮山自天星陨而来,是坤二阴下坠一阳外于而艮象山石、于此其兑为地出面云雨,是乾二阳上托一阴外而兑象云雨;故山自天坠而地根,泽自地起而天脱,坎月女离目男之虫精中通交互象,对反而为男日精水女月华血;此中通为中互中一中正之道,其可有互为交互也,一为太虚一阴水也,正为端午正阳火也。仲尼指孔子字,下又别称宣父、宣尼。)

(15)八卦不止,天地雷风。一身一物,便具八卦

陈抟注:八卦,文王系辞,周公爻辞,皆未当指名其物象,以见八卦不止天,地、雷、风、水、火、山、泽,无所不统也。是故凡天下之所谓健者,皆乾也,顺者,皆坤也。动者,皆震也。人者,皆巽也。陷者,皆坎也。丽者,皆离也。止者,皆艮也。说者,皆兑也。一身一物,便具此八卦之理。然宣父止以八物云者。特举其大者为宗本。姑以人《易》,以便学者耳。

(16)卦有反对,最为关键,反体既深,对体尤妙。

陈抟注:世虽知有反对之说,不能知圣人密意在是也。盖二卦反而为二,对而为四。既列序之,又以杂卦推明其义者,以为天下之吉凶祸福,贫富贵贱,其实一体也。别而言之,其代谢循环,特倒正之间耳,未始有常也。然反体则诸卦皆是,对体则乾、坤、坎、离、颐、大过、中孚、小过而已。此八卦与诸卦不同,在《易》道,乃死生寿夭造化之枢机也。其体不变,故日“对体尤妙”。

(17)六十四卦,皆有取象。其为名义,无不反对。

陈抟注。《易》之取象,世所知者数卦而已,如鞭、如鼎、如噬嗑之类是,殊不知《易》者,象也。依物象以为训,故六十四卦皆有取象,如电象草木,蒙象童稚,需象燕宾,讼象饮食。师象军阵,比象翼戴,家人象家正,睽象覆家,余卦尽然,一人诸卦,名义无不反对。如嘴嗑以贪饕,贲以节饰,履以蹈艰危,小畜以享尊富,临以出而治人,观以人而处己,丰以富盛,旅以困穷。自馀推之,其名义反对,无不然者。但未知思索以精之,则云有不取象,有不反对者,此学《易》之大病也。

(18)诸卦名义,须究端的,名义不正,易道悬绝。

陈抟注:《易》卦名义,古今失其正者,二十余卦,师、比、小畜、履、同人、大有、谦、像、临、现、噬喳、贲、无妄、大畜、丽、大过、渐、归妹、丰、旅、中孚、小过是也。盖师以正众。比以兴王,二卦以武功创业,汤武之卦也,同人穷而在下,大有达而在上,二卦以文德嗣位,舜禹之卦也。履以阴德面蹈艰危,以致小畜之安富,人臣之事也。无妄以阴德而践灾告,以致大畜之喜庆,人君之事也。临以阳来,宜出而有为,观以阴生,宜入而无为,谦则止在象后面存义,豫则动在象前面知儿,中孚则始生,小过则夭折。顾则成人而养生,大过则寿终而丧死,渐以正而进,归妹以说而合。噬嗑以贪而致罪,贲以文而致饰。丰则得所归而富盛,旅则失所基而困穷。凡此二十馀卦,其名义显然,见于画象反对,有不可掩者如此,当谛观之也。《大传》曰,“开而当名。”苟名义不当,则一卦无所归宿也,故日易道悬绝也。

(19)一卦之中,凡具八卦。有正有伏,有互有参。

陈抟注:正谓上下二体也,伏谓二体从变也,互谓一卦有二互体也,参谓二互体参合也。与本卦凡八,是谓一卦具八卦也。然一卦何以具八卦?盖一卦自有八变,如乾一变姤,二变遁,三变否,四变现。五变剥,六变晋,七变大有,八变复乾是也,因其所然,以见天地万物理无不通也。《庄子》论:久竹生青宁,青宁生程,程生马,马生人,人死反人于机:万物皆出于机人于机。其一节论变化之理,无所不通如此。

