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房易学,对《周易》原理的理解,发展了《易传》中的阴阳说,鲜明地提出阴阳二气说
即八宫、纳甲、五行、卦气,就筮法说,也是京房对《周易》古筮体例的理解,这四说,都费穿一基本思想,即阴阳说。京房易学,就对《周易》原理的理解说,发展了《易传》中的阴阳说,鲜明地提出阴阳二气说。其在《易传》中所说的阴阳,不仅是其易学的最高范畴,也是其哲学的最高范畴。就其易学范畴说,阴阳指卦爻的性质;就哲学范畴说,指阴阳二气。并且以阴阳二气解释易学中的阴阳范畴。他认为,《周易》是讲变化的,所谓变化,就是阴阳变易。其在《易传》中说:
积算随卦起宫,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卦相荡。二气阳入阴,阴入阳,二气交互不停,停日生生之谓易,天地之内无不通也。
此是以阴阳二气相荡,相交而不停止,解释八卦卦爻象的变易以及《系辞》说的“生生之谓易”。他认为《系辞》说的“日新”和”生生”,都是指阴阳二气的变易永无停止之时,所谓“新新不停,生生相线”(同上)。这就叫作”易”。其解坤卦说:
阴阳二气,天地相接,人事吉凶见乎共象,六位道变,八卦分焉。阴虽虛纳于阳位称实,升降反复,不能久处,千变万化,故称平易。易者变也。
”称实”,指阳爻居阳位,阴为虚,阳为实。这同样是以阴阳二气的变易,解释卦爻象的变易,以此说明“易”,就是阴阳二气升降变易而无止境。上述两段材料,都是以二气的变易解说筮法中的变易。其在《易传》中,对每一卦卦爻象的变化和卦爻辞的解说,都是从这一原则出;发的。如其解释解卦说:
阴阳积气,聚散以时,内险外动必散。易云解者散也。解也品汇甲拆,雷雨交作。积气远动,天地剖判。
“甲坼”,指草木生叶,引《彖》文。此卦坎下震上,内卦坎为险,外卦震为动,故《彖》说〝险以动”。而京房则以阴阳二气的运动变化解释此卦,认为气的运动有聚有散,聚散有时,处于内险外动之时,积气必散。如同雷(震)雨“(坎)交作之时,草木为之震动而出地生叶。又如阴阳二气积聚而运动,其结果天地剖判,即阴阳二气散开。以此解说解卦的卦义为“散”。此段解说,认为阴阳二气积聚在一起时,为天地的本原,其散开则形成天和地。又如其解离卦说:
本子纯阳,阴气贯中;禀于刚健,见乎文明。故易日:“君子以继明照于四方”。阳为阳主,阳伏于阴也。是以体离为日,为火。始于阳象而假以阳气,纯用刚健不能明照。故以阳气入阳,柔于刚健而能顺柔,中虛见火象也。
引“易日”,乃此卦《象》文。“君子”,通行本作“大人”。此是以阳阳二气解释离卦的卦爻象和卦义。离卦象为二阳爻,中包一阴爻,此即“本于纯阳,阴气贯中”,为文明之象。所以君子效法离明而照耀四方。此是释离为明。为什么离卦为明?因为其六五爻为阴居阳位,表示阳气伏于阴气背后而起主导作用。所以离象可以说“本于纯阳”。但纯阳之体,能发光照物,必须其中贯以阴气,否则成为暴热而伤物。太阳和火,所以能照明,又皆假以阴气的资助,即“以阴气人阳”,使刚阳之气趋于柔顺,即使其中虚,方能发光。按此说法,筮法中的阳交代表阳气,阴交代表阴气。刚柔二交在一卦中的地位和关系,即自然界中阴阳二气的关系。他认为纯阳之体,无阴的一面,不能发光照物,这种见解是很深刻的。因此,他认为事物的存在和变易,总是一阴一阳。其解丰卦说:“阴阳之体,不可执一为定象。于八卦,阳荡阴,阴荡阳,二气相感而成体,或隐或品。放系云一明一明之谓道。”
这是说,明阳二气相愁,或音阳显的隐,或者明显阳隐、所以八卦卦象的变化总息相互推荡,不拘于一系,此即又阴又阳。其解损卦说:“阴阳相荡 位不居,六爻有吉凶。四时变更,不可执一以为规。“此是说,爻象所居之位,也是或阴或阳,变动不拘,如同四时的变易一样,或春或秋,或寒或暑。其解通卦说:“阳消阳长,无专于败。系云能消者息,必专者败。”其引《系辞》文,今本无。这是说,阴阳互为消长,阳消则网息,如果只专于一面,有阳而无阴,或有阴而无阳,或者只能长,而不能消,结果必败。以上都是从阴阳二气既相对立 又相联系的角度解释《系辞》中的”—阴一阳之谓道”,以气具有两重性说明卦爻象具有两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