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易学卦变纳甲之象——“逸象”——易学史上较有影响的“逸象”约有三类
“逸象”
在汉代易学研究资料中,出现了许多《说卦传》中所没有的八卦喻象易家称之为“逸象”。这些“逸象”,有的可能是古本《说卦传》之遗文,但更多的应是汉代易家在阐扬《周易》象数学的过程中,对原有八卦象例的衍申扩充,遂使《易》象与日俱增。
易学史上较有影响的“逸象”约有三类:
一是“九家逸象”。据陆德明《经典释文》载,《荀爽九家易解》本《说卦传》所列八卦的卦象中,有三十一种为今本《说卦传》所无,称“九家逸象”。这三十一象是:“乾”卦更有龙、直、衣、言四系,“坤”卦更有牝、迷、方、囊、裳、黄、帛、浆八象,“震”卦更有王、鹄、鼓三象,“巽”卦更有杨、鹳二象,“坎”卦更有宫、律、可、栋、丛
棘、狐、蒺藜、桎梏八系,“离”卦更有牝牛一象,“艮”卦更有鼻、虎、狐三象,兑〝卦更有常、辅烦二象。惠栋《易汉学》认为,这三十一象是古《周易》中《说卦传》的逸文,并指出:“今考之六十四卦,其说若印圈钥,非后儒所增也。”
二是〝《易林》逸象”。易家以为,西汉焦延寿所撰《易林》中,应用了不少八卦象例,久已为人忘忽不淡,故也谓之“逸象”。尚秉和先生以十余年之力研究焦氏《易林》,指出西汉 释《易》之书无如《易林》之完善,凡《易林》之群无一字不从卦象生,且无一象不本之《易》。遂撰《焦氏易林注》十六卷,以《周易》卦象注释《易林》;又撰《焦氏易诂》十二卷,以《易林》迎象解说《周易》。其《焦氏易林注»卷首载《易林逸象原本考》一篇,列举与《易》有关之逸象一百七十余例,略注所本,并云:“《易林》逸象,其与《易》有关,可以解经并可以正《易》注之误者,其详皆在《焦氏易话》中,凡百七十余象;其与《易》无关推广之象,尚不知其几千百,,皆省而不录。录其有关者,下注明其所本,以见此逸象仍原本于《易》,俾阅者不至再有疑惑。”所列逸象如下:
乾为日、河海、山陵、石、南、虎、大川;
坤为水、江准河海、鱼、蛇、洲、云、墟、芳茹、逆、北、心、志、忧、疾病、毒、劳、风、野、郊、原;
震为武、旗、鸿、年、射、南、爵、樽、食、鹤、君、征伐、周、姬、瓮、胎、舟船、飞翼、老夫、商旅、公、父、口、羊、神、襦、击、瓶、辰、登、狩、乘、华、羽翰、发、袂、东北、萌芽、算子、孩子、田、山阴、嘉、邻、藩、斗、福、虛、岁年;
巽为母、齐、姜、少姜、院落、豕 豚、虫、腐、放漏、隙、盗贼、烂、宠戎 、病、枯、練、疑;
坎为首、大首、肉、肺、夫、矢、鬼、孤、西、泥、食、筮;
离为星、东、金、巷、肤;
艮为火、鸟、鸿、年、面、替、祖、臣、臣妾、角、啄、负、寿、贵、邑邦国、床、斯所、贝、金、观、视、光明、龟、西北、天、刀剑、枕、牛、豕、夫、樂、童仆、终日、谷;汽为月、华、老妇、鲁、资斧、井、牙齿、鸡、燕、耳、酒、穴、兵戎、雨。
仵墉《焦氏易林注叙》称:《易林》迎象,两千年来无有识者,故《易》注多误,解《易林》之辞迹遂难通,今尚氏既著此书,“不但为焦氏之功臣,实于易学所关至巨,其有功于后学甚大。”
三是〝虞氏逸象”。指虞翻注《易》所用八卦之象,其不见于《说卦传》者,后人称为“虞氏逸缘”。清惠栋《易汉学》据所传虞翻《易注》遗文,辑有虞氏逸象三百三十一例,并指出:“《苟九家》逸象三十有一,载见陆氏《释文》,朱子采人《本义》。虞氏仲翔,传其家五世孟氏之学,八卦取象,十倍于《九家》。”又于所辑處氏进集末附云:“虽大略本诸经,然其授受必有所自,非若后世向壁虚造、漫无根据者也。”张惠言撰《周易虞氏义》,在惠栋的基础上重录虞氏逸象四百五十六例,其中“乾”卦八十例,“坤”卦一百一十例,“震”卦五十六例,“巽”卦四十四例,“坎”卦六十九例,“离”卦二十九例,“艮”卦五十二例,“兑”卦十六例。总数较惠栋所辑多一百二十五例,考核转益精审,认为这些逸象〝盖孟氏所传”。至纪磊撰《虞氏逸象考正》二卷,取惠、张二家所辑虞氏迎象,证其正是,辨其违失,又续搜得逸象六十六例。另有方中撰《處氏易祭汇编》,共辑迎象一干二百八十七例。其辨析异同之功,实颇精细,然错出重复者亦未能免。
从上述所举三类逸象来看,可知汉代易家所用八卦之象,实是远超出《说卦传》记载的卦象范围之外。尤其是虞翻运用的卦象,衍扩程度至为广泛,放后人所辑逸象,竟多达干余例以上。虞翻的逸象,在其注《易》过程中,常配合卦变、爻变等条例以为用 后代易家有甚为重视者,也有颇加贬仰者。尚秉和先生《易说评议》认为,虞翻对《易林》所用之象多不知,指出:“《易》象至东汉多失传,象失故《易》多不能解。先儒遇此,网疑不解;《易》说疏阔,职是之由。翻则反是,于象之不知者,则强令某交变以就其象。“又日:“虞翻不知《说卦》之象,路引其端;又不知经之取象,与《说卦》常相反。不知而不阙疑,尽恃交变、卦变以为解,后之人以其便利、无所不通,遂相祖失之,而《易》象失真。”