(20)六十四卦,惟乾与坤,本之自然,是名真体。

陈抟注:太初者,气之始,是为乾,太始者,形之始,是为坤。皆本之自然,无所假合也。故其卦画纯一不驳,倒正不变,是名真体。

(21)六子重卦。乾坤杂气。悉是假合,无有定实。

陈抟注:六子假乾坤以为体,重卦合八卦以为体。若分面散之,则六子重卦皆无有定体也。若今天地清明,阴阳不杂,则六子何在?六子不交。则品物何在?以是知人间万事,悉是假合,阴阳一气,但有虐幻,无有定实也。

(22)卦义未市,须求变复。不惟辞合,义实通明,

陈抟注,变为一爻之变,复为一体之复。即复变之辞面观之,自然之义,无不与本卦吻合,以见阴阳之气。如蒙上九曰“击蒙”。变为师,上六则云“小人勿用”。电初九曰“以贵下贱,大得民也”。变为比,初六则云“有孚比之,无咎”。比一爻之辞合也。如大有上体复需,有饮食之燕;下体复晋,有照明之德。升上体复,姤一阴升,下体复复,复一阳升。此一体之义合也,苟卦义未审,能以此求之,自然明矣。

(23)古今传易,舛讹为多。履畜八体,最为害义。

陈抟注:按卦序,当先履而后小畜。今小畜在先,则二卦画象反对,文义缪乱,而不可考。又以八卦本对八体,独阙其鼻。乃以巽言股,股即系是也。若股可言,则又遗其肱,且与羲皇人卦不相应也。兹盖传者舛误耳,能不害义乎?试辩之。一柔自姤变同人,同人变履,履变小畜,小畜变大有,犹之一刚自复变师,又变谦,又变豫,又变比,皆自然之序不易也。今谦既在豫上,则知履不当在小畜下。当密探宣尼述九卦,以履为用九,谦用十五,复用廿四,皆《龙图大衍》定数。则履在小畜上,为第九卦也明矣。又履与无妄对义,既以大畜反无妄而居下,则知小畜反履而居下无疑矣。今序卦非宣尼旨,失其本真也。八体,乃良为鼻,巽为手耳。《传》曰,“鼻者,面之山也。”又曰,“风能鼓舞万物,而手之所以舞也。”盖乾为首,坤为腹,天地定位也。坎为耳,离为日,水大相建也。艮为鼻,兑为口,山泽通气也,巽为手,震为足,雷风相薄也。此羲皇八卦之应矣,其理昭昭。但学者承误效尤,见不高远,其失至此。真人闵之。故开其眼目,

(24)画卦取象,本为特物。见于日用,无所不合。

陈抟注:羲皇画卦,非谓出私意。撰成一《易》道于方册上,以诲人也。特以顺时应物,则以见于日用之间耳。以粗违言之,如以钱博,大纯字,乾也。六纯背,坤也,差互,六子也。若反则未胜,至纯则乾坤成矣,又如优人呈伎,壮者任其难,六子也。老者敛其利。乾坤也。此皆理之自然,即此理以察其余。则是行止坐卧纤悉,举天下皆《易》,无可拣择者。但百姓昏昏,日用之而罔觉矣。

麻衣道者正易心法:《正易心法》原文与注解—融“象数义理

(25)中爻之义,足为造化。纳音切脚,其理则一。

陈抟注,纳音,甲为木,子为水,甲子交合则生金。切脚,如德为父。红为母,德红反切即为东字。卦体亦然,上体为乾,下体为坤,交错乃生六子。即中爻二三四五也。二三四五,造化之气,参互成扑。如电中有剥,蒙中有复,凡此一卦每具于四卦中,皆得祸福倚伏之象。如电、比、观、益中皆有剥,蒙、师、临、损中皆有复是也。

(26)反对正如,甲子乙丑。有本有余,气序自然。

陈抟注,大凡一物,其气象必有本有余。余气者,所以为阴也。本,其阳也。如十干甲乙、乙者甲之余气也。丙丁,丁者丙之余气也。如十二支子丑,丑者子之余气也。寅卯,卯者寅之余气也。卦亦由是,坤者,乾之余气也。蒙者。电之余气也。讼者,需之余气也。比者,师之余气也。且乾而后坤,电面后蒙,需面后讼,师而后比,虽故有其义,然其所以相次者,皆其余气也,自然之理耳,学者不悟,谓圣人固以此次之,是未知反对关键之键也。失之远矣。

