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母系和父系氏族社会时期,天人合一理念表现在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两个方面
随着漫长的新石器时代农耕文化的发展,原始人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体会到顺应自然的重要性,如根据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安排农业生产以保证丰收,并认为所有这些自然禀赋都是天神恩赐的,因而产生了对天的崇拜。此外,以农耕文化为基础的氏族部落拥有原始的民主气氛,致使个体与群体之间存在某种自然的和谐关系。这两个方面大概是产生朴素的天人合一观念的现实历史基础"。这种天人合一思想不但包含了人对天被动地顺从崇拜而且还包含了人对自然规律能动地适应和遵循。在这个时期,也就是在母系和父系氏族社会时期,天人合一理念表现在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两个方面。
图腾信仰是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的一种原始宗教,因为原始先民相信本氏族的祖先是某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认为这些东西能保佑他们。于是,就产生了灵魂的概念,产生了万物有灵的思想。同时,先民受知识水平的限制,不了解男女结合生育的因果关系,将自身的繁衍归功于大自然。因此,原有的自然崇拜与本身有限的认识相结合就产生了图腾信仰,图腾是氏族成员共同崇拜的对象,而且图腾面前是人人平等的。例如,半坡的人面鱼纹彩陶盆、姜寨的鱼蛙纹以及常见的植物太阳等大都与图腾崇拜有关,这些图案就成为氏族的族徽和标志,是人们的精神寄托,它对氏族制度“起调节、制约和巩固作用”。
面对生存的压力,氏族成员把一些能率领他们过上稳定生活的杰出首领看作是天神的代理人,于是就产生了尧舜禹等人的英雄传说。这些传说不但是祖先崇拜形成的原因,也为夏商周天神崇拜的积蓄和发展提供了来源。特别是到了父系氏族社会时期,随着私有制和家庭的产生,氏族首领凌驾于全体族众之上,图腾由族众共有转而为族长私有,就直接导致了祖先崇拜的出现®。他们认为,当他们的祖先或部落首领死后,就会变成另外一种东西,像活着的时候一样保护他们。为了与神灵沟通,他们就在死者身边放置了玉器、木器骨器、植物种子、赤铁粉等,希望依靠这些东西与死者沟通,反映他们的心意;并且出现了专门从事与神灵沟通的地位很高的职务--巫(又称南正、火正、四岳)和虞人,掌管天时、祭祀和占卜,如尧时的阔伯就担任这个职务?。这个巫就是后来所谓风水先生的前身。占卜是巫师当时常用的方法,在各地的龙山文化中都发现了用马、羊、鹿、牛的肩胛骨制成的有烧灼痕迹的卜骨。例如,在齐家河大何庄遗址发现了五处用相同的天然砾石排成的“石圆圈”,直径约4米,附近有羊卜骨和牛羊等动物的骨骼,卜骨有烧灼的圆孔痕迹,表明此地是人们举行宗教祭祀的场所。这些原始的巫术礼仪活动有种种繁细琐碎的仪节,举手投足都有严格的规定,否则就是对神的亵渎,就会给整个部落带来灾难,因此构成了原始社会上层强有力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并在以后演变为周礼和儒家文化。
在风水文化中,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这与原始的图腾崇拜有关。黄帝部落有许多图腾,如熊图腾、云图腾等,其中以龙图腾最为显赫。这是因为在传说中黄帝本人就很像龙:“(黄帝)生日角龙颜,有景云之瑞,以土德王。”《竹书纪年》也称黄帝“龙颜”。黄帝是传说中的华夏先祖,而在当时很多部落也以龙作为自己的图腾”,于是龙就逐渐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关于龙的饰物也就成为风水文化中镇宅辟邪的吉祥物。
图腾崇拜是将人归于自然,祖先崇拜是将人还给自身,但到父系氏族社会后期又逐渐把部落首领或王神化,就导致了商代崇拜鬼神的信仰。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对风水文化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首先是植物等万物有灵的概念,这对于四合院等民居中和四周应该种植什么样的树、家具装修中应该摆设什么样的盆裁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次,从万物有灵的概念出发,把去世的亲人作为自己的保护神,这个习俗最后发展成阴宅文化中的福荫论;玉器被孔子认为是鬼神的食物,不但成为重要的陪葬品,而且成为风水文化中随身携带的玉佩和家居装饰中纳吉提气的摆件。第三是对红色的崇拜,下文将有专题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