(27)每卦之体,六画便具。天地四方,是为六虚。

陈抟注:初受为地,上受为天,二受为北,五爻为南,四爻为西,三爻为东,天地四方,每卦之体,皆具此义,是为六虚。《大传》:“变动不居,周流六虚。”正谓此耳。学者不悟,谓六虚天地四方,乃六画也,殊不知六画乃天地四方之象,此之谓纸上工夫,不知落处也。

(28)乾坤六子。其象与数。乾坤之位,皆包六子。

陈抟注:象谓坤卦上中下加三乾画,便生三男。以乾卦上中下加三坤画,便生三女。乾坤之体,皆在外,六子皆包于其中也。数谓若画乾数三,巽离兑四,震坎艮五,坤六。坤数六,震坎艮七,巽离兑八。乾九。乾坤之策皆在外,六子皆包于其中也。此象之自然,有不可得而容心者。

(按,于爻而言,变阴则有,阳爻数奇为1,阴爻数偶为2,则有乾为数三“1+1+1-3”,巽“2+1+1-4"、离“1+2+1-4”、兑“1+1+2=4”均为数四,震“1+2+2=5”、坎“2+1+2=5”、艮“2+2+1=5”均为数五,坤为数六“2+2+2=6;通浮数进。变阳则有。阳爻数奇为3,阴爻数偶为2,则有坤仍为数六“2十2+2-6”,震“3+2+2-7"、坎“2+3+2-7”,艮“2+2+3=7”均为数七,巽“2+3+3=8”、离“3+2+3一8”、兑“3十3十2-8”均为数八,乾为数九“3+3+3=9”,共得数列可为“3、4、5、6、7、8、9”七数。故有爻位称谓为阳九与阴六,其有数列虚数1、2不用。余有数列合共七星之数,七七而重为四十九数,其中坤仍为数六“2+2+2=6”,或变通为“0+2+4=6”。其数仍可为六。故数于数理应卦理。需懂变通话用。)

(29)受数三百八十四,以间求之,其数吻合,

陈抟注:爻数三百八十又四,真天文也,诸儒求合其数面不可得。或谓一卦六日七分,或谓除震离坎兑之数,皆附会也。倘以闰求之,则三百八十四数,自然吻合,无余欠矣。盖天度或赢戒缩,至三年,乾坤之气数始足于此也,由汉以来不悟,惟真人得其说。

(30)二十四爻,求之八卦。画乾为叠,是为国数。

陈抟注,一岁三百六十,而爻数三百八十四,则是二十四爻为余也,以卦画求之,是为叠数。何以言之?夫既有八卦矣,及八卦互相合体,以立诸卦。则诸卦者,八卦在其中矣,而别又有八纯卦,则其合体八卦为重复,而二十四数为叠也,是以三百六十为正爻,与每岁之数合。而三百八十四,与闰岁之数合矣,则是闰数也,岂惟见于数,亦见于象。人知之者盖鲜矣。

(31)一岁之数,三百六十,八卦八变,其数已尽。

陈抟注:乾、姤、通、杏、观、剥、晋、大有,八变而复乾,则天之气尽,坤、复、临、泰、大壮、夬、需、比,八变复变坤,则地之气尽。震、豫、解、恒、升、井、大过、随,八变而复震,则雷之气尽。艮、贲、大畜、损、睽、履、中孚、渐,八变而复良,则山之气尽。坎、节、电、既济、革、丰、明夷、师,八变而复坎,则水之气尽、离、旅、鼎、未济、蒙、涣、讼、同人,八变而复离,则火之气尽。

巽、小畜、家人、益、无妄、噬喳、颐、蛊,八变而复巽,则风之气尽,总、困、萃、咸、蹇、谦、小过、归妹,八变而复兑,则泽之气尽,凡此八卦,各八变,八八六十四数,则天、地、雷、风、水、火、山、泽之气无余蕴矣。是为一义。(笔者按;此八复变卦,实与京房八宫卦的世游归魂卦变中的循环样.)

(32)数成于三,重之则六。其退亦六,是为乾坤。

陈抟注:夫气之数,起于一,偶于二,成于三,无以加矣,重之则为六也。然三,少阳也,六,太阳也。三,春也。六,夏也。此乾之数也,是为进数。其退亦六。三,少阴也。六,太阴也。三,秋也。六,冬也。此坤之数也,是为退数。三画为经卦,六画为重卦者,凡以此而已。

(按:此指爻应气之象数,起于一,偶于二,成于三,指一起阳,二偶阴,三成卦,为太初、太始、太素者也,其有如本中末。亦与老子《道德经》所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之数序列象相当。进之三为3X1=3、六为3X2-6,退之三为6÷2-3,六为6÷1-6,故此进退虽同为三、六之数,然其义理有所不同:若变通别数或今人容易理解,然此用数有应时用意,如三月春六月夏,叠变之为3+6一9即九月秋、6十6一12即十二月冬等;一年十二月半分阳阴进退之数各为六,六再半之为三。故陈抟之注甚妙面难得啊!)

(33)凡物之数,有进有退。进以此数,退以此数。

陈抟注:大抵物理,其盛衰之数相半,方其盛也,既以此数。及其衰也,亦以此数。若一岁十二月,春夏为进数,秋冬为退数。昼夜十二时,自子为进数,自午为退数。人寿百岁,前五十为进数,后五十为退数。以至甲为进数,乙为退数。子为进数,丑为退数,细推物理,无不然。世儒论教,但衍为一律,殊不明阴阳进退之理,惟真人独得其说。

(34)凡具于形,便具五数。五数既具,十数乃成。

陈抟注:凡丽于气者,必圆,圆者,径一面围三。天所以有三时者,以其气也。凡丽于形者。必方。方者,径一而围四。地所以有四方者,以其形也。天数三,重之则六。地数五重之则十。何谓十?盖有四方。则有中央,为五,有中央四方,则有四维,复之中央,是为十也。非特地为然,凡丽于形,便具十数。皆若此也。

(按:圆者径一面围三,可能指圆心、半径起点、直径端点或半径重合起点,若作圆扇,亦围三点及边线:另外,一点大之可为圆,两点作线,三点成角或圆,故见此之一与三。亦合阳奇数象类而能变通)

(按:如图8所示,图8-1于左右手的主数一母指在外围内八指数面成十数,即数列1、2、3、4、5.6、7、8、9、0或10。代表母指数为1与0而成10数:图8-2左右手母指在内居中面成数五与六,一手五指内,母指为一或五,中指三为数五内的中数,其中数三内,二又是中数,即数到1、2、3内,2为居中数,两手则得4为外围内数,如只有数1、2则无所谓居中数;各手均以母指面一统四,于天文物理学面言,时间为数1,空间为数2。则数3应为間道,圜道包含球、曲面体、螺旋等。如前面章节所述。数3理应为圜道层级数。如此,数三成则众成,则各数足可推已。)

(35)大街七七,其一不用。凡得一数,理自不动。

陈抟注:大街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卦一面不用。不用之义,学者徒知一为太极不动之数,而不知义实落处也。何则?一者,数之宗本也。凡物之理,无所宗本则乱。有宗本焉,则不当用,用则复乱矣。且如轮之运,而中则止,如辂之行,而大者后。如网之有纲,而纲则提之。如器之有柄,而柄则执之。如元首在上,手足为之举。如大将居中,而士卒为之役。如君无为,而臣有为。如贤者尊,而能者使。是知凡得一者,宗也,本也,主也,皆有不动之理,一萄动焉,则其余错乱,而不能有所施设者矣。

(36)策数六八,八卦定数,卦数占卦,理之自然。

陈抟注:八卦经画二十四,重之则四十八。又每卦八变。六八四十八。则四十八者,八卦数也。大街之数五十者。半百一进数也,其用四十九者,体用之全数也。五十除一者。无一也,《易》无形埒是也。四十九有卦一也者,有一也,《易》变为一是也。一不用者,数之宗本也,不动也。用四十八者,取八数变以占诸卦也。一变为七,七变为九,此之谓也,今筮者于五十数,先置一于前,乃揲之以四十九。或先去其一,欲于四十九数中除一,而终合之。是二者皆全用四十九数,曾不知本卦之本数也,以致误置一于八卦数中,遂有五与九之失也。且以揲之寄数。但论其多少,而五与九。则无损益于多少之数。而于阴阳正数,亦自无碍。操法不取其正数。而取其余数,盖从其简便也。简便,谓一见多少,即知正数阴阳多少。若待视正数,则烦难矣,又多少之说,无断经见,知古人但以记数也。《大传》日:“大街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谓大衍之数本五十,而止用四十九,则其一已先除矣,更无五十全数。分面为二以象两,谓止于四十九数中分面为二也。挂一象三,挂谓悬,谓于四十九数中悬挂其一面不用也。策法,一揲得五与四,四谓之三少。得九与八,八谓之三多。二揲,则五与九已矣。但得三个四。亦谓之三少,得三个八。亦谓之三多,方初得五与九也。而老阳之策三十六,老阴之策二十四,及次正得四与八也。而阴阳之策数如前。则是五九固无损益于多少之数。而于阴阳之策正数亦自无伤也。因知四十八数而误用其九,断然而明矣。或者又谓揲法得奇偶数。殊不知二揲则五与九已尽。所以其余数,而不观其正数,特以从其简便也。

(按:“无一也,易无形埒是也"。应指无数0本身为一个数。“有一也,易变为一是也”,应指有数1自身总体末身为一个数,然卦之爻位具有二变数,故变进之为数1、2,所以数列“3、4、5、6、7、8.9”虚初始数1、2不用,因阳阴受画已表其数;三爻八经卦总受数共为3X23=24,重为6X23一48,故49数变为体,48数变为用,若此48数相合总体已具有本宗数一了。古易蓍算,多令今人觉繁复难解,似明非懂,其实换个角度与方法,以二进制代码作运算,则更易理解与掌握;三爻卦画为表数值0至7三、合共24爻位数,若阴阳两变共为48变数,如表示至九数,则进位为四爻卦画才能表示数值8与9,8有32受位数,至9有32受位数。数9若以阴阳两变数信之对为18数,再倍反为36宫数。)

(37)五行之数,须究落处。应数倍数,亦明特时。

陈抟注:天一生水。坎之气孕于乾金,立冬节也。地二生火,离之气孕于巽木,立夏节也。天三生木,震之气孕于艮水(山高地厚,水泉出焉),立春节也。地四生金,兑之气孕于坤土,立秋节也。天五生土,离寄戊而土气孕于离火,长夏节也。凡此皆言其成象矣。天一与地六合而成水,乾坎合而水成于金,冬至节也。地二与天七合而成火,巽离合而火成于木、夏至节也。天三与地八合而成木,艮震合面木成于水,春分节也。地四与天九合而成金,坤兑合而金成于土,秋分节也。天五与地十合而成土。离寄于己而土成于火也。凡此,皆言其成形矣。夫以五言相成数,虽儿童亦能诵。要其义实,纵老壮亦不知落处也。是之谓盲随古人,何以见《易》手?以至先天诸卦,初以一阴一阳相间,次以二阴二阳相间,倍数至三十二阴三十二阳相间。《太玄》诸首,初以一阴一阳相间,次以三阴三阳相间,倍数至二十七阴二十七阳相间。此其理何在哉?以时物推之,自祖父子孙,有众寡之渐。自正二三四五六月,有微盛之滋。皆数之所以明理也。应数见前说。

(38)卦位生数。运以成数。生成之数,感应之道。

陈抟注:生数,谓一二三四五,阴阳之位也,天道也。成数,谓六七八九十,刚柔之德也,地道也。以刚柔成数,而运于阴阳生数之上,然后天地交感。吉凶感应。而天下之事,无能逃于其间矣。阴阳之位,有所无形,在天也,刚柔则形,而以其在地也。

(39)一变为七,七变为九,即是卦妄,宜究其实。

陈抟注:《冲虚经》日,“《易》无形埒,易变而为一,一变面为七,七变而为九,九者,究也,复变而为一。”盖卦爻自一变、二变、三变、四变、五变、六变、至七变,谓之归魂,而本宫之气革矣。更二变面极于九,遂复变为一而返本也。学者不悟经意徒溺空泛说,失之甚矣。

(40)名易之义,非训变易,阴阳根本,有在于是。

陈抟注。《易》者,大易也。大易,未见气也。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故曰《易》。《易》者,希微玄虚凝寂之称也。及“易变面为一,一变面为七,七变面为九,九复变面为一也,一者,形变之始也,清轻者上为天,浊重者下为地,冲和气者中为人”。谓之《易》者,知阴阳之根本有在于是也。此说本于《冲虚真经》,是为定论。学者盲然不悟,乃作变《易》之《易),是即字言之,非宗旨之学也。惟扬雄为书。拟之曰《太玄》,颇得之。道家亦以日月为古之易字,盖其本阴阳而言也。

(按:此大易,应指太易。《冲虚经》又名《冲虚真经》或《冲虚至德真经》。《列子》.)

(41》《易》道弥满,九流可人。当知活法,要须自悟。

陈抟注:《易》之为书,本于阴阳。万物负阴而抱用,何适而非阴阳也?是以在人惟其所人耳。文王、周公以庶类人,宣父以人物人。斯其上也。其后或以律度人,或以历数人,或以仙道人。以此知《易》道无往而不可也。苟惟束于辞训。则是犯法也,良由未得悟耳,果得悟焉,则辞外见意,面纵横妙用,惟吾所欲,是为活法也。

故曰,“学《易》者,当于羲皇心地中驰骋,无于周、孔言语下拘挛。”

《42)世俗学解,浸清旧闻。失其本始。《易》道浅狭。

陈抟注:羲皇氏正《易》,《春秋》比也。周、孔明《易》,作传比也。左氏本为《春秋》作传,而世乃玩其文辞,致左氏孤行,而《春秋》之微旨泯矣。《易》之有辞,本为羲皇发扬。学者不知借辞以明其画象,遂溺其辞,加以古今训注而袭谬承误,使羲皇初意不行于世。而《易》道于此浅狭矣。吗手(注:乎通解呼)!

。五代李守正叛何中。周太祖亲征。麻衣语赵韩王曰:“李侍中安得久?其城中有三天子气,”未岁,城陷。时周世宗与宋朝太祖侍行,钱文僖公若水,陈希夷每见,以其神观清粹,谓可学仙,有升举之分,见之未精,使麻衣决之,麻衣云:“无仙骨,但可作贵公卿耳。”夫以神仙与帝王之相。岂易识哉?麻衣一见决之,则其识为何如也?即其识神仙识帝王眼目以论《易》,则其出于寻常万一也,固不容于其言矣。

乾道元年冬十有一月初七日,玉溪戴师愈孔文撰。

经以上宋朝易学大师陈抟对《正易心法注》的注解中,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易学卦理等的理解,以及儒家与道家的发展开来的不同观点,这有助于我们破解《易》学的本性。在笔者阅读过的小部分书籍中,于近代时期面言,在民国十一年(1922年)的武进恽铁樵著作的《群经见智录》,认为写得很不错,特别是有关中医与易经之间的一些阴阳五行理论学说的解说,更是有其

简浅精辟的独特之处。其虽然说是一本有关宏扬中医的辩论之书,虽然存在一定的时代局限性和学说的单一性,但其仍然是不失为一本以科学角度探讨解释有关易学的观点论述,且文风不错。此书虽不是一本专门论述阴阳五行等的易学类书籍,但其简单明了的解述,相信会对学易的人士对正确理解易经有一定的帮助。但因篇幅所限此不再辑录,读者请自行参阅,此简短附说些,于此亦有感于我国,中医高深者易学之理必精,相反,易理精者则不一定懂中医。《黄帝内经》简称《内经》,主要由《素问》与《灵枢》组成,在《素问》内有很多关于阴阳五行八卦等的易学知识,甚至于内里很多取名亦与易经卦名有密切关联,其于易学类古籍中,其阴阳五行及相关的天文学识的论述,甚至于比其它流传古籍更为详尽。了解《内经》的易学思想,又同时可反过来认识《内经》于医学人体病理等方面的阴阳五行的对应运用,这又是有助于把易学作为其它方面对应运用的参考示范。所以,有时学易,借助中医有关易学论述的书籍来帮助理解,是会有意想不到的大功效,尤其是对于学易研易的中医学者助解更甚。自古有说医易道同源,知此则可知彼,知彼则可知此,故能彼此互相促进。

我国学《易》之士。相信也有了解老子(原名李耳,又名老聃)的《道德经》。《易》学之八卦爻符。理深推演可变而难理解,故可为“无字天书”:《道德经》之经辞,义广理深可通而难明白,故可为“有字天书”。由古至今,有不少学者都对此两“天书”作出过不同的解说,然于笔者的看法,认为《道德经》实与佛学经典亦有类似之处,其主要是体现在文字中均隐藏着气功修练的暗示,而《道德经》同时又是隐藏着象数基础在内的喻拟。故此认为,若不自身真正练过气功并体会过气功态下的感悟,是很难切实体会和理解《易》、《道德经》、《黄帝内经》,甚至于佛经等重要的古学经典。如果是对几何数学等不通,同样也是更难以理解《周易》与《道德经》。

笔者虽读书不多,虽亦参阅过部分有关《易》与《道德经》类书等,但对于现今学者的解说书籍,多属各有各的说法而不尽相同等,观之会发现有一点现象,是现在的所谓易学专家,著书者多数是教授或中医、风水等人士改行而著,而社会上应用易学的专家,则多数是用于命理术数、风水之类,而我国大多数的年青“情生”,则几乎都逐渐变成了西学通,特别是外语中的英语,更是穷学生的大部分精力,然而能真正可用得上的,其几率又可说是万中无一。这与古中国以《易》学作为一门公共课,并应用于各方面,是有着天渊之别。此亦赞同今我国名学者余秋雨先生,对于抨击多数国人要么全盘否定国学,要么全盘照搬西学的值弊,可说是一针而见血,一语面中的。故此,在我们生活中,所认识的亲友,又能有多少人听闻和理解《易》经与《道德经》等学说呢?观英国之居西方一岛国,不用拼命学别国的语言,而曾足可以运用科技征服世界多国,能反面令别国拼命学习它的语言。学习外国的语言,目的是为了作文化、学说、商业等方面的交流,然虽现今电子科技等日用常新,但观我国又有多少能重视物理、化学、数学、生物、天文、地理等西方认为极其重要的科技基础学说呢?除了文本的学习外,又有多少在于产品物件的制作手工上的基础技能训练呢?那么,要自强自富,就得思想上先过关,要思想上过关,就理应以古老面文明的《易》学等国学作永恒的根本,然后才是拿来面创新利用。没有继承,谈何创新与应用:既没继承,只好照搬西化,然而参学,仍应不失本源之国学,并应拿他为己用方为上策。《系辞》传已有记载古先圣帝王,已能依据《易》学的卦象作出创新而致用,那么当今之易学者,为何就非要抱守命理通书学用到老?而不把此易道扩展面创新致用呢?这也是为何笔者苦著此书之其一原因,望能为阅此读者将有所悟用,继而发扬光大。因此,问题的核心不在于古老的学说,而是出在现今之人的自身态度、学识与觉悟。如果中国失去它的汉字文化与易道文明,以及中医的保命之用。中国将连老本也没有了,将更趋于一无所有。再者,命理之事,虽可推算准确,然而仍存变数;此为后天与先天之别,凡夫与圣贤之异,故命虽天定地造,然仍能命自我立。

在现今我们经常性作出全盘西学拿来与国学摒弃的同时,此引用微积分的发明者之一和二进制的发明者,英国的学者莱布尼兹的经历简介描述。莱布尼兹是古老中国文明的推祟者,他在反驳那些轻视东方文化的欧洲中心主义者时说:“我们这些后来者,刚刚脱离野蛮状态,就想谴责一种古老的哲学…-真是狂妄之极。”他独立地发现了二进制的计数法则,成为计算机基础理论的先驱者。他还指出在中国《易经》八卦图中,蕴涵着二进制的智慧,莱布尼兹信仰上帝,他用自己的数学知识证明上帝的伟大。曾经说过:“0是无,上帝是1,0与1创造了世界。”(注:其实上帝也是虚无,近似于佛、道、易、无极等)他把神学与科学调和了。引用此描述,是想各界人士知道西方科学者是怎样看待中国的易学,又是怎样地利用其为科学上作新的运用。我们现今的电脑,不就是外国西方学者依据我们摒弃的易学,反而作出有用的二进制代码,再面制造出阴阳二性的晶体管,以至出现计算机的电脑设备。而我国的学者等各人士,要么还抱着作命理术数之用而怨命,要么抱怨其不实迷信,要么曲解误用而不展,想想这是多么可悲面又可笑的事情。

为让读者有更广更深的了解,于此附邵雍易对应图表如下:此参考《皇极经世书今说》内的部分资料改面,观此邵子之新创卦象对应甚有趣味,特辑录于此。邵子以太阳于天为日,于地为火,太阴于天为月,于地为水,少阳于天为星,于地为石,少阴于天为辰,于地为土。日月星辰为天之四象,水火土石为地之四象,五行居于其中为用。水火土石为本体,五行的金木水火土为致用。金出于石,木生于土。有石而后有金,有土面后有木。另外,此认为应可有声唱音和,清浊辟翕,即声有清浊,音有辟翕,唱有高低,和有轻重。


热门预测(预测加微信:guoyitangapp)
象数义理 周易学说 麻衣道者 正易心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